恭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徐宁宁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红曲米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定量检测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31004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1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854569.4,技术领域涉及:G01N21/49;该发明授权一种红曲米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定量检测系统是由徐宁宁;韩越;李春丽;颜干明;朱盈徽;朱益峰;付妍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2-1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红曲米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定量检测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曲米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定量检测系统,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红曲米粉末、计数珠制备悬浮液,通过光发生器生成的入射光照射混合通道中悬浮液,实现了流水线化的检测。采集前向散射强度、第一侧向散射强度、第二侧向散射光计算计数珠的侧向强度比,根据不同波长的计数珠的侧向强度比拟合粒径函数。根据待测成分的散射数据计算待测成分的侧向强度比,基于粒径函数和待测成分的侧向强度比预测粒径参数,提取粒径参数在待测成分的粒径门控区间内的修正散射数据,根据计数珠的散射数据和修正散射数据预测待测成分的浓度,根据粒径参数排除直径与待测成分区别较大的粒子,提高了检测精度,降低了测量误差。
本发明授权一种红曲米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定量检测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红曲米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红曲米粉末、计数珠制备悬浮液,再制备缓冲液;步骤2:第一控制器将缓冲液送入鞘流通道,第二控制器将悬浮液送入样品通道,缓冲液和悬浮液在混合通道形成混合流线;步骤3:光发生器生成的入射光照射混合通道的光路窗口,入射光穿过混合流线后生成前向散射光、第一侧向散射光以及第二侧向散射光;步骤4:第一探测器在散射角θ1接收前向散射光,第二探测器在散射角θ2接收第一侧向散射光,第三探测器在散射角θ3接收第二侧向散射光,θ1<θ2且θ3-θ2=π2;步骤5:固定入射光的波长,第一探测器采集前向散射强度I1t,第二探测器采集第一侧向散射强度I2t,第三探测器采集第二侧向散射强度I3t,t为采集时刻;步骤6:根据校准时长T内第一侧向散射强度I2t和第二侧向散射强度I3t调整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的流量;步骤7:同一采集时刻t的I1t、I2t、I3t组成散射数据,调节入射光的波长,生成计数珠的散射数据和待测成分的散射数据,再计算计数珠的侧向强度比,根据计数珠不同波长的侧向强度比拟合粒径函数;步骤8:根据待测成分的散射数据计算待测成分的侧向强度比,基于粒径函数和待测成分的侧向强度比预测粒径参数;步骤9:提取粒径参数在待测成分的粒径门控区间内的散射数据,该散射数据为修正散射数据,根据计数珠的散射数据和修正散射数据预测待测成分的浓度,其中,在步骤6中,计算第一侧向散射强度I2t和第二侧向散射强度I3t的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小于阈值,调整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的流量,I2与I3分别为I2t与I3t在校准时长T内的均值,计算第一侧向散射强度I2t的方差,若方差小于方差上限且大于方差下限,保持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的流量,若方差大于方差上限且Q2≥Q115,降低第一控制器的流量,若方差大于方差上限且Q2<Q115,降低第二控制器的流量,若方差小于方差下限且Q2≥Q115,增加第一控制器的流量,若方差小于方差下限且Q2<Q115,增加第二控制器的流量,Q1为第一控制器的流量,Q2为第二控制器的流量,在步骤7中,入射光的波长包括495nm、505nm、633nm、640nm、650nm,波长为495nm或650nm的散射数据为计数珠的散射数据,波长为505nm、633nm、640nm的散射数据为待测成分的散射数据,计数珠的侧向强度比β=I2t-I2'I3t-I3',粒径函数为D=aβ+b,I2'与I3'分别为有机物颗粒的第一侧向散射光强与第二侧向散射光强,a、b为常数,D为混合流线中粒子的直径,在步骤9中,根据至少一个波长的待测成分的散射数据计算待测成分的平均散射点数量N1,根据至少一个波长的计数珠的散射数据计算计数珠的平均散射点数量N2,待测成分的浓度为C1=C0N1N2,C0为选定波长对应的计数珠的浓度。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其通讯地址为: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