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吉林大学王建华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吉林大学申请的专利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09751380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1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1910225870.1,技术领域涉及:F16H37/08;该发明授权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是由王建华;靳迪;王宗泽;王继新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19-03-2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主要由差速器总成、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直齿减速齿轮总成、输入轴总成、行星齿轮减速总成以及三组离合器总成组成,差速器总成壳体与第一直齿轮同轴固连,第三直齿轮与空套在输入轴上的第二行星架同轴固连,行星齿轮减速总成的两个行星轮系中,两个太阳轮依次安装在输入轴上,第二外圈与第一行星架同轴固定连接,三组离合器总成分别安装在第一外圈与输入轴、第一外圈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第二外圈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之间。本发明在实现三挡位切换及换挡准确迅速的情况下,将电动车驱动桥与变速箱结构集成优化,极大的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
本发明授权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由差速器总成1、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减速箱端盖总成3、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输入轴总成5、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和三组离合器总成组成;所述差速器总成1的壳体与上方的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的第一直齿轮12同轴固连;所述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中,第一直齿轮12、第二直齿轮13和第三直齿轮19依次啮合连接,第三直齿轮19与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中第二行星架18旋转轴套同轴固连,第二行星架18的旋转轴套空套在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的输入轴17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由两组沿输入轴17轴向布置的行星轮系组成,其中,第二太阳轮20b和第一太阳轮20a依次同轴固定在输入轴17上,第二外圈25与第一行星架23同轴固定连接;第一离合器7中,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同轴固连在输入轴17上,第一摩擦片28a同轴安装在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上,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匹配地安装在第一外圈26的内圆周壁上,通过控制第一摩擦片28a与第一钢片30a的分离或结合进而控制第一外圈26与输入轴17的分离或结合;第二离合器8中,第二摩擦片28b同轴固连在第一外圈26的外圆周面上,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匹配地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内壁上,通过控制第二摩擦片28b与第二钢片30b的分离或结合进而控制第一外圈26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分离或结合;第三离合器9中,第三摩擦片28c同轴固连在第二外圈25的外圆周面上,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匹配地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内壁上,通过控制第三摩擦片28c与第三钢片30c的分离或结合进而控制第二外圈25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分离或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7中,第一活塞29a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液压腔体,在第一液压腔体对应的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开有第一液压油口,第一活塞29a外圈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匹配安装,第一活塞29a内圈与输入轴17配合连接,第一弹簧27a安装在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端面的环形凹槽内,第一弹簧27a一端与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的环形凹槽底相连,第一弹簧27a另一端与第一活塞29a的端面相连,第一活塞29a的端面外圆周设有一圈压盘,所述压盘与第一钢片30a和第一摩擦片28a相对应;当第一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时,第一活塞29a挤压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结合,使第一外圈26与第一离合器支撑架接合固定,进而使第一外圈26与输入轴17接合固定,当第一液压腔体内压力下降直至为零时,在第一弹簧27a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分离恢复原位,此时第一外圈26与输入轴17亦相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总成8中,第二活塞29b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液压腔体,在第二液压腔体对应的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开有第二液压油口,第二弹簧27b安装在第二活塞29b与第二钢片30b之间;当第二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时,第二活塞29b挤压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结合,进而使第一外圈26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接合固定,当第二液压腔体内压力下降直至为零时,在第二弹簧27b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分离恢复原位,此时第一外圈26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亦相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9中,第三活塞29c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液压腔体,在第三液压腔体对应的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开有第三液压油口,第三弹簧27c安装在第三活塞29c和第三钢片30c之间;当第三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时,第三活塞29c挤压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结合,进而使第二外圈25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接合固定,当第三液压腔体内压力下降直至为零时,在第三弹簧27c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分离恢复原位,此时第二外圈25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亦相分离;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7、第二离合器总成8和第三离合器总成9中的摩擦片与钢片之间采用润滑油润滑,且第一离合器总成7、第二离合器总成8和第三离合器总成9内的润滑油道与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的润滑油道相联通;所述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有直接挡、中速挡和低速挡三个传动挡位,各挡位下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压力油从第一离合器总成7中的第一液压油口进入第一液压腔体时,第一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推动第一活塞29a挤压第一钢片30a使其与第一摩擦片28a相结合,第一离合器总成7开始工作,此时,输入轴17与第一外圈26相结合固定,二者保持相同转速,即与输入轴17同轴固连的第一太阳轮20a与第一外圈26保持相同转速,根据行星轮系的传动特性,此时,第一行星架23与输入轴17保持相同转速,即与第一行星架23同轴固连的第二外圈25与输入轴17保持相同转速,同理,第二行星架18与输入轴17保持相同转速,即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不承担减速功能,此时所述电驱动桥总成处于直接挡,动力从输入轴17依次传递到第一行星架23、第二行星架18、第三直齿轮19、第二直齿轮13和第一直齿轮12,然后由第一直齿轮12通过接合螺钉11传递到差速器总成输出;当压力油有从第二离合器总成8中的第二液压油口进入第二液压腔体时,第二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推动第二活塞29b挤压第二钢片30b使其与第二摩擦片30b接合,第二离合器总成8开始工作,此时,第一外圈26与第二减速箱壳体31b相接合,第二减速箱壳体31b固定不动,故第一外圈26的转速为零;设第一外圈26与第一行星轮22a齿数的比值为p1,第二外圈与第二行星轮22b的比值为p2,输入轴17的转速为1,可得:第一行星架23的转速为11+p1,即与第一行星架23同轴固连的第二外圈25的转速为11+p1,与输入轴17一体的第二太阳轮20b的转速为1,故第二行星架18的转速为11+p2+p2[1+p21+p1],所以此时所述电驱动桥总成为中速挡,动力从输入轴17依次传递到第一行星架23、第二行星架18、第三直齿轮19、第二直齿轮13和第一直齿轮12,然后由第一直齿轮12通过接合螺钉11传递到差速器总成输出;当压力油从第三离合器总成9中的第三液压油口进入第三液压腔体时,第三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推动第三活塞29c挤压第三钢片30c使其与第三摩擦片28c相结合,离合器总成9开始工作,此时第二外圈25与第一减速箱壳体31a相接合,第一减速箱壳体31a固定不动,故第二外圈25的转速为零;设第二外圈25与第二行星轮22b的比值为p2,输入轴17的转速为1,即与输入轴17一体的第二太阳轮20b的转速为1,故第二行星架18转速为11+p2,所以此时所述电驱动桥总成为低速挡,动力从输入轴17依次传递到第二行星架18、第三直齿轮19、第二直齿轮13、第一直齿轮12,然后由第一直齿轮12通过接合螺钉11传递到差速器总成输出;所述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采用三组离合器总成,通过控制各离合器总成的结合或分离,实现电动车辆直接挡、中速挡和低速挡三个挡位变化;所述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布置在差速器总成1的正上方,由第一直齿轮12、第二直齿轮13、第二直齿轮轴14和第三直齿轮19组成;所述第一直齿轮12与差速器总成1的壳体同轴固定连接,第二直齿轮轴14平行布置在输入轴总成5的输入轴17下方,其两端支撑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第二直齿轮13通过第一铜套15空套在第二直齿轮轴14上,其中,第一铜套15与第二直齿轮13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一铜套15与第二直齿轮轴14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第二直齿轮13与其下方的第一直齿轮12相啮合;在第二直齿轮13正上方位置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的第二行星架18的旋转轴套通过第二铜套16空套在输入轴总成5的输入轴17的左端,第三直齿轮19通过花键套装在第二行星架18的旋转轴套外圆周面上,实现传递扭矩;第三直齿轮19与其下方的第二直齿轮13相啮合;所述第三直齿轮19与第二直齿轮13为等比传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齿轮间的径向距离,所述第二直齿轮13与第一直齿轮12的传动比i大于1,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输出转速,增加输出转矩;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布置在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右侧,包含第一太阳轮20a、第一行星轮22a、第一行星架23和第一外圈26组成的第一行星传动轮系以及第二太阳轮20b、第二行星轮22b、第二行星架18和第二外圈25组成的第二行星轮系;在第二行星轮系中,输入轴17沿第二行星架18的轴线方向穿过,第二行星架18左端的旋转轴套空套在输入轴17的左端,且,第二行星架18的旋转轴套外圆周面上设有与第三直齿轮19相配合的花键;此外,第二行星架18的旋转轴套外圆周面还通过轴承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旋转配合安装;第二行星架18右端为第二行星轮轴架,第二行星轮22b分别通过第四铜套24b空套在第二行星轮轴架的各短轴上;第二太阳轮20b与输入轴17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即,将输入轴17设计为齿轮轴结构以减小装配难度,其上的齿轮作为第二行星轮系中的第二太阳轮20b,第二太阳轮20b分别与圆周外侧的第二行星轮22b相啮合;第二外圈25设置在第二行星轮22b的外侧,第二外圈25内圆周壁上设有与第二行星轮22b相啮合的轮齿,第二外圈25的一端套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对应位置的凸沿上,第二外圈25的外圆周面与第三离合器总成9的第三摩擦片28c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轮系中,第一太阳轮20a通过平键21安装在输入轴17上;第一行星轮22a分别通过第三铜套24a空套在第一太阳轮20a外侧的第一行星架23的各短轴上;第一行星架23与第二行星轮系中的第二外圈25设计为一体结构,以保证第一行星架23与第二外圈25同步旋转;第一太阳轮20a与圆周外侧的第一行星轮22a相啮合;第一外圈26设置在第一行星轮22a的外侧,第一外圈26内圆周壁上设有与第一行星轮22a相啮合的轮齿,第一外圈26的一端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对应位置的凹槽内,第一外圈26的左端外圆周表面与第二离合器总成8的第二摩擦片28b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驱动桥总成共设有三组离合器总成,分别为第一离合器总成7、第二离合器总成8和第三离合器总成9,其中,每组离合器总成均由弹簧、摩擦片、活塞以及钢片组成;第三离合器总成9中,第三摩擦片28c同轴固定在第二外圈25的外圆周面上,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匹配地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内壁上,第三活塞29c的左端面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第三液压腔体,在第三液压腔体对应的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开有第三液压油口,第三活塞29c为膜片弹簧,第三弹簧27c安装在第三活塞29c和最左侧的第三钢片30c之间;当第三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时,第三活塞29c挤压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结合,进而使第二外圈25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接合固定,当第三液压腔体内压力下降直至为零时,在第三弹簧27c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分离恢复原位,此时第二外圈25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亦相分离;第二离合器总成8中,第二摩擦片28b同轴固定在第一外圈26的外圆周面上,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匹配地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内壁上,第二活塞29b的右端面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第二液压腔体,在第二液压腔体对应的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开有第二液压油口,第二活塞29b为膜片弹簧,第二弹簧27b安装在第二活塞29b和最右侧的第二钢片30b之间;当第二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时,第二活塞29b挤压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结合,进而使第一外圈26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接合固定,当第二液压腔体内压力下降直至为零时,在第二弹簧27b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分离恢复原位,此时第一外圈26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亦相分离;第一离合器总成7中,第一摩擦片28a同轴安装在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上,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同轴设置在第一外圈26右端,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内圈通过花键与输入轴17同轴连接;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匹配地安装在第一外圈26右端的内圆周壁上,第一活塞29a的右端面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第一液压腔体,在第一液压腔体对应的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开有第一液压油口,第一活塞29a外圈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匹配安装,第一活塞29a内圈和输入轴17过渡配合,第一弹簧27a为螺旋弹簧,第一弹簧27a安装在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右端的环形凹槽内,第一弹簧27a一端与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的环形凹槽底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活塞29a的左端面中部相连,第一活塞29a的左端面外圆周设有一圈压盘,该压盘与最右侧的第一钢片30a相对应;当第一液压腔体内压力升高时,第一活塞29a挤压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结合,使第一外圈26与第一离合器支撑架接合固定,进而使第一外圈26与输入轴17接合固定,当第一液压腔体内压力下降直至为零时,在第一弹簧27a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分离恢复原位,此时第一外圈26与输入轴17亦相分离;上述第一离合器总成7、第二离合器总成8和第三离合器总成9中的摩擦片与钢片之间采用润滑油润滑,且第一离合器总成7、第二离合器总成8和第三离合器总成9内的润滑油道与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的润滑油道相联通,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同时增加了装配的方便性,提高了装配精度。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吉林大学,其通讯地址为: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