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大连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海波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大连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基于数据分析的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58851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2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139165.5,技术领域涉及:B03C3/68;该发明授权基于数据分析的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是由于海波;陈萍;赵志川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2-0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基于数据分析的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对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控制的各项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得到分析特高频电源控制性能指数的各项参数、步骤2:对步骤1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得到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的各项控制指数、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各项控制指数分别与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触发特高频电源控制机制、步骤4:基于步骤3得到的对比结果,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控制指数的调节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步骤5:对步骤4得到的综合分析结果进行人机交互;本发明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电除尘器的运行数据,能够实现特高频电源的智能控制,提高电除尘效率,降低能耗。
本发明授权基于数据分析的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基于数据分析的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通过传感器技术和监测设备,对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控制的各项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得到分析特高频电源控制性能指数的各项参数;步骤2: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步骤1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得到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的各项控制指数,各项控制指数包括电场强度与粉尘荷电效率匹配控制指数、脉冲频率与能耗效率控制指数和高频电源输出与反电晕控制指数;所述步骤2中得到电场强度与粉尘荷电效率匹配控制指数:首先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特高频电源输出电压V_out,获取由特高频电源产生的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E;然后采用测量设备获取电除尘用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并计算平均粒径d_par,并获取粉尘颗粒在电场中获得的电荷量cq;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得到电场强度与粉尘荷电效率匹配控制指数η_E,,其中E_avg表示不同位置电场强度的平均值,CQ表示粉尘颗粒在电场中获得的最大电荷量,α为粉尘粒径影响系数;所述步骤2中得到脉冲频率与能耗效率控制指数:首先通过测量技术,实时监测特高频电源输出的脉冲信号的频率f_pul、脉冲宽度τ_pul和电除尘用消耗的累计电能E_con;然后通过在电除尘器的进口处安装粉尘浓度测量装置,获取进口粉尘浓度in_dust和出口粉尘浓度out_dust,得到除尘效率系数η_dust,η_dust=[in_dust-out_dust]out_dust;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得到脉冲频率与能耗效率控制指数η_f,,其中g和b分别表示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对电除尘用能耗的影响系数;所述步骤2中得到高频电源输出与反电晕控制指数:首先通过测量技术获取特高频电源输出的波形频率F,以及波形的完整周期,包括波形处于高电平时间t_h和低电平时间t_l;然后记录在监测时间段t内电压波动系数η_V和电流波动系数η_I,其中η_V=σ_Vμ_V,σ_V和μ_V分别表示在监测时间段t内电压的标准差和电压平均值,η_I=σ_Iμ_I,σ_I和μ_I分别表示在监测时间段t内电流的标准差和电流平均值;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得到高频电源输出与反电晕控制指数η_d,,其中Hη_dust高比电阻粉尘捕集效率,Hη_dust=[Hin_dust-Hout_dust]Hout_dust,Hin_dust和Hout_dust分别表示电除尘器进口高比电阻粉尘浓度和出口浓度,w1和w2分别表示电压波动系数和电流波动系数的权重;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各项控制指数分别与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触发特高频电源控制机制;步骤4:基于步骤3得到的对比结果,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控制指数的调节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综合指标;步骤5:对步骤4得到的综合分析结果电除尘用特高频电源智能控制综合指标进行人机交互。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大连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任贤街9号厂房的一层;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