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刘媛媛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申请的专利一种采矿车履带与沉积物作用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8549257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5-0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0469883.4,技术领域涉及:G01N3/12;该发明授权一种采矿车履带与沉积物作用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是由刘媛媛;刘云飞;全道刚;段龙江;何海金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4-1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采矿车履带与沉积物作用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深海沉积物室内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矿车履带与沉积物作用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矩形框架,设置于矩形框架一侧的L型框架,以及设置于矩形框架一侧的高速摄像机;矩形框架内设置有试验箱体,矩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履带模拟机构,履带模拟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移动机构,履带模拟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履带模拟机构包括固定于矩形框架顶部的两条水平滚珠导轨,设置于两条水平滚珠导轨之间的模拟框架,设置于模拟框架内部的竖向轨道,竖向移动机构延伸至模拟框架内,竖向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履带板,本申请能够实时测得履带板与土体界面压力的精准分布,可以实时观测沉积物断面位移场分布。
本发明授权一种采矿车履带与沉积物作用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采矿车履带与沉积物作用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包括:矩形框架100,设置于矩形框架100一侧的L型框架200,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100一侧的高速摄像机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00内设置有试验箱体400,矩形框架100的顶部设置有履带模拟机构500,所述履带模拟机构500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移动机构600,履带模拟机构500的一侧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700,所述履带模拟机构500包括固定于矩形框架100顶部的两条水平滚珠导轨510,设置于两条所述水平滚珠导轨510之间的模拟框架520,设置于所述模拟框架520内部的竖向轨道530,所述竖向移动机构600延伸至模拟框架520内,竖向移动机构6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履带板540,所述竖向移动机构600包括竖向钢架610,设置于所述竖向钢架610内顶部的竖向伺服电机620,以及设置于所述竖向伺服电机620底部的竖向电动伺服千斤顶630,所述竖向钢架6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滑块640,所述竖向伺服电机620与竖向钢架610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电动伺服千斤顶630的底部固定有竖向拉压传感器650,所述竖向拉压传感器650的底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660,所述液压伸缩杆660的底部与履带板540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移动机构700包括固定于L型框架200顶部的横向伺服电机710,连接于所述横向伺服电机710左侧的横向电动伺服千斤顶720,以及设置于所述横向伺服电机710千斤顶远离横向伺服电机710的一侧的横向拉压传感器730,所述横向伺服电机710和L型框架200之间设置有安装座740,所述安装座740上设置有横向位移传感器750,横向拉压传感器730的一端与模拟框架520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板540包括横板541,间隔设置于所述横板541底部的多个履齿542,以及铺贴于所述横板541底面和履齿542外表面的柔性应力薄膜543,所述横板541和履齿542的连接处设置有通孔544;先通过竖向轨道530和液压伸缩杆660将履带板54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将液压伸缩杆660锁死,然后打开电动伺服液压控制器,控制竖向电动伺服千斤顶630向下施加压力;在进行试验时,利用高速摄像机(300),对试验过程中土体的变形进行记录,获得履带作用下的沉积土体纵深断面的全场域变形数据;试验中采集的数据包括静压过程中的履带竖向总力、履带板540底面界面压力分布与履带板540竖向位移之间关系、动载压陷与水平定速剪切过程中的竖向动载总值及水平荷载总值、履带板540底部及履齿542侧壁压力分布、履带竖向位移及水平行进位移以及土体纵深断面全域位移分布数据。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其通讯地址为:100042 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南宫车站北石门路36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