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湛仙酒业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下沙:下沙时间选择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2)蒸煮;(3)高温堆积;(4)下窖发酵: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以下,加入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发酵;(5)糙沙;(6)第一次取酒;(7)轮次酒:分别收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其中,所述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之间为宜;(8)勾兑: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再二次勾兑,过滤,包装,得到成品。

主权项: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下沙:下沙时间选择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先向润粮器内投进下沙高粱,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以上的热水淹没下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粮温度控制在40~70℃,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2)蒸煮:称取下沙高粱质量5~10%的母糟,用打糟机打散,加入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中,上甑进行蒸粮;蒸粮至下沙高粱七成熟,即可出甑,得到粮醅;(3)高温堆积:粮醅出甑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粮醅降温至24~30℃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10%的大曲粉,翻拌均匀,收堆发酵;待堆顶温达到48℃以上,且堆子表层有2~5cm厚白色菌体时,堆积完成;(4)下窖发酵: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以下,加入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发酵30~35天,红曲粉的加入量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之间为宜,得到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5)糙沙:先向润粮器内投进糙沙高粱,该糙沙高粱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整粒高粱和30%的粉碎高粱组成,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以上的热水淹没糙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料温度控制在40~70℃,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糙沙高粱;(6)第一次取酒:将润粮后的糙沙高粱与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按照1∶1的比例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进行第一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一轮次酒的“头酒”、“中酒”、“尾酒”;(7)轮次酒:上一次取酒后的酒醅出甑后泼洒糙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进行摊凉;酒醅降温至24~30℃后泼洒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大曲粉,翻拌均匀,上堆进行高温堆积,直至堆顶温达到48~52℃,高温堆积完成;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时,加入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进行下窖发酵,下窖发酵30~35天,窖内温度控制在40~50℃,得到发酵成熟的酒醅;发酵成熟的酒醅开窖蒸酒,并进行第二至七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二次取酒得到的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次取酒得到的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次取酒得到的第七轮次酒的“中酒”;其中,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大曲粉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16~17%、14~15%、 13~14%、10~11%、8~9%、6~7%;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之间为宜;(8)勾兑: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再二次勾兑,过滤,包装,即得到成品;整个生产工艺中所用到的水均取自清澈、无污染的河流。

全文数据: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异地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背景技术[0002]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是我国五大主要香型白酒之一。[0003]茅台酒的生产技术比较独特,其具有高温制曲(65°C、高温堆积50°C、高温发酵45°C、高温蒸馏(出酒温度为40°C、长期贮藏的“四高一长”的工艺特点,整个生产周期包括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长时间贮存后勾兑而成,其中,第一次投料称“下沙”(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高粱原料称为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各次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茅台酱香型白酒的酒质酱香细腻,酒体醇厚,清澈透明,色泽微黄,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0004]传统茅台酒生产工艺中影响其酒质的关键技术包括:1地理环境茅台酒的产生与其产地-茅台镇是密不可分的。茅台镇地处赤水河谷地带,地势低凹,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中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投料时间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讲究重阳节后方马上进行下沙投料。王邦坤,王会军等于2002年在《山东食品发酵》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生产酱香型大曲酒的关键工艺生产”的科技文献。该文献中指出:茅台酒生产工艺的投料时间是由其生产的周期规律特征来决定的。重阳节后马上投料,充分利用了秋、冬、春三个适宜酿酒的好季节,三、四、五轮次大回酒的生产处于2、3、4、5几个月,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出现生机,室内温度正适宜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十分有利于晾场操作,酒质明显好于其他季节,进入夏伏天后已是生产周期的后期,生产已解决尾声,所以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上避开了伏热天气的影响。因此,茅台酒生产工艺中选择重阳节后马上投料非常关键;3二次投料中高粱整粒与碎粒的比例传统茅台酒生产工艺中“下沙”中高粱整粒与碎粒的百分比为80%:20%%为质量百分数),“糙沙”中高粱整粒与碎粒的百分比为70%:30%%为质量百分数),“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4下窖温度根据生产酱香型大曲酒的关键工艺生产”的科技文献中公布的:“经高温堆积发酵后的香醅,经人工迅速入池,温度一般降到33°C左右,比其他香型白酒入池温度都高,入池后,测定发酵温度发现,经6-8天时间,池内温度可以升到45°C,个别池子可达到48-50°C。因此,为嗜温和嗜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使产香物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上述科技文献指出:经高温堆积发酵后的香醅经人工迅速入池,尽量保持较高的下窖温度,有利于酒产香。[0005]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比茅台镇冷很多,其冬季农历12-1月)气温可达TC以下,地冻三尺,若下沙时间按照茅台酒的下沙时间(重阳节后马上下沙),则第三轮取酒和第四轮下窖发酵均正逢农历12月的霜冻期,不利于第四轮上堆发酵时堆子的升温和第四轮下窖发酵中窖内发酵温度的提升,影响第四轮次酒的酒质,若通过延长上堆发酵时间来达至Γ高温堆积”的目的,堆积时间过长又容易导致染菌现象的发生。并且,茅台酒是靠其地势低凹的地理环境优势来网罗环境中的耐高温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等的,而异地生产酱香型白酒时这种地理环境相对缺乏。这就导致了异地生产酱香型白酒难以获得成功。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0007]—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下沙:下沙时间选择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先向润粮器内投进下沙高粱,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C以上的热水淹没下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粮温度控制在40〜70°C,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2蒸煮:称取下沙高粱质量5〜10%的母糟,用打糟机打散,加入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中,上甑进行蒸粮;蒸粮至下沙高粱七成熟,即可出甑,得到粮醅;3高温堆积:粮醅出甑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C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粮醅降温至24〜30°C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10%的大曲粉,翻拌均匀,收堆发酵;待堆顶温达到48°C以上,且堆子表层有2〜5cm厚白色菌体时,堆积完成;4下窖发酵: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C以下,加入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发酵30〜35天,红曲粉的加入量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C之间为宜,得到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5糙沙:先向润粮器内投进糙沙高粱,该糙沙高粱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整粒高粱和30%的粉碎高粱组成,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C以上的热水淹没糙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料温度控制在40〜70°C,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糙沙高粱;6第一次取酒:将润粮后的糙沙高粱与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按照1:1的比例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进行第一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一轮次酒的“头酒”、“中酒”、“尾酒”;7轮次酒:上一次取酒后的酒醅出甑后泼洒糙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C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进行摊凉;酒醅降温至24〜30°C后泼洒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大曲粉,翻拌均匀,上堆进行高温堆积,直至堆顶温达到48〜52°C,高温堆积完成;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C时,加入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进行下窖发酵,下窖发酵30〜35天,窖内温度控制在40〜50°C,得到发酵成熟的酒醅;发酵成熟的酒醅开窖蒸酒,并进行第二至七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二次取酒得到的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次取酒得到的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次取酒得到的第七轮次酒的“中酒”;其中,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大曲粉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16〜17%、14〜15%、13〜14%、10〜11%、8〜9%、6〜7%;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C之间为宜;8勾兑: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再二次勾兑,过滤,包装,即得到成品;整个生产工艺中所用到的水均取自清澈、无污染的河流。[0008]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有:1王邦坤,王会军等于2002年在《山东食品发酵》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生产酱香型大曲酒的关键工艺生产”的科技文献,该文献中公布:将投料时间改在1、2月份,经过实践,效果明显不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夏伏天,出酒率低。而本发明人将下沙时间调整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避开寒冷的冬季,使第三、四、五轮次酒的生产均在夏伏天,正是利用夏伏天的气温高,高温堆积时堆子升温快,缩短堆积的时间。并且,本发明人同时还加大下沙高粱中粉碎高粱的比例、对经⑶高温堆积步骤后得到的堆积完成的堆子进行自然冷却以及添加红曲,从而使得出酒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王邦坤的“生产酱香型大曲酒的关键工艺生产”的科技文献中还公布:经高温堆积发酵后的香醅经人工迅速入池,尽量保持较高的下窖温度,有利于酒产香。而本发明人对经⑶高温堆积步骤后得到的堆积完成的堆子进行自然冷却,使堆子的温度降至堆顶温度为40°C以下,此时,土石、堆边角、工具等带入的酵母菌能够在窖内繁殖,一定程度上弥补周围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缺乏所带来的微生物缺乏现象;3本发明人在下窖发酵前将堆子的温度降至堆顶温度为40°C以下的同时,还添加了红曲进行发酵,红曲在40°C以下可保持较高的活性,并且,红曲具有较强的水解淀粉、蛋白质的活性,红曲的加入能够为窖内酒醅中微弱的部分耐高温微生物提供能量,有利于其更好地繁殖,有效弥补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量少所带来的发酵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酒中酱香生成;4经本发明的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得到的第二至七轮次酒的“中酒”均与茅台镇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得到的第二至七轮次酒的“中酒”的酒质基本一致,对本发明的第二至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二次勾兑,过滤后,成功制备出了符合国家优级品要求的酱香型白酒。[0009]所述下沙高粱由整粒高粱和粉碎高粱按照质量百分比为7:3组成。现有的茅台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中下沙高粱普遍由质量百分比为80%的整粒高粱和20%的粉碎高粱组成。本发明人突破常规,将下沙高粱中整粒高粱的质量百分比降低至70%,同时,将粉碎高粱的质量百分比提高到30%,增加了粉碎高粱的比例,有效提高了下沙淀粉浓度,粉碎高粱在蒸煮时先被蒸熟,淀粉含量高,可促后续堆积升温,进一步缩短堆积时间,有效减少污染的发生,使得本发明的高温堆积发酵仅需要48小时堆顶温就能达到48〜52°C,即可下窖发酵,高温堆积发酵时间短,效果好,且不易染杂菌。[0010]所述的红曲优选采用古田红曲。古田红曲耐高温,水解能力更强。当然,所述的红曲也可以是乌衣红曲。[0011]本发明的工艺优选选址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境内,此处与茅台镇同处北炜27°,松溪县是国家级生态县,这里环境、土壤、空气和水均与茅台镇相似,特别是这里的土质与茅台镇的土质是一样的,容易出好酒。[0012]所述的(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3%以上、3%以上、3%以上、2%以上、2%以上。(4下窖发酵步骤中下窖前窖内温度在-5°C以上时,只要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同时,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3%以上、3%以上、3%以上、2%以上、2%以上,窖内温度就均可升温至40〜50°C保持20天,此时,第一轮次酒酸涩;第二轮次酒酱香较明显,略涩;第三、四、五轮次酒酱香较好,口感醇厚,微甜;第六轮次酒酱香较明显,有焦糊味但不明显,口感尚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的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优选为高粱总质量的5〜8%,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5〜8%、4〜7%、4〜7%、4〜7%、3〜6%、3〜6%。此时,不仅第三、四、五、六轮次酒酱香更为突出,并且,还可避免红曲的浪费。具体实施方式[0013]—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下沙:下沙时间选择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先向润粮器内投进下沙高粱,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C以上的热水淹没下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粮温度控制在40〜70°C,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2蒸煮:称取下沙高粱质量5〜10%的母糟此处的“下沙高粱质量”指的是步骤1下沙步骤中所述“下沙高粱”的质量),用打糟机打散,加入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中,上甑进行蒸粮;蒸粮至下沙高粱七成熟,即可出甑,得到粮醅;3高温堆积:粮醅出甑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C以上的水此处的“下沙高粱质量”指的是步骤⑴下沙步骤中所述“下沙高粱”的质量),并扒开摊平;粮醅降温至24〜30°C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10%的大曲粉,翻拌均匀,收堆发酵;待堆顶温达到48°C以上,且堆子表层有2〜5cm厚白色菌体时,堆积完成;4下窖发酵: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C以下,加入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发酵30〜35天,红曲粉的加入量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C之间为宜,得到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5糙沙:先向润粮器内投进糙沙高粱,该糙沙高粱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整粒高粱和30%的粉碎高粱组成,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C以上的热水淹没糙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料温度控制在40〜70°C,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糙沙高粱;6第一次取酒:将润粮后的糙沙高粱与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按照1:1的比例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进行第一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一轮次酒的“头酒”、“中酒”、“尾酒”;7轮次酒:上一次取酒后的酒醅出甑后泼洒糙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C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进行摊凉;酒醅降温至24〜30°C后泼洒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大曲粉,翻拌均匀,上堆进行高温堆积,直至堆顶温达到48〜52°C,高温堆积完成;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C时,加入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进行下窖发酵,下窖发酵30〜35天,窖内温度控制在40〜50°C,得到发酵成熟的酒醅;发酵成熟的酒醅开窖蒸酒,并进行第二至七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二次取酒得到的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次取酒得到的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次取酒得到的第七轮次酒的“中酒”;其中,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大曲粉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16〜17%、14〜15%、13〜14%、10〜11%、8〜9%、6〜7%;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C之间为宜;8勾兑: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再二次勾兑,过滤,包装,即得到成品;整个生产工艺中所用到的水均取自清澈、无污染的河流。[0014]其中,上述步骤2蒸煮步骤中母糟、步骤3高温堆积步骤中水和大曲粉用量的对比基数一“下沙高粱质量”均指的是步骤1下沙步骤中所述“下沙高粱”的质量;步骤7轮次酒步骤中水用量的对比基数一“糙沙高粱质量”指的是步骤5糙沙步骤中所述“糙沙高粱”的质量;步骤7轮次酒步骤中大曲粉和红曲用量的对比基数一“高粱总质量”指的是步骤(1下沙步骤中所述“下沙高粱”的质量与步骤5糙沙步骤中所述“糙沙高粱”的质量之和。[0015]根据上述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人提供了如下4个实施例和2个对比例,具体参数条件如下表1: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4的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均选址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境内,实施例1和实施例2采用的是乌衣红曲,实施例3和实施例4采用的是古田红曲。[0016]现分别提供茅台镇某大酒厂各轮次酒的“中酒”的分析数据,和本发明的实施例I〜实施例4的各轮次酒的“中酒”的分析数据:表2.茅台镇某大酒厂各轮次酒的“中酒”的分析数据表3.实施例1的各轮次酒的“中酒”的分析数据表4.实施例2的各轮次酒的“中酒”的分析数据表5.实施例3的各轮次酒的“中酒”分析数据表6.实施例4的各轮次酒的“中酒”的分析数据由上表2〜表6可知,按照本发明的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得到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均符合GBT26760优级酒的要求,并且,按照本发明的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得到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与茅台镇某大酒厂各轮次酒分析数据均相差不大。将表5、表6与表3、表4对比可知,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出酒率均更高。并且,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各轮次酒的酱香也更突出。[0017]当然,本发明的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也适用于其他地区。本发明的所述的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占高粱总质量的百分并不限于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具体百分含量,其红曲的添加量受下窖前窖内温度的影响很大。窖内温度越低,越需要红曲通过分解淀粉和蛋白质来协助微生物发酵,发酵产热以使窖内温度条件达到酿造要求窖内温度升至40〜50°C,并能保持20天),因此,所需红曲量就越多;相反,窖内温度越高,所需红曲量也就越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要添加红曲的量,能够使窖内温度升至40〜50°C,并能保持20天即可。另外,本发明的红曲并不限于古田红曲和乌衣红曲,也可以其他具有水解蛋白质、淀粉功能的普通常见红曲。[0018]生产中允许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限定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存在合理的误差,但均受本专利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下沙:下沙时间选择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先向润粮器内投进下沙高粱,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C以上的热水淹没下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粮温度控制在40〜70°C,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2蒸煮:称取下沙高粱质量5〜10%的母糟,用打糟机打散,加入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中,上甑进行蒸粮;蒸粮至下沙高粱七成熟,即可出甑,得到粮醅;3高温堆积:粮醅出甑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C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粮醅降温至24〜30°C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10%的大曲粉,翻拌均匀,收堆发酵;待堆顶温达到48°C以上,且堆子表层有2〜5cm厚白色菌体时,堆积完成;4下窖发酵: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C以下,加入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发酵30〜35天,红曲粉的加入量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C之间为宜,得到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5糙沙:先向润粮器内投进糙沙高粱,该糙沙高粱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整粒高粱和30%的粉碎高粱组成,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C以上的热水淹没糙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料温度控制在40〜70°C,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糙沙高粱;6第一次取酒:将润粮后的糙沙高粱与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按照1:1的比例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进行第一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一轮次酒的“头酒”、“中酒”、“尾酒”;7轮次酒:上一次取酒后的酒醅出甑后泼洒糙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C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进行摊凉;酒醅降温至24〜30°C后泼洒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大曲粉,翻拌均匀,上堆进行高温堆积,直至堆顶温达到48〜52°C,高温堆积完成;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C时,加入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进行下窖发酵,下窖发酵30〜35天,窖内温度控制在40〜50°C,得到发酵成熟的酒醅;发酵成熟的酒醅开窖蒸酒,并进行第二至七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二次取酒得到的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次取酒得到的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次取酒得到的第七轮次酒的“中酒”;其中,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大曲粉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16〜17%、14〜15%、13〜14%、10〜11%、8〜9%、6〜7%;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C之间为宜;8勾兑: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再二次勾兑,过滤,包装,即得到成品;整个生产工艺中所用到的水均取自清澈、无污染的河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沙高粱由整粒高粱和粉碎高粱按照质量百分比为7:3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工艺优选选址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境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曲采用古田红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⑷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3%以上、3%以上、3%以上、2%以上、2%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优选为高粱总质量的5〜8%,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5〜8%、4〜7%、4〜7%、4〜7%、3〜6%、3〜6%。

百度查询: 福建省湛仙酒业有限公司 一种异地生产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工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