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采用举力驳作为托举装置,通过控制坞门通海阀门而升高或降低坞内水深,将所述的举力驳牵引至双体半潜平台下方。而后开启坞门通海阀门,使得举力驳随着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给双体半潜平台提供举力,降低双体半潜平台出坞时的吃水。待举力驳将平台背出船坞并靠泊深水码头后,举力驳压载下潜,以实现与双体半潜平台的分离。由此,本发明解决了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因吃水过大无法出坞的难题,不仅提高了出坞速度,同时还将出坞成本降低到原始方案的五分之一。
主权项:1.一种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第一步,统计双体半潜平台(1)的出坞重量和重心位置,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的托举力大小,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第二步,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择举力驳(5),以及其上的托举装置(4);第三步,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对应的托举位置安装箱梁模块(12),在所述箱梁模块(12)的上方设置高塔架模块(11),在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上方设置箱梁立柱模块(8);其中,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与所述箱梁模块(12)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箱梁模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底面焊接固定;第四步,在所述各高塔架模块(11)之间连接平行于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平面的牵拉杆(9),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边缘的各高塔架模块(11)上连接防倾拉杆(10),其中,所述防倾拉杆(10)连接设置在边缘的所述高塔架模块(11)以及其附近的甲板表面;第五步,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上端面铺设柔性底座;第六步,打开干船坞(20)的坞门通海阀门,使得坞门内获得水压,等待所述坞门内外水压平衡后使用拖轮打开坞门;第七步,选择在低平潮的时间段,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进入所述坞门;第八步,关闭所述坞门,使用坞门压载系统降低坞内水深至当日最低潮位以下;第九步,保持对所述举力驳(5)的牵引,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至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下部由第一步计算所获得的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调整所述举力驳(5)相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位置,保持所述举力驳(5)的总浮心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总的重心在一条垂线;第十步,打开干船坞(20)的坞门通海阀门,使得所述坞门内水位上涨,所述举力驳(5)由坞门内水位平稳托举至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上端面的柔性底座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抵接;而后随着所述坞门内水位的上涨,所述举力驳(5)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施加托举力,直至将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完全托举浮起;第十一步,再次使用拖轮打开所述干船坞(20)的坞门,将所述举力驳(5)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一起牵引拖带出坞;第十二步,将所述举力驳(5)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作为一个整体靠泊在码头(24);第十三步,将所述举力驳(5)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保持所述举力驳(5)的下潜状态,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
全文数据: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技术背景随着海洋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双体半潜平台的总吨位不断加大,双体半潜平台的吃水也随之不断增加。国内外已建成的干船坞水深,不能满足该类平台进出坞时对水深的要求。为了承建此类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出坞难题。目前,现有的出坞方法有捆绑浮筒减载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会破坏浮体底部油漆。并且,由于这种方法所破坏的油漆位置在水面以下,尤其破损将无法修复。而且,这种方案每次实施的成本需要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在避免油漆破坏的同时,还可以将每次的出坞作业的成本降低到200万元人民币以下。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步骤包括:第一步,统计双体半潜平台的出坞重量和重心位置,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的托举力大小,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第二步,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择举力驳,以及其上的托举装置;第三步,在所述举力驳的甲板上对应的托举位置安装箱梁模块,在所述箱梁模块的上方设置高塔架模块,在所述高塔架模块的上方设置箱梁立柱模块;其中,所述举力驳的甲板与所述箱梁模块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箱梁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高塔架模块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高塔架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箱梁立柱模块的底面焊接固定;第四步,在所述各高塔架模块之间连接平行于所述举力驳的甲板平面的牵拉杆,在所述举力驳的甲板边缘的各高塔架模块上连接防倾拉杆,其中,所述防倾拉杆连接设置在边缘的所述高塔架模块以及其附近的甲板表面;第五步,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的上端面铺设柔性底座;第六步,打开干船坞的坞门通海阀门,使得坞门内获得水压,等待所述坞门内外水压平衡后使用拖轮打开坞门;第七步,选择在低平潮的时间段,将所述举力驳牵引进入所述坞门;第八步,关闭所述坞门,使用坞门压载系统降低坞内水深至当日最低潮位以下;第九步,保持对所述举力驳的牵引,将所述举力驳牵引至所述双体半潜平台下部由第一步计算所获得的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调整所述举力驳相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的位置,保持所述举力驳的总浮心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总的重心在一条垂线;第十步,打开干船坞的坞门通海阀门,使得所述坞门内水位上涨,所述举力驳由坞门内水位平稳托举至所述箱梁立柱模块上端面的柔性底座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的甲板包的底部抵接;而后随着所述坞门内水位的上涨,所述举力驳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的甲板包的底部施加托举力,直至将所述双体半潜平台完全托举浮起;第十一步,再次使用拖轮打开所述干船坞的坞门,将所述举力驳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一起牵引拖带出坞;第十二步,将所述举力驳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作为一个整体靠泊在码头;第十三步,将所述举力驳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的甲板包的底部;保持所述举力驳的下潜状态,将所述举力驳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三步中,还包括找平所有箱梁模块顶面的步骤;其具体步骤包括:在所述举力驳的甲板上安装箱梁模块前,将填隙调整垫片设置在所述举力驳的甲板上较低的位置,将箱梁模块的底面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填隙调整垫片上,将所述填隙调整垫片固定在所述箱梁模块的底面与所述举力驳的甲板上表面之间,找平所有箱梁模块的顶面。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五步中,所述柔性底座包括有多种缓冲隔离材料。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五步中,所述缓冲隔离材料包括:楔形枕木、橡胶垫缓冲层和聚乙烯纸隔离层。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五步的具体步骤包括: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的上端面铺设楔形枕木,调整所述楔形枕木的高度,找平所有楔形枕木的顶面;在所述每一个楔形枕木的顶面分别铺设橡胶垫缓冲层;再在所述每一个橡胶垫缓冲层的上表面铺设聚乙烯纸隔离层。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七步中,具体步骤包括:在低平潮的时间段,启动所述举力驳的甲板艏部的卷扬机,由所述卷扬机提供向前牵引动力,将所述举力驳牵引进入所述坞门;其中,所述卷扬机包括2台,所述2台卷扬机保持驱动同步。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八步中,使用坞门压载系统具体降低坞内水深至当日最低潮位以下0.5m高度。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十步中,在所述聚乙烯纸隔离层的顶部与所述甲板包的底部接触时关闭所述通海阀门,敲打调整所述楔形枕木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楔形枕木之间紧密抵接,使得所述箱梁立柱模块上端面的缓冲隔离材料与所述甲板包的底部紧密贴合抵接;而后再开启所述通海阀门,使得坞内水位继续上涨,随着所述坞门内水位的上涨,所述举力驳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的甲板包的底部施加托举力,直至将所述双体半潜平台完全托举浮起。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所述第十三步中,将所述举力驳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的甲板包的底部,使得所述举力驳的上端面距离所述甲板包的底部之间留有0.2m的间距,保持该间距将所述举力驳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可选的,上述托举出坞的方法中,还包括第十四步,将所述举力驳牵引拖带以靠泊在码头,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所述楔形枕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所述高塔架模块和所述箱梁模块。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举力驳作为托举装置,通过控制坞门通海阀门而升高或降低坞内水深,将所述的举力驳牵引至双体半潜平台下方。而后开启坞门通海阀门,使得举力驳随着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给双体半潜平台提供举力,降低双体半潜平台出坞时的吃水。待举力驳将平台背出船坞并靠泊深水码头后,举力驳压载下潜,以实现与双体半潜平台的分离。由此,本发明解决了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因吃水过大无法出坞的难题,不仅提高了出坞速度,同时还将出坞成本降低到原始方案的五分之一。本发明中举力驳的采用标准化模块组合,其顶部使用楔形枕木与双体半潜平台进行柔性的连接。举力驳所采用标准化模块组合包括根据托举位置而设置的:箱梁模块、高塔架模块、箱梁立柱模块和楔形枕木的柔性底座,上述结构之间组合方便、通用性强,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出坞成本、避免漆面破损,还能够提高出坞效率,缩短了坞期。托举装置采用模块化的通用的组合方式,组装时:首先将箱梁模块安装到举力驳甲板上用于分散其上部的高塔架模块传递下来的压力,接着高塔架模块站在箱梁模块上,然后箱梁立柱模块站在高塔架模块上,再接着安装水平的牵拉杆和斜向的防倾拉杆以实现各托举装置之间的固定,最后楔形枕木铺设在箱梁立柱模块上,实现与被托举的双体半潜平台之间的柔性连接。由此,本发明在实现出坞后还可方便的拆卸上述模块,以供下一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举力驳和托举装置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双体半潜平台横剖面视角下托举原理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双体半潜平台纵剖面视角下托举原理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双体半潜平台俯视视角下托举原理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方法中将举力驳穿入双体半潜平台下方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方法中托举装置枕木与平台甲板接触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方法中托举装置将双体半潜平台托举起浮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方法中托举装置与双体半潜平台分离的示意图。其中,1表示双体半潜平台;2表示甲板包;3表示立柱;4表示托举装置;5表示举力驳;6表示浮体;7表示楔形枕木;8表示箱梁立柱模块;9表示牵拉杆;10表示防倾拉杆;11表示高塔架模块;12表示箱梁模块;20表示干船坞;21表示干船坞底;22表示坞东墙;23表示坞西墙;24表示码头;25表示水底。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主要包括:1、技术可行性论证;2、托举装置安装、3、出坞作业、4、装置拆卸几大步骤。其中,1、技术可行性论证的步骤主要包括:①统计双体半潜平台1的出坞重量和重心位置,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的托举力大小,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②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择举力驳5,以及其上的托举装置4;③校核托举出坞时双体半潜平台和举力驳的稳性;④校核双体半潜平台、举力驳和托举装置4的总纵强度和局部结构强度;⑤计算举力驳下潜分离时的压载方案及总纵强度。技术可行性论证通过后可进行2、托举装置安装的步骤。参考图1至4所示的结构,其安装步骤主要包括:①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对应勘划托举装置安装位置,在托举位置安装箱梁模块12;②使用找平垫片找平箱梁安装区域甲板面。比如,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安装箱梁模块12前,将填隙调整垫片设置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较低的位置,将箱梁模块12的底面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填隙调整垫片上,将所述填隙调整垫片固定在所述箱梁模块12的底面与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表面之间,找平所有箱梁模块12的顶面;③铺设箱梁模块12。将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与所述箱梁模块12的底面焊接固定;④桁架式高支撑安装到箱梁上方。比如,在所述箱梁模块12的上方设置高塔架模块11,其中,所述箱梁模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底面焊接固定;⑤箱梁立柱模块安装到桁架式高支撑上方。比如,在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上方设置箱梁立柱模块8,将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底面焊接固定;⑥安装高支撑之间的牵连杆和两侧的防倾牵拉杆。其中,牵拉杆9设置在所述各高塔架模块11之间,各牵拉杆9平行于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平面;所述防倾拉杆10连接设置在边缘的所述高塔架模块11以及其附近的甲板表面;⑦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上端面铺设柔性底座。其中,所述的柔性底座包括有多种缓冲隔离材料,例如,楔形枕木7、橡胶垫缓冲层和聚乙烯纸隔离层。其安装步骤包括: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上端面铺设楔形枕木7,调整所述楔形枕木7的高度,找平所有楔形枕木7的顶面;在所述每一个楔形枕木7的顶面分别铺设橡胶垫缓冲层;再在所述每一个橡胶垫缓冲层的上表面铺设聚乙烯纸隔离层。在托举装置安装完成后,可参考图5至8进行3、出坞作业的步骤:①打开干船坞20的坞门通海阀门,向坞内注水,使得坞门内获得水压,等待所述坞门内外水压平衡后使用拖轮打开坞门;②选择在低平潮的时间段,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进入所述坞门;高平潮时段,排出坞门内部压载水,坞门起浮后使用拖轮将五门移开;③使用拖轮将举力驳拖到坞内带缆定位;④高平潮时段,使用拖轮关闭坞门,使用坞门压载系统降低坞内水深,排出坞内压载水至坞内水位低于当日最低水位0.5米;⑤将举力驳船艏部两个卷扬机上的钢丝绳固定到中间坞门上,由所述卷扬机提供向前牵引动力,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进入所述坞门,使得举力驳穿到平台下方设计位置。保持对所述举力驳5的牵引,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至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下部由第一步计算所获得的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调整所述举力驳5相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位置,保持所述举力驳5的总浮心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总的重心在一条垂线;其中,所述2台卷扬机可保持驱动同步;⑥打开干船坞20的坞门通海阀门,向坞内注水,使得所述坞门内水位上涨,所述举力驳5由坞门内水位平稳托举至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上端面的柔性底座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抵接,在托举装置顶部枕木开始与平台接触时,关闭通海阀;⑦而后敲打调整所述楔形枕木7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楔形枕木7之间紧密抵接,使得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上端面的缓冲隔离材料与所述甲板包2的底部紧密贴合抵接。再次打开通海阀,向坞内注水,随着所述坞门内水位的上涨,所述举力驳5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施加托举力,直至将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完全托举浮起;⑧再次使用拖轮打开所述干船坞20的坞门,在拖轮的牵引下,将所述举力驳5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一起牵引拖带出坞;⑨将所述举力驳5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作为一个整体靠泊在码头24;。在出坞作业完成后,可进行4、装置拆卸的步骤。拆卸主要包括:驳船压载,将所述举力驳5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保持所述举力驳5的下潜状态,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将驳船拖出并靠泊码头。拆除举力驳上的托举装置。拆卸时,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所述楔形枕木7、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所述高塔架模块11和所述箱梁模块12。其中,将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其具体步骤为:将所述举力驳5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使得所述举力驳5的上端面距离所述甲板包2的底部之间留有0.2m的间距,保持该间距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以使得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第一步,统计双体半潜平台(1)的出坞重量和重心位置,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的托举力大小,计算其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第二步,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择举力驳(5),以及其上的托举装置(4);第三步,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对应的托举位置安装箱梁模块(12),在所述箱梁模块(12)的上方设置高塔架模块(11),在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上方设置箱梁立柱模块(8);其中,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与所述箱梁模块(12)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箱梁模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高塔架模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底面焊接固定;第四步,在所述各高塔架模块(11)之间连接平行于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平面的牵拉杆(9),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边缘的各高塔架模块(11)上连接防倾拉杆(10),其中,所述防倾拉杆(10)连接设置在边缘的所述高塔架模块(11)以及其附近的甲板表面;第五步,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上端面铺设柔性底座;第六步,打开干船坞(20)的坞门通海阀门,使得坞门内获得水压,等待所述坞门内外水压平衡后使用拖轮打开坞门;第七步,选择在低平潮的时间段,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进入所述坞门;第八步,关闭所述坞门,使用坞门压载系统降低坞内水深至当日最低潮位以下;第九步,保持对所述举力驳(5)的牵引,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至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下部由第一步计算所获得的出坞浮态所需设置托举的位置;调整所述举力驳(5)相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位置,保持所述举力驳(5)的总浮心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总的重心在一条垂线;第十步,打开干船坞(20)的坞门通海阀门,使得所述坞门内水位上涨,所述举力驳(5)由坞门内水位平稳托举至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上端面的柔性底座与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抵接;而后随着所述坞门内水位的上涨,所述举力驳(5)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施加托举力,直至将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完全托举浮起;第十一步,再次使用拖轮打开所述干船坞(20)的坞门,将所述举力驳(5)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一起牵引拖带出坞;第十二步,将所述举力驳(5)以及其上所托举的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作为一个整体靠泊在码头(24);第十三步,将所述举力驳(5)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保持所述举力驳(5)的下潜状态,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还包括找平所有箱梁模块(12)顶面的步骤;其具体步骤包括: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安装箱梁模块(12)前,将填隙调整垫片设置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较低的位置,将箱梁模块(12)的底面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填隙调整垫片上,将所述填隙调整垫片固定在所述箱梁模块(12)的底面与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上表面之间,找平所有箱梁模块(12)的顶面。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所述柔性底座包括有多种缓冲隔离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所述缓冲隔离材料包括:楔形枕木(7)、橡胶垫缓冲层和聚乙烯纸隔离层。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的具体步骤包括:在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的上端面铺设楔形枕木(7),调整所述楔形枕木(7)的高度,找平所有楔形枕木(7)的顶面;在所述每一个楔形枕木(7)的顶面分别铺设橡胶垫缓冲层;再在所述每一个橡胶垫缓冲层的上表面铺设聚乙烯纸隔离层。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具体步骤包括:在低平潮的时间段,启动所述举力驳(5)的甲板艏部的卷扬机,由所述卷扬机提供向前牵引动力,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进入所述坞门;其中,所述卷扬机包括2台,所述2台卷扬机保持驱动同步。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步中,使用坞门压载系统具体降低坞内水深至当日最低潮位以下0.5m高度。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步中,在所述聚乙烯纸隔离层的顶部与所述甲板包(2)的底部接触时关闭所述通海阀门,敲打调整所述楔形枕木(7)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楔形枕木(7)之间紧密抵接,使得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上端面的缓冲隔离材料与所述甲板包(2)的底部紧密贴合抵接;而后再开启所述通海阀门,使得坞内水位继续上涨,随着所述坞门内水位的上涨,所述举力驳(5)对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施加托举力,直至将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完全托举浮起。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三步中,将所述举力驳(5)下潜至其上端面的柔性底座脱离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的甲板包(2)的底部,使得所述举力驳(5)的上端面距离所述甲板包(2)的底部之间留有0.2m的间距,保持该间距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拖带出所述双体半潜平台(1)。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十四步,将所述举力驳(5)牵引拖带以靠泊在码头(24),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所述楔形枕木(7)、所述箱梁立柱模块(8)、所述高塔架模块(11)和所述箱梁模块(12)。
百度查询: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用于超大型双体半潜平台的柔性托举出坞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