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除湿机_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_201711415402.8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12-22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公开(公告)号:CN107940620B

主分类号:F24F3/14

分类号:F24F3/14;F24F13/30;F24F13/00;F24F13/2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26#授权;2018.05.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4.20#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的除湿机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至少一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以及至少一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后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蒸发器、第一风道、第二冷凝器后吹出;或,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蒸发器、第二风道、第一冷凝器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风道、第一蒸发器、第二冷凝器后吹出。旨在提高除湿机的除湿能力和能效比。

主权项: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至少两第二蒸发器、至少一第一冷凝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所述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所述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机和至少一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临近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所述第二风机临近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蒸发器、第二风道、以及第一冷凝器后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风道、第一蒸发器、以及第二冷凝器后吹出;或,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以及第一冷凝器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蒸发器、第一风道、以及第二冷凝器后吹出;其中,两显热交换器呈对称设置,一显热交换器之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与另一显热交换器之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呈对称设置。

全文数据:除湿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机。背景技术[0002]潮湿的环境会不利于人们的活动,也不利于设备仪器的存放和使用,而除湿机可以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使人们或设备活动工作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中。现有的除湿机一般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二者形成制冷循环系统。在工作时,蒸发器获得低于环境空气露点的蒸发温度,当空气经过蒸发器时,空气温度一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便会凝结出空气中的水份,而后被蒸发器冷凝后的低温低湿空气通过冷凝器,冷凝器凭借内部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将空气加热后再输送到室内环境,避免低温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然而,只设置蒸发器和冷凝器形成的除湿机,在制冷的过程中能效比较低,尤其是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现有的除湿机的除湿能力衰减明显。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机,旨在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率和除湿能力。[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至少两第二蒸发器、至少一第一冷凝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冷凝器;[0005]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所述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所述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0006]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0007]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机和至少一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临近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所述第二风机临近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0008]—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蒸发器、第二风道、以及第一冷凝器后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风道、第一蒸发器、以及第二冷凝器后吹出;[0009]或,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以及第一冷凝器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蒸发器、第一风道、以及第二冷凝器后吹出。[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0011]或,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0012]或,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0013]或,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0014]可选地,当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时;[0015]且当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冷凝器,一第一冷凝器罩盖一所述第二出风口时;[0016]和或,且当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二冷凝器,一第二冷凝器邻近一第一蒸发器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背离所述第一入风口的一侧。[0017]可选地,当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时;[0018]且当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冷凝器,一第一冷凝器邻近一第二蒸发器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背离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一侧;[0019]和或,且当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二冷凝器,一第二冷凝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0020]可选地,所述除湿机还设有至少一补风口,一补风口处设置有一补风冷凝器,该补风冷凝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风机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补风口吸入后,通过补风冷凝器后吹出。[0021]可选地,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至少为两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置。[0022]可选地,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为四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两侧,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两侧。[0023]可选地,两所述显热换热器呈对称设置。[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0025]可选地,所述除湿机还设有接水盘和与该接水盘连通的水箱,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设置。[002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除湿机在进行除湿工作时,具体地以两个显热交换器为例,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启动时,[0027]实施方式一:在第一风机的驱动作用下,两股外部空气分别经过一第二蒸发器和另一第二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分别进入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通过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二风道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均经过第一冷凝器升温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28]在第二风机的驱动作用下,另外两股外部空气分别经过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通过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预冷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后,分别从第一出风口流出至一第一蒸发器和另一第一蒸发器进行降温降湿后,然后均流经第二冷凝器升温处理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29]实施方式二:在第一风机的驱动作用下,两股外部空气分别经过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通过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二风道预冷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后,分别从第二出风口流出至一第二蒸发器和另一第二蒸发器进行降温降湿后,然后均流经第一冷凝器升温处理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30]在第二风机的驱动作用下,另外两股外部空气分别经过一第一蒸发器和另一第一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分别进入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通过一显热交换器和另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后,均经过第二冷凝器升温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31]其中,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的区别在于:至少两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位置设置不同;以一显热交换器为例,具体为:实施方式一的一第一蒸发器设置在第一出风口,一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第二入风口,而实施方式二的第一蒸发器设置在第一入风口,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第二出风口。[0032]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为至少具有四路进风和至少两路出风的方式,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具有至少四路进风,进风量较大,增加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风量,对提升除湿机和能效比有显著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具有至少两路出风,出风量较大,且可以设置不同方向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具有多个角度进风和出风的特点,从而使得除湿效果好,同时,由于本申请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热交换器的作用(因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第一风道内的高温高湿的空气受到第二风道内的低温低湿的空气的影响,二者进行热交换,第一风道内的高温高湿的空气的温度被降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使得经过每一第一蒸发器或每一第二蒸发器的空气提前预冷,节约了每一第一蒸发器或每一第二蒸发器的制冷量,使得除湿量进一步得以提升,实现了高除湿能力和高能效比的双重目标。附图说明[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0034]图1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2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3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4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5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6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7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1]图8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2]图9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3]图10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11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5]图12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6]图13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7]图14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8]图15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9]图16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50]图17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51]图18为本发明除湿机的第十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52]附图标号说明:[0053][005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5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56]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00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58]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0059]本发明提出一种除湿机100。[0060]参照图1至18任一附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100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10、至少两第二蒸发器30、以及至少一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0061]所述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之间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70,每一所述显热交换器70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所述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于所述显热交换器70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0062]所述第一风道71包括第一入风口711和第一出风口713,所述第二风道73包括第二入风口731和第二出风口733,[0063]所述除湿机100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机80和第二风机90,所述第一风机80临近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置,所述第二风机90临近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置,[0064]—所述第一蒸发器10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713,一所述第二蒸发器30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731;—第一风机80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风道73、第二蒸发器30、以及第一冷凝器后40吹出;一第二风机90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蒸发器10、第一风道71、以及第二冷凝器50后吹出;[0065]或,一所述第一蒸发器10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711,一所述第二蒸发器30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731;—第一风机80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蒸发器30、第二风道73、以及第一冷凝器40吹出;一第二风机90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风道71、第一蒸发器10以及第二冷凝器50后吹出。[006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除湿机100在进行除湿工作时,具体地以两个显热交换器70为例,当第一风机80和第二风机90启动时,[0067]参照图1-4,实施方式一:在第一风机80的驱动作用下,两股外部空气第一股空气流71a分别经过一第二蒸发器30和另一第二蒸发器30降温除湿后,分别进入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通过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的第二风道73后从第二出风口733流出,均经过第一冷凝器40升温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68]在第二风机90的驱动作用下,另外两股外部空气(第二股空气流73a分别经过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通过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的第一风道71预冷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后,分别从第一出风口713流出至一第一蒸发器10和另一第一蒸发器10进行降温降湿后,然后均流经第二冷凝器50升温处理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69]参照图5-8,实施方式二:在第一风机80的驱动作用下,两股外部空气第一股空气流71a和第二股空气流72a分别经过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通过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的第二风道73预冷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后,分别从第二出风口733流出至一第二蒸发器30和另一第二蒸发器30进行降温降湿后,然后均流经第一冷凝器40升温处理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70]在第二风机90的驱动作用下,另外两股外部空气第三股空气流73a和第四股空气流74a分别经过一第一蒸发器10和另一第一蒸发器10降温除湿后,分别进入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通过一显热交换器70和另一显热交换器70的第一风道71后从第一出风口713流出后,均经过第二冷凝器50升温后吹出到室内环境;[0071]其中,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的区别在于:至少两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的位置设置不同;以一显热交换器70为例,具体为:实施方式一的一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713,一第二蒸发器30设置在第二入风口731,而实施方式二的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第一入风口711,第二蒸发器30设置在第二出风口733。[0072]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为至少具有四路进风和至少两路出风的方式,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100具有至少四路进风,进风量较大,增加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风量,对提升除湿机100和能效比有显著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100具有至少两路出风,出风量较大,且可以设置不同方向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具有多个角度进风和出风的特点,从而使得除湿效果好,同时,由于本申请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热交换器70的作用(因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在显热交换器70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第一风道71内的高温高湿的空气受到第二风道73内的低温低湿的空气的影响,二者进行热交换,第一风道71内的高温高湿的空气的温度被降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使得经过每一第一蒸发器10或每一第二蒸发器30的空气提前预冷,节约了每一第一蒸发器10或每一第二蒸发器30的制冷量,使得除湿量进一步得以提升,实现了高除湿能力和高能效比的双重目标。[0073]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除湿机100还可以包括壳体未图示上述的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冷凝器50、显热交换器70均设置在该壳体内,该壳体内还设置有隔板组件未图示),使得两个显热交换器70均能够形成独立的腔室,防止两个显热交换器70之间的气流产生窜动的情况。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壳体对应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设置空气入口,对应冷凝器50设置空气出口,如此,通过该壳体,使得除湿机100的各个部件的安装和设置都较为方便。壳体可采用塑料材质通过注塑方式生产制成,可采用可拆卸的壳体结构,也即多块分壳拼接组装形成壳体。壳体的形状可采用圆形、方形、正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可以理解的是,该壳体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还可以设置风门组件,如此,可精确控制风道的打开和关闭。[0074]当然,需要知悉的是,还可以不设置壳体,通过模块化拼装的方式安装上述的各个部件,每个部件均形成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0075]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理解地,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以及第一风机80和第二风机90均可以采用完全相同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如功率、大小、型号等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0076]本申请还设置压缩机未图示),该压缩机与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冷凝器50通过节流部件以及管路系统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该压缩机可以设置与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以及冷凝器50安装在同一壳体中,共同形成一个除湿机100,也可以采用类似中央空调的多联机系统,一个压缩机带动多个除湿机100。[0077]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显热交换器70的工作原理为:显热交换器70是一类只传热不传质的热交换器,工作时两股空气流体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体,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分隔板两侧两股流体存在温差,两股流体通过分隔板发生热量交换,完成传热过程。分隔板为板状、片状,起分隔作用的部分不应存在任何贯穿孔,只可发生热交换,无质交换;其材质可为塑料、金属,但不限于此两种材质。显热交换器70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正多边体,可为其他偶数边的各种异形体。[0078]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以及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50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0079]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0或第二蒸发器30:凭借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温低压制冷剂的蒸发吸收热量,将经过蒸发器的空气中的水份凝结出来,达成除湿目的。该蒸发器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时,可采取多排布管形式,一般优选1〜4排,其管径优选4mm〜IOmm,翅片类型优选开窗片,片距优选1.2mm〜1.6_。如此设置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可在节约安装空间和材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通过空气,与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为微通道换热器时,一般优选1〜2排,扁管宽度优选8_〜20mm,厚度优选1·2mm〜2.0mm,片距优选1·1〜1.4mm。如此设置的微通道换热器可提高换热能效。[0080]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冷凝器50:凭借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将流经冷凝器50的低温低湿空气加热,达成复热空气的目的,降低除湿过程对环境温度的影响。该冷凝器50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时,可采取多排布管形式,一般优选1〜6排,其管径优选4mm〜7mm,翅片类型优选开窗片,片距优选1·2mm〜1.6mm。为微通道换热器时,一般优选1〜2排,扁管宽度优选8mm〜16mm,厚度优选1.2mm〜2.0mm,片距优选1.1〜1.4mm。该冷凝器50的设置的有益效果类似于蒸发器,在此不做赘述。[0081]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根据第一风机80、第二风机90、第一冷凝器40以及第二冷凝器50相对的位置的变换,也即结合如下四种实施方式产生如图1-4中的四种实施例:[0082]所述第一风机80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4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风机90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5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83]或,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于所述第一风机8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于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84]或,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于所述第一风机8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风机90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5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85]或,所述第一风机80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4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于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86]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根据第一风机80、第二风机90、第一冷凝器40以及第二冷凝器50相对的位置的变换,也即结合如下四种实施方式产生如图5-8中的四种实施例:[0087]所述第一风机80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4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风机90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5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88]或,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于所述第一风机8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于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89]或,所述第一风机80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4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于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90]或,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于所述第一风机8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第二风机90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5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0091]可以理解地,此时,根据图1-8中的八种实施例的除湿机,其均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冷凝器40和一个第二冷凝器50即可。如此结构可以设置的较为紧凑,安装方便。[0092]其中,可以增加冷凝器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的换热面积来降低系统的功率,从而达到提高能效的目标。当然还可以:[0093]当一所述第一蒸发器10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713,一所述第二蒸发器30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731;[0094]且当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于所述第一风机8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冷凝器40,一第一冷凝器40罩盖一所述第二出风口733;和或,且当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于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二冷凝器50,一第二冷凝器50邻近一第一蒸发器10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0背离所述第一入风口711的一侧。[0095]或者,当一所述第一蒸发器10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711,一所述第二蒸发器30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731;[0096]且当所述第一冷凝器40设于所述第一风机8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冷凝器40,一第一冷凝器40邻近一第二蒸发器30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30背离所述第二入风口731的一侧;[0097]和或,且当所述第二冷凝器50设于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0之间;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二冷凝器50,一第二冷凝器50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713。[0098]可以理解地,在图9-18中,图9和图10为第一冷凝器40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第一冷凝器40分别设置在一显热交换器70的不同侧面上,第二冷凝器50设置至少一个,一第二冷凝器50对应两个显热交换器70设置;[0099]图9和图10的区别为第二冷凝器50的位置不同:图9中的第二冷凝器50设置在第二风机90背离显热交换器70的一侧,也即第二风机90设置在显热交换器70和第二冷凝器50之间。[0100]图11为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均分别设置在一显热交换器70上的不同侧面;[0101]图12和图13为第二冷凝器50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第二冷凝器50分别设置在一显热交换器70的不同侧面上,第一冷凝器40设置至少一个,一第一冷凝器40对应两个显热交换器70设置;[0102]图12和图13区别为第一冷凝器40的位置不同:图12中的第一冷凝器40设置在第一风机80背离显热交换器70的一侧,也即第一风机80设置在显热交换器70和第一冷凝器40之间。[0103]其中,图14-18和图9-12相同,其区别在于:图9-12是基于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设置的,也即基于一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713,一第二蒸发器30设置在第二入风口731的基础上对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的位置进行变换形成的五种实施例,而图14-18是基于实施方式二的,也即基于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第一入风口711,第二蒸发器30设置在第二出风口733的基础上对第一冷凝器40和第二冷凝器50的位置进行变换形成的五种实施例。[0104]进一步地,基于上述18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还可以通过增加冷凝器的进风量两方面来降低系统的功率,从而达到提高能效的目标。[0105]具体设计如下:除湿机100还设有至少一补风口,一补风口处设置有一补风冷凝器,该补风冷凝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风机90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补风口吸入后,通过补风冷凝器后吹出。[0106]此时,冷媒循环的原理是:冷媒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此时冷媒理论上为气体流向补风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补风冷凝器上面初步降温降温之后流向用于除湿的冷凝器50后再次降温,然后冷媒经过节流装置此时冷媒理论上为液体再流向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0107]冷媒在蒸发器上与空气进行热量传递,冷媒吸热使空气凝露,冷媒也由液体转换为气体,冷媒经过蒸发器换热之后再次流向压缩机。[0108]设置补风冷凝器的原因:除湿机100的冷凝器50的换热面积和所需的风量都要大于蒸发器,现有的除湿机100采用的技术就是加厚冷凝器50部件,但是效率差,能效低,风量并不能增加。多设置一块单独的补风冷凝器之后,补风冷凝器的面积可以随意控制自动调节冷凝器50所需的换热面积,补风冷凝器加上系统本身的冷凝器50的风量大于蒸发器的风量。[0109]进一步地,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至少为两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置。也即,每一显热交换器70的位置处都对应设置有一补风口和一补风冷凝器,可以增大风量和换热效率。[0110]进一步地,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为四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两侧,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两侧。具体地,两补风冷凝器相对设于第一风机80的两侧,另外两补风冷凝器相对设于第二风机90的两侦L如此补风的气流与从显热交换器70的气流均会形成有不同的流道,各气流之间互不干扰,减小了风量的损失,提高了出风量。[01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两显热交换器70呈对称设置。通过将两显热交换器70呈对称设置,可以使得显热交换器70的排布更加合理,风路的设置也更为合理,降低显热交换器70在除湿机100整体排布占据的空间。[0112]进一步地,一显热交换器70之第一风道71的第一出风口713与另一显热交换器70之第一风道71的第一出风口713呈对称设置。[0113]如此,两个第一风道71的两个第一出风口713呈对称设置,外部空气第一风道71流出后,两股空气会形成汇流,经由风机90吹出,可提升出风量,减小风量的损失。[011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风机90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的排风方向是沿着轴的方向直排,风机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是在一条轴平行线上;轴流风机的风量风压比较小,基本上没什么风压,轴流风机外观基本上呈圆筒状;离心风机的排风方向是垂直于进风口方向的,可以实现360度指定方向排风;离心风机90的风量风压都比较大,如果是管道弯头多,抽风距离和送风距离都比较远,使用离心风机效果较好,离心风机的外观呈蜗牛状。贯流风机的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气流能到达很远的距离,无紊流,因气流在叶轮内被强制折转,故压头损失较大、效率较低。叶轮旋转时,气流从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蜗壳,形成工作气流。因此,可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景和实际需求,选择上述的风机。[0115]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风道71的第一进风口711和或第一出风口713处设置净化组件;和或第二风道73的第二进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733处设置净化组件。也即,通过该净化组件,可使得该除湿机100同时具有净化和除湿的功能。净化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过滤结构,其中一所述过滤结构为活性炭层,另一所述过滤结构为HEPA过滤层。[0116]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活性炭,使空气中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去除对象包括溶解性的有机物质,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属,并能够脱色、除臭、空气净化。活性炭经过活化后碳晶格形成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发达细孔,大大增加比表面积,提高吸附能力。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中文意思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它对直径为0.3微米头发直径的1200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HEPA分PP滤纸、玻璃纤维、复合PPPET滤纸、熔喷涤纶无纺布和熔喷玻璃纤维五种材质。特点:风阻大,容尘量大,过滤精度高,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适合不同的机型使用。通过活性炭层和HEPA过滤层,可是得空气的有机污染物和颗粒都被净化,提升空气的净化质量。[0117]进一步地,除湿机100还设有接水盘未图示和与该接水盘连通的水箱未图示),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设置。[0118]通过将接水盘对应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设置,使得该接水盘可以承接有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流下的冷凝水,再将该冷凝水导流至水箱内,如此,使得冷凝水能较好地导流至水箱内。该水箱内可设有液位检测装置,该液位检测装置与除湿机100的主控器连接,当该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水箱内的水位达到预设阈值时,传递报警信号到主控器,主控器发出提示音或提示信息。如此,可提醒用户是否要将水箱中的水导流出。水箱中的水导流出的方式可为两种:一种为设置出水管,在该出水管上设置阀门,通过阀门来控制水的流出。另一种是在除湿机100的壳体上设置让位口(未标示),该让位口上设置有活动门,水箱对应该让位口设置。通过将活动门打开,从让位口将水箱取出,然后将水倒掉即可。[0119]进一步地,压缩机和水箱可位于第一蒸发器10的下方,压缩机与水箱相对设置。将压缩机设置在第一蒸发器10的下方,可方便管路的连通,因水箱和压缩机均为重量较重的部件,将水箱和压缩机均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可使得除湿机100的安放更加稳定。同时将水箱与压缩机相对设置可节约壳体内部的安放排布空间,使得除湿机100的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为方便移动除湿机100。还可以在壳体的下端设置轮子。[0120]该除湿机100还可以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未图示),具体可为颗粒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与主控板电性连接。如此,可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智能检测。[0121]可以理解的是,该除湿机100还可以为家庭智能物联网中的一部分,如该除湿机100设置有信号传输装置,该信号传输装置与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连接,该无线连接的方式可以为WiFi、蓝牙、红外或4G,通过该信号传输装置,移动终端可接受除湿机100的监测数据和工作状态,通过移动终端可控制除湿机100的工作模式,同时,该除湿机100还可形成空气质量报告,发送至移动终端供客户查看。[01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至少两第二蒸发器、至少一第一冷凝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所述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所述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机和至少一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临近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所述第二风机临近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蒸发器、第二风道、以及第一冷凝器后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风道、第一蒸发器、以及第二冷凝器后吹出;或,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一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以及第一冷凝器吹出;一第二风机将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蒸发器、第一风道、以及第二冷凝器后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或,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或,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或,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当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时,且当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冷凝器,一第一冷凝器罩盖一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或,且当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二冷凝器,一第二冷凝器邻近一第一蒸发器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背离所述第一入风口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当一所述第一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一入风口,一所述第二蒸发器罩盖所述第二入风口时;且当所述第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冷凝器,一第一冷凝器邻近一第二蒸发器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背离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一侧;和或,且当所述第二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时;所述除湿机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二冷凝器,一第二冷凝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设有至少一补风口,一补风口处设置有一补风冷凝器,该补风冷凝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风机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补风口吸入后,通过补风冷凝器后吹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至少为两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为四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两侧,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两侧。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显热换热器呈对称设置。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设有接水盘和与该接水盘连通的水箱,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设置。

百度查询: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