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_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_201711187249.8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11-22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公开(公告)号:CN107843030B

主分类号:F25B39/00

分类号:F25B39/00;F24F13/30;F24F1/0059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26#授权;2018.04.2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3.27#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换热部及自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前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每一前翅片上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从而使流经前换热部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当,从而整体上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主权项:1.一种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前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以所述前换热部和所述后换热部所围设的空间为内,每一前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所述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所述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指的是靠上的过风区域中所有第一挡风结构的总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所有第一挡风结构的总的挡风面积;在同一过风区域中,靠外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所述后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后翅片,每一后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后管孔排,每一后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后管孔;在同一后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后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二挡风结构;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

全文数据: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背景技术[0002]分体式空调器一般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设置外壳内的室内换热器和贯流风机等,室内换热器环绕贯流风机设置。在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流经室内换热器的不同部位的风速不同,风速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室内换热器对应部位的换热效率低下,从而降低其整体的换热效率。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旨在提高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该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前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以所述前换热部和所述后换热部所围设的空间为内,每一前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0005]所述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0006]优选地,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桥片结构;或者[0007]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桥片宽度、及第一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桥片宽度、及第二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所述第一桥片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桥片宽度及或所述第一桥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桥片数量;或者[0008]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窗片高度、及第一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窗片高度、及第二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所述第一窗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窗片高度及或所述第一窗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窗片数量。[0009]优选地,在同一过风区域中,靠外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0010]优选地,所述后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后翅片,每一后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后管孔排,每一后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后管孔;在同一后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后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二挡风结构;[0011]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挡风结构为桥片结构,且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桥片宽度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桥片宽度。[0013]优选地,所述后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后翅片,每一后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后管孔排,每一后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后管孔;[0014]所述前翅片的上端及或所述后翅片的前端设有第三挡风结构。[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0016]优选地,所述第三挡风结构上的每一窗片的开口均朝外设置。[00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前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以所述前换热部和所述后换热部所围设的空间为内,每一前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0018]所述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0019]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前换热部靠近所述外壳的前面板,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后换热部远离所述外壳的前面板。[002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前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以所述前换热部和所述后换热部所围设的空间为内,每一前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0021]所述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0022]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前换热部靠近所述外壳的前面板,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后换热部远离所述外壳的前面板。[0023]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室内换热器的前翅片的设置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所述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从而使流经前换热部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当,从而整体上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第一挡风结构也可以对风起到扰流的作用,促进室内换热器与风换热。附图说明[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002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3为一窗片结构的结构不意图;[0028]图4为图3中窗片结构沿A-A的剖面示意图;[0029]图5为一桥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6为图5中桥片结构沿B-B的剖面示意图。[0031]附图标号说明:[0032][003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5]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0036]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0037]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贯流风机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等,所述贯流风机及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板,室内气流先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空调室内机,再经过室内换热器进入贯流风机,最后流经导风板,从出风口流出。[0038]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室内换热器100包括前换热部110及自所述前换热部110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120,所述前换热部110的上端与所述后换热部120的前端通过异形切结构连接。优选地,所述后换热部120自所述前换热部110的上端朝后沿斜下方延伸设置,以便更好的适应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机的形状。所述前换热部110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111,所述后换热部120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后翅片121。以所述前换热部110和所述后换热部120所围设的空间为内,每一前翅片111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112,每一后翅片121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后管孔排,每一后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后管孔122。所述室内换热器100还包括多条换热管,所述前管孔112及所述后管孔122用以供所述换热管适配穿设。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112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113;在同一后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后管孔122之间设有一第二挡风结构123。[0039]所述前翅片111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区域形成有三个,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过风区域10、第二过风区域20及第三过风区域30,所述第一过风区域10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过风区域20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所述第二过风区域20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过风区域30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需要说明的是,“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指的是靠上的过风区域中所有第一挡风结构的总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所有第一挡风结构的总的挡风面积,而不是指靠上的过风区域中每一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均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每一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0040]在空调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100顶部的位置,风由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调室内机后,吹向所述室内换热器100的顶部,然后部分风沿前换热部110的外侧面往下流动,风在往下流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阻力而有动能损耗,故流经所述前换热部110的风,从上到下风速减小。由于风速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低下,故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前换热部110上设置多个过风区域,且让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从而使流经前换热部110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从而整体上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同时第一挡风结构113也可以对风起到扰流的作用,从而促进室内换热器100与风换热。[0041]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室内换热器100的前翅片111的设置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112,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112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113,所述前翅片111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从而使流经前换热部110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进而整体上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同时,第一挡风结构113也可以对风起到扰流的作用,促进室内换热器100与风换热。[0042]所述第一挡风结构113可以是桥片结构114和或窗片结构115,所述桥片结构114及所述窗片结构115均由所述前翅片111通过冲片工艺形成,方便所述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成型,同时不必另外耗费材料在前翅片111上凸设第一挡风结构113,节约材料及生产成本。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桥片结构114的每一桥片包括侧向凸设于所述前翅片111上并间隔设置的两支撑臂,及连接两所述支撑臂的一连接臂。所述窗片结构115的每一窗片呈板状,其一端与所述前翅片111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桥片结构114及所述窗片结构115的延伸方向均与进风方向(如图1中F所示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桥片结构114及所述窗片结构115的延伸方向均与进风方向垂直,相比于所述桥片结构114及所述窗片结构115的延伸方向均与进风方向呈斜角的情况,其挡风面积要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挡风面积,是指对应挡风结构对气流的等效阻挡面积。例如,对于窗片结构115,窗片数量越多及或窗片开缝高度越大,其挡风面积越大;对于桥片结构114,桥片数量越多及或桥片高度越大,其挡风面积越大。且在窗片与桥片的数量相同时,通常情况下,窗片结构115的挡风面积大于桥片结构114的挡风面积。[0043]为了实现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可以将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113设置为窗片结构115,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113设置为桥片结构114;或者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113设置为具有第一桥片宽度、及第一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114,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113设置为具有第二桥片宽度、及第二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114,所述第一桥片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桥片宽度及或所述第一桥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桥片数量;或者将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113设置为具有第一窗片高度、及第一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115,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113设置为具有第二窗片高度、及第二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115,所述第一窗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窗片高度及或所述第一窗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窗片数量。每一所述过风区域的第一挡风结构11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只要满足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即可。[0044]此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同一过风区域中,靠外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这样设置是因为,所述室内换热器100靠内的位置,因为靠近贯流风机,风速要比靠外的位置风速大,让靠外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挡风面积,可以使流经同一过风区域的风速均匀且适中,整体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0045]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翅片111由内至外设置有两个前管孔排,所述第一过风区域10的靠外的前管孔排中,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沿进风方向间隔设置有桥片结构114。具体地,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的桥片结构114的桥片数量范围为4-6个,所述桥片结构114的桥片高度hi范围为0.5mm-0.7mm。所述第一过风区域10的靠内的前管孔排中,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沿进风方向间隔设置有窗片结构115。具体地,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的窗片结构115的窗片数量范围为6-8个,窗片结构115的每一窗片开缝角度α范围25-35°,开缝高度h2范围为0.6mm-〇.8mm。[0046]在所述第二过风区域20的所有前管孔排中,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沿进风方向间隔设置有窗片结构115,且靠外的前管孔排中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的窗片结构115的窗片宽度小于靠内的前管孔排中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的窗片结构115的窗片宽度。具体地,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的窗片结构115窗片数量范围为6-8个,窗片结构115的每一窗片开缝角度α范围20-30°,开缝高度h2范围为0.6mm-0.8mm。[0047]在所述第三过风区域30的所有前管孔排中,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沿进风方向间隔设置有桥片结构114。具体地,相邻两前管孔112之间的桥片结构114的桥片数量3-5个,桥片结构114的桥片高度hi范围为0.5mm-0.7mm。[0048]本实施例的各过风区域中,均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桥片结构114的桥片数量、桥片高度,窗片结构115的窗片数量、开缝高度、开缝角度,可以有效地使流经前换热部110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004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同样的道理,所述后换热部120靠内的位置,因为靠近贯流风机,风速要比靠外的位置风速大,让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可以使流经后换热部120的风速均匀且适中,整体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0050]同样,所述第二挡风结构123可以为桥片结构114和或窗片机构115,所述第二挡风结构123的具体结构、排布特点及对应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述有关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51]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挡风结构123为桥片结构114,且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桥片宽度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桥片宽度。更具体地,相邻两后管孔122之间的桥片结构114的桥片数量范围为3-5个,桥片结构114的桥片高度hi范围为0.5mm-0.7mm。显然,合理地设置桥片结构114的桥片数量、高度,可以有效地使流经后换热部120的风的风速均匀且适中,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0052]更进一步地,所述前翅片111的上端及或所述后翅片121的前端设有第三挡风结构116。同样,所述第三挡风结构116也可以为桥片结构114和或窗片机构115,所述第三挡风结构116的具体结构、排布特点及对应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述有关第一挡风结构11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53]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翅片111的上端及所述后翅片121的前端均设有第三挡风结构116,所述第三挡风结构116具体为窗片结构115,所述第三挡风结构116的每一窗片的开口均朝外设置。如此,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所述前翅片111的上端及所述后翅片121的前端贴海绵以挡风的步骤,方便生产。更具体地,所述第三挡风结构116的窗片数量范围为2-4个,每一窗片开缝角度α范围30-45°。显然,合理地设置窗片结构115的窗片数量、及开缝角度,可以有效地使吹向前换热部110的上端及后换热部120的前端的风,向前后两侧分散,使风速均匀且适中,整体提高室内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0054]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体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的后翅片121上每个后管孔排具有的后管孔122的个数,多于第二实施例中后翅片121上每个后管孔排具有的后管孔122的个数。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保证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的前提下,同一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123的挡风面积具有从上到下减小的趋势。[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换热部及自所述前换热部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后换热部,所述前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前翅片,以所述前换热部和所述后换热部所围设的空间为内,每一前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前管孔排,每一前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前管孔;在同一前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前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一挡风结构;所述前翅片在自上至下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过风区域,且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大于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桥片结构;或者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桥片宽度、及第一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桥片宽度、及第二桥片数量的桥片结构,所述第一桥片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桥片宽度及或所述第一桥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桥片数量;或者靠上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一窗片高度、及第一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靠下的过风区域中的第一挡风结构为具有第二窗片高度、及第二窗片数量的窗片结构,所述第一窗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窗片高度及或所述第一窗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窗片数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过风区域中,靠外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前管孔排上第一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后翅片,每一后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后管孔排,每一后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后管孔;在同一后管孔排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后管孔之间设有一第二挡风结构;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挡风面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为桥片结构,且靠外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桥片宽度小于靠内的后管孔排上第二挡风结构的桥片宽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换热部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后翅片,每一后翅片在自内向外方向上,成形有多个后管孔排,每一后管孔排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后管孔;所述前翅片的上端及或所述后翅片的前端设有第三挡风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风结构为窗片结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风结构上的每一窗片的开口均朝外设置。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前换热部靠近所述外壳的前面板,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后换热部远离所述外壳的前面板。10.—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百度查询: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