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公布】一种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NO的方法_广州大学_202410366800.9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申请日:2024-03-28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8225871A

主分类号:G01N27/62

分类号:G01N27/6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在审-公开

法律状态:2024.06.2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NO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膜进样质谱仪和化学方法联合,检测氮循环过程中产生的NO气体,冷阱的温度有效避免了其他气体在测定时的干扰,同时可以利用测得的NO浓度推算水样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进一步计算出硝化和反硝化的速率,是一种检测下限低、准确测定水体中一氧化氮的方法。

主权项:1.一种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NO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标准工作曲线的测定:根据方程式2NaNO2+2KI+2H2SO4=2NO+I2+2H2O+Na2SO4+K2SO4,用100mL容量瓶配制浓度分别为0,0.1,0.5,1,5,10,20,40,80,160和200μmolL的亚硝酸钠溶液Na15NO2,同时将98%的浓硫酸溶液稀释至2.5molL;取10.75g的KI,加入纯水溶解后转移至200mL的容量瓶,并加入2mL的2.5molL的H2SO4,最终定容至200mL;将配制有一定梯度的亚硝酸钠溶液和酸化后的KI溶液用氦气均曝气15分钟;利用20mL的注射器将12.5mL亚硝酸钠加入12.5mL的Labco瓶中,瓶盖封紧后将1mL注射器的短针头插入瓶塞,换上8cm无菌注射针头,将1mL酸化后的KI缓慢注入装满亚硝酸钠的Labco瓶中,上下颠倒Labco瓶,待其充分混匀后,用锡纸包裹进行遮光,利用膜进样质谱仪测定mass3115NO的信号值,利用正丁醇和液氮在冷阱中混合,调控监测温度;先在冷阱罐中导入正丁醇,随后加入液氮,在底部结冰后,继续接替倒入正丁醇和液氮,使得二者混合成黏稠的泥浆状,用温度计测得实验温度保持在-86℃~-92℃,待膜进样质谱仪抽真空完成后,将机器的U型管插入冷阱罐后点开MASsoft软件,待基线稳定后进行标准工作曲线的测定,以测定的NO信号值为纵轴,以亚硝酸盐浓度为横轴,建立线性关系拟合曲线,其中,NaNO2和NO为等比例转化;B、NO最低检测下限的测定:配制浓度分别为0,0.1,0.2,0.3,0.4和0.5μmolL的亚硝酸钠溶液Na15NO2,氦气曝气15分钟后用20mL注射器满瓶装入Labco瓶中;基于“长进短出”利用1mL的注射器加入0.3125molL被酸化后的KI,上下颠倒Labco瓶,待其充分混匀后,利用膜进样质谱仪测定mass3115NO的信号值,根据信号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建立的线性方程,反算出每一组平行样品测得信号值所对应的浓度,进一步算出浓度的相对误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式中:c1——根据平行样品的信号值和标准工作曲线反算出的浓度c2——实际浓度,即浓度真值 式中:n——平行样品的信号值个数ci——根据平行样品的信号值和标准工作曲线反算出的浓度c——计算浓度的平均值C、NO相关影响因素的测定:配制10μmolL的亚硝酸钠溶液Na15NO2,曝气15分钟,用20mL注射器装入Labco瓶中,拧紧瓶盖;取42支15mL的离心管,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纯水,3.125molL的KI母液和2.5molLH2SO4的配制溶液,使得KI浓度分别为0,0.3125,0.625,1.25,1.875,2.5,3.125molL,H2SO4溶液浓度分别为0,0.025,0.05,0.1,0.15,0.2,0.25molL的,曝气15min,用1mL的注射器取1mL加入装满亚硝酸盐的Labco瓶中,全部加入后上下颠倒混匀,用锡纸包裹进行遮光;利用MIMS测定信号值后,观察每组浓度梯度的信号值变化,选择最适合的KI和H2SO4浓度;D、最佳反应时间的测定配制浓度分别为0,1,2,4,8,10μmolL的亚硝酸钠溶液Na15NO2,0.3125molL和0.025molL的KI和H2SO4,曝气15分钟,满瓶装入Labco瓶中,锡纸包裹进行避光处理,分别放置0,4,12,24,48,72,96,120h,用MIMS测定每个时间点的每个亚硝酸钠浓度梯度的信号值,构建不同时间点的标准工作曲线,由线性方程得到斜率和相关性系数,对比不同时间的斜率和相关性系数的变化。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广州大学 一种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NO的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