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一种双通道的安全防护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的安全防护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供需分析模块、运行管理模块和智能调节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设施规划图和气象数据,以及光伏车棚的图像信息、电力信息和历史记录;供需分析模块用于划分供电区并计算每个供电区的供需指数,判断是否满足供需均衡要求,识别图像信息从而找到需电对象;运行管理模块对满足供需均衡供电区内所有需电对象进行调度,计算需电对象加入到其他不满足供需均衡供电区后供需指数的变化,根据变化大小进行调度;智能调节模块实时监测各供电区的冗余功率,采用双通道技术通过外部电源同时供电避免负载状态,通过可视化大屏实时显示各供电区信息。

主权项:1.一种双通道的安全防护智能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采集指定区域内的设施规划图和气象数据,以及每个光伏车棚的图像信息、电力信息和历史记录,对图像信息进行识别从而找到需电对象;S200、分析设施规划图为每个光伏车棚划分供电区,通过气象数据和每个供电区的电力信息预测电力供需趋势并计算供需指数,从而判断各供电区是否满足供需均衡要求;S300、对满足供需均衡供电区内所有需电对象进行调度,计算需电对象加入到其他不满足供需均衡供电区后供需指数的变化浮动,根据变化浮动大小进行调度;S400、实时监测各供电区的冗余功率,冗余功率异常则采用双通道技术通过外部电源同时供电避免负载状态,数据中心的可视化大屏实时显示各供电区信息;在S200中,具体步骤如下:S201、分析设施规划图,将每个光伏车棚作为一个供电区,获取供电区车棚号对应的所有发电记录作为训练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各供电区的训练集分别训练,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供电区在不同温度下的光照强度和发电功率的关系并建立供电折线图;S202、正在使用充电设施的车辆作为用电对象,获取用电对象车牌号对应的所有耗电记录作为训练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各用电对象的训练集分别训练,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用电对象充电时耗电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并建立耗电折线图;S203、通过实时获取的耗电功率变化幅度拟合调整对应耗电折线图;根据实时获取的温度、光照强度与发电功率拟合调整对应供电折线图;分析各供电区的供电折线图以及同供电区下所有用电对象的耗电折线图来计算供需指数,比较不同供电区的供需指数判断是否满足供需均衡要求;在S203中,供需指数的计算以及供需均衡要求的判断具体步骤如下:S203-1、设定预测时长集合,在气象数据中检索从当前时间开始每隔时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代入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各供电区的发电功率集合;获取各用电对象当前耗电功率,在对应耗电折线图中找到对应时间点,得到从开始每隔时的耗电功率,并将同供电区下所有用电对象在同一时刻的耗电功率求和得到总耗电功率集合;S203-2、每个供电区同时刻下发电功率减去总耗电功率得到冗余功率,分别为每个供电区建立冗余功率集合,统计冗余功率小于功率阈值的时间点数量,代入公式计算每个供电区的供需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为影响系数;S203-3、所有供电区的供需指数求和后计算平均值作为均衡阈值,供电区的供需指数大于或等于均衡阈值时表示不满足供需均衡要求,将对应供电区状态设定为调入;供电区的供需指数小于均衡阈值时表示满足供需均衡要求,将对应供电区状态设定为调出;在S300中,具体步骤如下:S301、标记调出状态供电区下所有需电对象,获取标记需电对象车牌号对应的所有耗电记录,按照S202步骤建立耗电折线图,获取耗电折线图中最高耗电功率,在对应耗电折线图中找到对应时间点,得到从开始每隔时的耗电功率集合;S302、将标记需电对象的耗电功率集合中各元素分别代入其他每个调入状态供电区的总耗电功率集合中,按照同一时刻的耗电功率再次求和得到新的总耗电功率集合,代入S203-2步骤中得到新的供需指数后,再次计算与之前供需指数的差值作为浮动指数,为每个标记需电对象匹配浮动指数最小的供电区;S303、同意调入状态供电区下所有需电对象的用电请求并进行供电,驳回调出状态供电区下所有需电对象的用电请求并显示所匹配的供电区;将正在充电的需电对象转换为用电对象,实时记录用电对象的车牌号和耗电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幅度作为耗电记录,以及供电区的车棚号和不同温度下发电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幅度作为发电记录。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江苏通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的安全防护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