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鑫博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李明辉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福建鑫博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一二次回路连接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514854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2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0560952.3,技术领域涉及:H01H71/08;该发明授权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一二次回路连接方法是由李明辉;许为钤;翁长进;许为松;李建生;郑军立;郑常营;杨冲;邱德晟;魏光荣;侯智彬;钟夏光;郑兴君;杨春凤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5-23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一二次回路连接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一二次回路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断路器的一次导通部分和二次控制部分经端子排的方式进行连接;步骤S2、通过断路器上的插座将电源接通至转接板,然后通过转接板实现断路器内部电路的导通;步骤S3、断路器内的主控制器用于接收一次导通部分的信号及反馈,从而实现断路器一次导通部分和二次控制部分的连接关系;本发明能够实现断路器的一次导通部分与二次控制部分通过端子排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发明授权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一二次回路连接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一二次回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断路器的一次导通部分和二次控制部分经端子排的方式进行连接;步骤S2、通过断路器上的插座将电源接通至转接板,然后通过转接板实现断路器内部电路的导通;步骤S3、断路器内的主控制器用于接收一次导通部分的信号及反馈,从而实现断路器一次导通部分和二次控制部分的连接关系;所述一次导通部分的电路包括U4芯片、P2插座、P3插座、P1插座和P4插座,所述U4芯片的1号引脚与电阻R19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另一端与HPRXD端口连接,所述U4芯片的2号引脚与所述U4芯片的3号引脚串联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设置,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另一端与HPTXD端口连接设置,所述U4芯片的4号引脚接地设置,所述U4芯片的5号引脚与电容C10一端串联后接地,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所述U4芯片的8号引脚串联后与VCCM端口连接,所述U4芯片的6号引脚与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与A端口连接,所述U4芯片的7号引脚与电阻R2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另一端与B端口连接;所述P2插座的3号引脚与5号引脚串联后接地,所述P2插座的7号引脚与所述HPRXD端口连接,所述P2插座的11号引脚接地,所述P2插座的12号引脚与电阻R20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另一端接地,所述P2插座的6号引脚与HPTXD端口连接设置,所述P2插座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P2插座的1号引脚和所述P2插座的2号引脚串联后与12V端口连接;所述P3插座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串联后与N端口连接,所述P3插座的7号引脚与8号引脚串联后与L端口连接;所述P1插座的1号引脚与所述A端口连接,所述P1插座的2号引脚与B端口连接,所述P1插座的6号引脚与N端口连接;所述P4插座的1号引脚与所述B端口连接,所述P4插座的3号引脚与所述A端口连接,所述P4插座的5号引脚与所述N端口连接,所述P4插座的7号引脚与所述L端口连接;所述二次控制部分的电路包括U2芯片、U3芯片、U1芯片、P5插座、P6插座、J10插座、U11芯片、P7插座、P9插座、P10插座、P11插座和J1插座,所述U2芯片的2号引脚与SDZD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号引脚与HZ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号引脚与FZ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号引脚经OSCIN引线与电阻R7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2与晶振Y1并联设置,所述晶振Y1一端与电容C41一端连接,所述晶振Y1另一端与电容C4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1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6另一端均接地设置,所述U2芯片的6号引脚经OSCOUT引线与电阻R72另一端连接,所述U2芯片的7号引脚经RESET引线与电容C48一端串联后与电阻R7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4另一端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48另一端接地,所述U2芯片的8号引脚与SZ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9号引脚与NDIE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10号引脚与SYKG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11号引脚与FK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12号引脚与电容C51一端串联后接地,所述U2芯片的13号引脚与电容C51另一端串联后与火线L9一端连接,所述火线L9另一端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51另一端与VDDA-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18号引脚接地,所述U2芯片的19号引脚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0号引脚与MOTA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1号引脚与MOTB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2号引脚与LEDG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3号引脚与LEDY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4号引脚与LEDR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5号引脚与U2TX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6号引脚与U2RX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0号引脚与电容C9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另一端接地,所说的U2芯片的31号引脚接地,所述U2芯片的32号引脚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3号引脚与INTRT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4号引脚与SPISCK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5号引脚与SPIMISO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6号引脚与SPIMOSI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7号引脚与FLASHCS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8号引脚与WP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39号引脚与BLCOG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0号引脚与CSCOG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1号引脚与RESCOG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2号引脚与A0COG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3号引脚与SCL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4号引脚与SDA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5号引脚与SET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6号引脚与SWDIO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7号引脚接地,所述U2芯片的48号引脚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49号引脚与SWCLK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1号引脚与电阻R30一端串联后与P5插座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U2芯片的52号引脚与电阻R29一端串联后与P5插座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P5插座的1号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29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30另一端串联后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3号引脚与KEYFZ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4号引脚与BACK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5号引脚与DOWN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6号引脚与UP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7号引脚与KEYHZ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8号引脚与S2INT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9号引脚与S4INT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60号引脚与电阻R28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8另一端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61号引脚与485RX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62号引脚与485TX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63号引脚接地,所述U2芯片的64号引脚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P6插座的1号引脚与S41端口连接,所述P6插座的2号引脚与S21端口连接,所述P6插座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P6插座的4号引脚与N1端口连接;所述U3芯片的1号引脚与RS485RX2端口连接,所述U3芯片的2号引脚与3号引脚串联后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U1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所述U3芯片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U3芯片的5号引脚与电容C6一端和电阻R14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14一端接地,所述U3芯片的6号引脚与电阻R10一端和电阻R7一端连接,所述U3芯片的7号引脚与电阻R14另一端串联后与电阻R1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另一端与P12插座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U3芯片的8号引脚与电容C6另一端串联后与5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与电阻R10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与P12插座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U1芯片的1号引脚与电容C7一端串联后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接地,所述U1芯片的2号引脚与485RX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3号引脚与485TX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U1芯片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U1芯片的7号引脚与电阻R1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RS485RX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8号引脚与电容C8一端串联后与5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8另一端接地;所述J10插座的1号引脚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J10插座的2号引脚与SWDIO端口连接,所述J10插座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J10插座的4号引脚与SWCLK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1号引脚与FLASHCS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2号引脚与SPIMISO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3号引脚与WP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U11芯片的5号引脚与SPIMOSI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6号引脚与SPISCK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7号引脚和8号引脚串联后与电容C34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4一端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34另一端接地;所述P9插座的1号引脚与U2TX端口连接,所述P9插座的2号引脚与U2RX端口连接,所述P9插座的3号引脚与GND端口连接,所述P9插座的4号引脚与12V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串联后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P10插座的4号引脚与SET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5号引脚与SDA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6号引脚与SCL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7号引脚与A0COG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8号引脚与RESCOG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9号引脚与CSCOG端口连接,所述P10插座的10号引脚与BLCOG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1号引脚与5V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P11插座的3号引脚与MOTB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4号引脚与MOTA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5号引脚与M-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6号引脚与M+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7号引脚与VCC-3.3V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8号引脚与GND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9号引脚与24V端口连接,所述P11插座的10号引脚与GND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1号引脚与KEYHZ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2号引脚与UP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3号引脚与DOWN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4号引脚与BACK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5号引脚与KEYFZ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6号引脚与LEDG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7号引脚与LEDY端口连接,所述J1插座的8号引脚与LEDR端口连接;所述P7插座的1号引脚与M-端口连接,所述P7插座的2号引脚与M+端口连接,所述P7插座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P7插座的4号引脚与电阻R2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4另一端与SZ端口连接,所述P7插座的5号引脚与电阻R2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另一端SDZD端口连接,所述P7插座的6号引脚与电阻R26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6另一端与HZ端口连接,所述P7插座的7号引脚与电阻R27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7另一端与FZ端口连接。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福建鑫博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环中路131号时代金典大厦2406;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