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组装装置_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_201810779488.0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7-16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08788673B

主分类号:B23P19/00

分类号:B23P19/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8.12.0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11.13#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装置,包括:基座;供料机构,设于基座上,用于有序输出弹簧;分料机构,设于基座上,并与供料机构连接,分料机构用于逐一分离输出供料机构输出的弹簧;接料机构,设于基座上,并位于分料机构的下方,接料机构用于承接分料机构输出的弹簧;及装夹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夹取组件,机械手设于基座上,夹取组件设于机械手上,夹取组件用于取放弹簧,机械手用于驱动夹取组件在接料机构和壳体之间移动,以使夹取组件将接料机构输出的弹簧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相比传统的人工组装的方式,上述组装装置实现了弹簧的分料和插装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大大提高了弹簧与壳体的组装效率。

主权项:1.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弹簧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供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有序输出所述弹簧;分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用于逐一分离输出所述供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接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分料机构的下方,所述接料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分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支架、分离件、挡板、插销、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分离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接料机构位于所述分离件的下方,所述分离件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簧的内腔,且所述分离件的顶底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用于供所述弹簧进入和移出所述内腔;所述分离件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辅助孔;所述挡板滑动设于所述分离件和所述接料机构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插销滑动穿设于所述辅助孔,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分离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分离件相对所述支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分离件与所述接料机构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承接台;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移动平台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承接台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承接台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簧的容纳孔;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移动平台驱动所述承接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能够驱动所述承接台沿第三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准,进而以使所述容纳孔承接所述出料口输出的所述弹簧;及装夹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夹取组件,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夹取组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夹取组件用于取放所述弹簧,所述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在所述接料机构和所述壳体之间移动,以使所述夹取组件将所述接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插装于所述壳体的收容槽内。

全文数据:组装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弹簧与壳体的组装过程中,传统的组装方式是采用人工进行弹簧的分料以及料后的弹簧相对壳体的收容槽的插装操作,由于人工组装存在人为因素,容易出现不良品而且装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难以满足当前高效、精密和自动化的组装需求。nn’发明内容[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弹簧与壳体的组装效率的组装装置。[0004]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弹簧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包括:[0005]基座;[0006]供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有序输出所述弹簧;[0007]分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用于逐一分离输出所述供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0008]接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分料机构的下方,所述接料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分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及[0009]装夹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夹取组件,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夹取组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夹取组件用于取放所述弹簧,所述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在所述接料机构和所述壳体之间移动,以使所述夹取组件将所述接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插装于所述壳体的收容槽内。[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料机构包括:[0011]振动盘,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载并有序输出所述弹簧;及[0012]输料轨道,与所述振动盘连接,所述分料机构连接于所述输料轨道远离所述振动盘的一端,所述输料轨道用于承接并输出所述振动盘输出的所述弹簧。[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料机构包括:[0014]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0015]分离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接料机构位于所述分离件的下方,所述分离件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簧的内腔,且所述分离件的顶底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用于供所述弹簧进入和移出所述内腔,所述分离件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辅助孔;[0016]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0017]挡板,滑动设于所述分离件和所述接料机构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挡板用于抵顶所述弹簧以将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且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弹®穿设的连接孔;及[0018]插销,滑动穿设于所述辅助孔,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插销用于伸入至所述内腔并与所述弹簧相卡持以将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处于对应的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偏离以使所述挡板抵顶最底端的所述弹簧并将最底端的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同时所述插销移出至所述内腔外并与次底端的所述弹簧相分离;或者[0019]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处于对应的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准以使最底端的所述弹簧穿设所述出料口及所述连接孔而移出于所述内腔,同时所述插销伸入至所述内腔并与次底端的所述弹簧相卡持以将次底端的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分离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分离件相对所述支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分离件与所述接料机构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机构包括:[0022]第一移动平台,设于所述基座上;[0023]第二移动平台,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连接;及[0024]承接台,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承接台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簧的容纳孔;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移动平台驱动所述承接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能够驱动所述承接台沿第三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准,进而以使所述容纳孔承接所述出料口输出的所述弹簧。[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嵌设于所述承接台的一端,所述位置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料口的对准情况并产生反馈信号。[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取组件包括:[0027]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及[0028]夹臂,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夹臂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夹臂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抵持所述弹簧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两个所述夹臂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两个所述夹臂夹紧或松开所述弹簧的相对两侧。[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用于喷注润滑剂的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机械手还用于驱动所述润滑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润滑组件通过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润滑组件相对所述机械手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润滑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0032]储存筒,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储存筒用于储存所述润滑剂;[0033]气管,与所述储存筒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用于向所述储存筒注入气体以对所述储存筒内的所述润滑剂进行增压;[0034]喷注头,与所述储存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喷注头用于将所述储存筒输出的所述润滑剂进行喷注。[0035]上述组装装置,通过分料机构将供料机构有序输出的弹簧进行逐一分离输出并利用接料机构进行承接,然后通过装夹机构的机械手和夹取组件的相互配合,从而将接料机构输出的弹簧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相比传统的人工组装的方式,上述组装装置实现了弹簧的分料和插装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大大提高了弹簧与壳体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003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2为图1所示组装装置中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3为图1所示组装装置中分料机构和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4为图3所示分料机构和接料机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0040]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0041]图6为图1所示组装装置中装夹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0042]图7为图1所示组装装置中装夹机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4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00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00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0046]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组装装置10用于将弹簧20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组装装置10包括基座100、供料机构200、分料机构300、接料机构400及装夹机构500。供料机构200设于基座100上。供料机构200用于有序输出弹簧20。分料机构300设于基座100上,并与供料机构2〇0连接。分料机构300用于逐一分离输出供料机构200输出的弹簧20。接料机构400设于基座100上,并位于分料机构300的下方。接料机构400用于承接分料机构300输出的弹簧2L装夹机构500包括机械手520和夹取组件540。机械手520设于基座100上。夹取组件540设于机械手M0上。夹取组件540用于取放弹簧20。机械手520用于驱动夹取组件540在接料机构400和壳体之间移动,以使夹取组件540将接料机构400输出的弹簧20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0047]上述组装装置10,通过分料机构3〇〇将供料机构200有序输出的弹簧20进行逐一分离输出并利用接料机构400进行承接,然后通过装夹机构500的机械手520和夹取组件540的相互配合,从而将接料机构400输出的弹簧20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相比传统的人工组装的方式,上述组装装置10实现了弹簧20的分料和插装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大大提高了弹簧20与壳体的组装效率。[0048]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供料机构200包括振动盘210和输料轨道220。振动盘210设于基座100上。振动盘210用于承载并有序输出弹簧20。输料轨道220与振动盘210连接。分料机构300连接于输料轨道220远离振动盘210的一端。输料轨道220用于承接并输出振动盘210输出的弹簧20。具体的,振动盘210将混乱无序的弹簧20自动沿输料轨道220振动成有序排列的弹簧20并输出,以便于弹簧20进入到分料机构300进行后续的逐一分离。[0049]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供料机构200还可包括直振器230。直振器230设于基座100上,并与输料轨道220的底部连接。直振器230用于向输料轨道220提供振动动力,以保证弹簧20沿输料轨道220整齐有序的自动输出。[0050]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供料机构200还可包括用于抵持弹簧20的限位板240。限位板240包括两个。两个限位板240设于输料轨道220的两侧。限位板240能够抵持弹簧20,防止弹簧20在沿输料轨道220移动的过程中从输料轨道220的开口滑脱出来。在一实施例中,供料机构200还包括出料嘴250。出料嘴250设于输料轨道220远离振动盘210的一端。分料机构300与出料嘴250连接。[0051]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供料机构200还包括数量感应器260。数量感应器260设于输料轨道220的中部。数量感应器260用于检测输料轨道220承接的弹簧20的数量情况并产生反馈信号。当数量感应器260检测到输料轨道220承接的弹簧20的数量达到上限值时,数量感应器260会产生相应的反馈信号,振动盘210可根据数量感应器260产生的反馈信号及时停止对弹簧20的继续输出,避免因振动盘210对弹簧20的持续输出导致弹簧20溢出或发生相互堆叠。[0052]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分料机构300包括支架310、分离件320、第一驱动件330、挡板340及插销350。支架310设于基座100上。分离件320设于支架310上。接料机构400位于分离件320的下方。分离件320设有用于收容弹簧20的内腔321。分离件320的顶底两端分别设有与内腔321连通的入料口322和出料口323。入料口322与供料机构200连接。具体的,入料口322与出料嘴250连接。入料口322和出料口323分别用于供弹簧20进入和移出内腔321。分离件320的一侧还设有与内腔321连通的辅助孔324。[0053]第一驱动件330设于支架310上。挡板340滑动设于分离件320和接料机构400之间,并与第一驱动件330连接。挡板340用于抵顶弹簧20以将弹簧20限位于内腔321。挡板M0上设有用于供弹簧20穿设的连接孔342。插销350滑动穿设于辅助孔324,并与第一驱动件33〇连接。插销350用于伸入至内腔321并与弹簧20相卡持以将弹簧20限位于内腔321。第一驱动件330能够驱动挡板340和插销35〇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以使挡板340和插销350处于对应的第一位置时,连接孔342与出料口323相偏离以使挡板340抵顶最底端的弹簧20并将最底端的弹簧20限位于内腔321,同时插销350移出至内腔321外并与次底端的弹簧20相分离;或者以使挡板340和插销350处于对应的第二位置时,连接孔342与出料口323相对准以使最底端的弹簧20穿设出料口323及连接孔342而移出于内腔321,同时插销350伸入至内腔321并与次底端的弹簧20相卡持以将次底端的弹簧20限位于内腔321。[0054]如图3及图5所示,为便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方向为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初始状态下,挡板340和插销350处于对应的第一位置,连接孔342与出料口323相偏离,且插销35〇移出至内腔321外,供料机构200输出的弹簧20通过入料口322进入到分离件320的内腔321以后,挡板340抵顶最底端的弹簧20并将最底端的弹簧20限位于内腔321,同时插销350与次底端的弹簧2〇相分离。当第一驱动件330驱动插销350和挡板340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同步移动以使挡板340和插销350由对应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对应的第二位置时,连接孔342与出料口323相对准以使最底端的弹簧20穿设出料口323及连接孔342而移出于内腔321,同时插销350伸入至内腔321并与次底端的弹簧20相卡持以将次底端的弹簧20限位于内腔321。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330对插销350和挡板340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往复循环驱动,使得将挡板340和插销350在对应的第一位置和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反复循环切换,从而将供料机构2〇〇输出的弹簧20逐一分离输出,确保接料机构400承接的弹簧20相互独立不会交叉。[0055]如图5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孔324贯穿分离件320的相对两侧,避免因内腔321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过小,而对插销350伸入至内腔321以卡持限位弹簧20的操作造成干扰。[0056]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分料机构300还包括用于连接入料口322和出料嘴25〇的连接筒36〇。连接筒360设于分离件320的入料口322所在位置。出料嘴250输出的弹簧20通过连接筒36〇、入料口322进入至分离件320的内腔32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筒360远离分离件320的一端与出料嘴250管路连接。[0057]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分料机构3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370。第二驱动件370设于支架310上。分离件3加和第一驱动件330通过第二驱动件370与支架310连接。第二驱动件370能够驱动分离件320相对支架31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分离件320与接料机构400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避免因分离件320与接料机构400之间的距离间隔不适当,导致接料机构400无法对分离件320输出的弹簧20进行稳定地承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定义第二方向为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第二驱动件370能够驱动分离件320相对支架310沿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移动,以使分离件320与接料机构400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0058]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接料机构400包括第一移动平台420、第二移动平台440及承接台460。第一移动平台420设于基座100上。第二移动平台440与第一移动平台420连接。承接台妨0与第二移动平台440连接。承接台460上设有用于收容弹簧20的容纳孔462。第一移动平台似0能够通过第二移动平台440驱动承接台460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第二移动平台440能够驱动承接台460沿第三方向移动,以使容纳孔462与出料口323相对准,进而以使容纳孔462承接出料口323输出的弹簧20。[00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一方向两两垂直。定义第三方向为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第一移动平台420能够通过第二移动平台440驱动承接台460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移动,同时第二移动平台440能够驱动承接台460沿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移动,以使容纳孔462与出料口:323相对准,进而以使容纳孔462承接出料口323输出的弹簧20。[006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孔462包括两个。两个容纳孔462间隔设于承接台460上,使得接料机构400能够同时承接两个弹簧20,提高弹簧20与壳体的组装效率。[0061]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接料机构400还包括位置感应器480。位置感应器480嵌设于承接台460的一端。位置感应器480用于检测容纳孔462与出料口323的对准情况并产生反馈信号。当位置感应器480检测到容纳孔462与出料口323相对准,位置感应器480可即刻产生反馈信号,分料机构300的第一驱动件330能够根据此反馈信号驱动插销350和挡板340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以切换插销350和挡板340所处的相对位置,使得容纳孔462能够及时承接出料口323输出的弹簧20,提高弹簧20与壳体的组装效率。[0062]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感应器480包括两个。两个位置感应器480间隔设于承接台460一端的两侧。两个位置感应器480与两个容纳孔462——对应。[0063]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平台420包括第一安装架422、第一滑轨424及第一驱动源426。第一安装架422设于基座100上。第一滑轨424设于第一安装架422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移动台滑动设于第一滑轨424上。第一驱动源426设于第一安装架422的一侧,并与第二移动台连接。第一驱动源426能够驱动第二移动台相对第一滑轨424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承接台460沿第一方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平台420还包括第一缓冲器428。第一缓冲器428设于第一支架310的一侧。第一缓冲器428用于缓冲限位第二移动台相对第一滑轨424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行程。[0064]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平台440包括第二安装架442、第二滑轨444及第二驱动源446。第二安装架442滑动设于第一滑轨424上,并与第一驱动源426连接。第一驱动源426能够驱动第二安装架442相对第一滑轨424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承接台46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滑轨444设于第二安装架442远离第一滑轨424的一侧。第二滑轨444沿第三方向延伸。承接台460滑动设于第二滑轨444上。第二驱动源446设于第二安装架442的一侧,并与承接台460连接。第二驱动源446能够驱动承接台460相对第二滑轨444沿第三方向移动。[0065]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平台440还包括第二缓冲器448。第二缓冲器448设于第二安装架442的一侧。第二缓冲器448用于缓冲限位承接台460相对第二滑轨444沿第三方向的移动行程。[0066]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取组件540包括两个。两个夹取组件540间隔设于机械手520上。如此设置,使得装夹机构500可通过两个夹取组件540将承接台460的两个容纳孔462中的弹簧20分别夹取并通过机械手520—次性转移,提高弹簧20与壳体的组装效率。[0067]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夹取组件540包括第三驱动件542和夹臂544。第三驱动件542设于机械手520上。夹臂544与第三驱动件542连接。夹臂544包括两个。两个夹臂544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抵持弹簧20的相对两侧。第三驱动件542能够驱动两个夹臂544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两个夹臂544夹紧或松开弹簧20的相对两侧。[0068]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装夹机构500还包括用于喷注润滑剂的润滑组件560。润滑组件560设于机械手520上。机械手520还用于驱动润滑组件560向靠近或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润滑组件560包括两个。两个润滑组件560间隔设于机械手520上。[0069]在将弹簧2〇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之前,可通过机械手520将润滑组件560转移至壳体的收容槽所在位置,并利用润滑组件560向壳体的收容槽内喷注润滑剂,从而使得弹簧2〇插装到壳体的收容槽以后能够保持充分润滑,实现弹簧20相对壳体润滑组装的目的。此外,在将弹簧20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之后,可通过机械手520将润滑组件560转移至弹簧20的上方,并利用润滑组件560向弹簧20的顶部再次喷注润滑剂,进一步地提升弹簧20的润滑效果。[0070]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润滑组件560包括储存筒562、气管564及喷注头566。储存筒562设于机械手520上。储存筒562用于储存润滑剂。气管564与储存筒562的一端连接。气管564用于向储存筒562注入气体以对储存筒562内的润滑剂进行增压。喷注头566与储存筒562的另一端连接。喷注头566用于将储存筒562输出的润滑剂进行喷注。[0071]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装夹机构500还包括第四驱动件580。第四驱动件580设于机械手520上。润滑组件560通过第四驱动件580与机械手520连接。第四驱动件580能够驱动润滑组件560相对机械手52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润滑组件560与壳体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避免因润滑组件560与壳体之间的距离间隔不适当,导致装夹机构500的其他结构元件对润滑组件560向弹簧20或壳体的收容槽内喷注润滑剂的操作造成干涉。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580与夹取组件540设于机械手520的相对两侧。储存筒562与第四驱动件580连接。第四驱动件580能够驱动储存筒562相对机械手520沿第二方向移动。[0072]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007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弹簧插装于壳体的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供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有序输出所述弹簧;分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用于逐一分离输出所述供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接料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分料机构的下方,所述接料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分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及装夹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夹取组件,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夹取组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夹取组件用于取放所述弹簧,所述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在所述接料机构和所述壳体之间移动,以使所述夹取组件将所述接料机构输出的所述弹簧插装于所述壳体的收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振动盘,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载并有序输出所述弹簧;及输料轨道,与所述振动盘连接,所述分料机构连接于所述输料轨道远离所述振动盘的一端,所述输料轨道用于承接并输出所述振动盘输出的所述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分离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接料机构位于所述分离件的下方,所述分离件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簧的内腔,且所述分离件的顶底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用于供所述弹簧进入和移出所述内腔,所述分离件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辅助孔;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挡板,滑动设于所述分离件和所述接料机构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挡板用于抵顶所述弹簧以将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且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弹簧穿设的连接孔;及插销,滑动穿设于所述辅助孔,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插销用于伸入至所述内腔并与所述弹簧相卡持以将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处于对应的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偏离以使所述挡板抵顶最底端的所述弹簧并将最底端的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同时所述插销移出至所述内腔外并与次底端的所述弹簧相分离;或者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插销处于对应的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准以使最底端的所述弹簧穿设所述出料口及所述连接孔而移出于所述内腔,同时所述插销伸入至所述内腔并与次底端的所述弹簧相卡持以将次底端的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分离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分离件相对所述支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分离件与所述接料机构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平台,设于所述基座上;第二移动平台,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连接;及承接台,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承接台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簧的容纳孔;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移动平台驱动所述承接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能够驱动所述承接台沿第三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准,进而以使所述容纳孔承接所述出料口输出的所述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嵌设于所述承接台的一端,所述位置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料口的对准情况并产生反馈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及夹臂,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夹臂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夹臂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抵持所述弹簧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两个所述夹臂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两个所述夹臂夹紧或松开所述弹簧的相对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用于喷注润滑剂的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机械手还用于驱动所述润滑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润滑组件通过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润滑组件相对所述机械手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润滑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间隔可调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储存筒,设于所述机械手上,所述储存筒用于储存所述润滑剂;气管,与所述储存筒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用于向所述储存筒注入气体以对所述储存筒内的所述润滑剂进行增压;喷注头,与所述储存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喷注头用于将所述储存筒输出的所述润滑剂进行喷注。

百度查询: 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组装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