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_华帝股份有限公司_201811033530.0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9-05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公开(公告)号:CN110207154B

主分类号:F24C3/08

分类号:F24C3/08;F23D14/02;F23D14/46;F23D14/5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07#授权;2019.10.0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9.06#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包括火盖本体和二次进风管,火盖本体设置有环形燃气腔室,环形燃气腔室包括内环侧壁和外环侧壁,内环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外环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二次进风管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连接,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和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二次进风管用于向环形火孔补充二次空气,这样,本发明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和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构成中空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能够通过二次进风管以及环形火孔的外侧进入环形火孔,增加了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主权项: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本体1和二次进风管2,所述火盖本体1设置有环形燃气腔室11,所述环形燃气腔室11包括内环侧壁111和外环侧壁112,所述内环侧壁111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3,所述外环侧壁112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4,所述二次进风管2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连接,所述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和或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所述二次进风管2用于向环形火孔补充二次空气。

全文数据: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燃气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背景技术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又叫炉盘,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燃气灶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现有大气式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为05-0.7左右,因此二次空气的补充是影响燃烧器性能的关键因素。现有二次空气的补充大都是通过火孔的错位分布来实现,这种补充二次空气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火盖尺寸和火孔大小的限制,导致火孔与火孔的距离很小,约在3~6mm之间,二次空气补充困难,如果带有稳焰孔,则很容易导致黄焰现象,因此影响烟气性能和热效率的提升;2、为了二次空气的补充,单个主火孔一般较小,面积在2.5~5.4mm2,不利于脱模或机加工,造成生产成本高。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和二次进风管,所述火盖本体设置有环形燃气腔室,所述环形燃气腔室包括内环侧壁和外环侧壁,所述内环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所述外环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所述二次进风管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连接,所述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和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所述二次进风管用于向环形火孔补充二次空气。优选地,当所述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时,所述二次进风管的一端与第一圆孔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与第二圆孔或第一圆孔过盈配合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孔或第二圆孔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60°。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孔或第二圆孔的端面为斜面。优选地,当所述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均为间隙配合时,所述环形燃气腔室还包括底壁,所述二次进风管包括第一二次进风管和第二二次进风管,所述第一二次进风管的一端与第一圆孔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所述第二二次进风管的一端与第二圆孔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优选地,所述底壁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向环形燃气腔室和环形火孔通入燃气。优选地,所述底壁向上凸起形成二次进风通道,所述凸起的两侧分别用于固定第一二次进风管和第二二次进风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孔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0~60°,所述第二圆孔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0~60°。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为3~5mm,所述第二圆孔的直径为3~5mm。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组件,所述用于燃烧器的火盖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组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包括火盖本体和二次进风管,所述火盖本体设置有环形燃气腔室,所述环形燃气腔室包括内环侧壁和外环侧壁,所述内环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所述外环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所述二次进风管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连接,所述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和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所述二次进风管用于向环形火孔补充二次空气,这样,本发明二次进风管与第一圆孔和或第二圆孔间隙配合构成中空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能够通过二次进风管以及环形火孔的外侧进入环形火孔,本发明增加了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仰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第一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第二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火盖本体、11——环形燃气腔室、111——内环侧壁、112——外环侧壁、113——底壁、114——进气孔、115——二次进风通道、2——二次进风管、21——第一二次进风管、22——第二二次进风管、3——第一圆孔、4——第二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如图1-4所示,实施例1采用外扩式火孔,其包括火盖本体1和二次进风管2,火盖本体1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燃气腔室11,环形燃气腔室11包括内环侧壁111和外环侧壁112,环形燃气腔室11底部的开口用于燃气的进入,内环侧壁111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3,外环侧壁112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4,二次进风管2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连接,二次进风管2的一端与外环侧壁112的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与内环侧壁111的第一圆孔3过盈配合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二次进风管2与第二圆孔4构成中空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能够通过二次进风管2以及环形火孔的外侧进入环形火孔,从而增加了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其中,多个第一圆孔3和多个第二圆孔4均为等间距设置,相邻第二圆孔4之间能够向环形火孔流入二次空气。参考图4,第二圆孔4靠近火盖本体1的顶面设置,第二圆孔4的端面向内倾斜,或者第二圆孔4的轴线与水平线呈一定夹角,夹角一般为0~60°,这样设置使第二圆孔4的朝向由水平向外变成朝向斜上方,从而使环形火孔与待加热的锅体呈夹角,能够提高火焰与锅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其中,第二圆孔4的直径为3~5mm,二次进风管2直径为1~3mm,二次进风管2的直径略小于第二圆孔4的直径,二次进风管2与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现有技术中,火盖的火孔的直径通常为1.8~2.5mm,火孔之间的间距通常为3~6mm,火盖的二次空气的进入方式为单侧进入,二次空气只能从火孔的外侧进入火孔,由于火孔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以保证每个火孔的二次空气的进入量,容易导致黄焰现象,影响烟气性能和热效率的提升。另外,火孔的直径较小,不利于脱模和机加工,生产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1的二次进风管2伸入第二圆孔4内,将火盖的二次空气的进入方式改为两侧进入,具体地,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为,一方面通过二次进风管2补充二次空气,另一方面二次空气从火盖外侧进入,即沿相邻两个第二圆孔4之间的侧壁流入环形火孔,二次空气分别从环形火孔的两侧进入,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并且,这样设置第二圆孔4的直径3~5mm,便于脱模和机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燃气从火盖本体1的底部进入环形燃气腔室11,燃气和一次空气在环形燃气腔室11进行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向外流动进入二次进风管2与第二圆孔4形成的环形火孔,在燃烧的过程中,二次空气通过二次进风管2从火盖内侧进入环形火孔,同时,火盖外侧的二次空气沿相邻第二圆孔4之间的侧壁流入环形火孔,为燃气的燃烧提高充足的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如图5和6所示,实施例2为内聚式火孔,其包括火盖本体1和二次进风管2,火盖本体1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燃气腔室11,环形燃气腔室11包括内环侧壁111和外环侧壁112,环形燃气腔室11底部的开口用于燃气的进入,内环侧壁111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3,外环侧壁112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4,二次进风管2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连接,二次进风管2的一端与内环侧壁111的第一圆孔3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与外环侧壁112的第二圆孔4过盈配合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构成中空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能够通过二次进风管2以及环形火孔的外侧进入环形火孔,从而增加了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其中,多个第一圆孔3和多个第二圆孔4均为等间距设置,相邻第一圆孔3之间能够向环形火孔流入二次空气。参考图6,多个第一圆孔3靠近火盖本体1的顶面设置,第一圆孔3的端面向外倾斜,或者第一圆孔3的轴线与水平线呈一定夹角,夹角一般为0~60°,这样设置使第一圆孔3的朝向由水平向外变成朝向斜上方,从而使环形火孔与待加热的锅体呈夹角,能够提高火焰与锅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其中,第一圆孔3的直径为3~5mm,二次进风管2直径为1~3mm,二次进风管2的直径略小于第一圆孔3的直径,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之间的间隙环形火孔。现有技术中,火盖的火孔的直径通常为1.8~2.5mm,火孔之间的间距通常为3~6mm,火盖的二次空气的进入方式为单侧进入,二次空气只能从火孔的外侧进入火孔,由于火孔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以保证每个火孔的二次空气的进入量,容易导致黄焰现象,影响烟气性能和热效率的提升,另外,火孔的直径较小,不利于脱模和机加工,生产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2的二次进风管2伸入第一圆孔3内,将火盖的二次空气的进入方式改为两侧进入,具体地,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为,一方面通过二次进风管2使火盖外侧的二次空气进入环形火孔,另一方面二次空气从火盖内侧进入,即沿相邻两个第一圆孔3之间的侧壁流入环形火孔,二次空气分别从环形火孔的内外两侧进入,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并且,这样设置第一圆孔3的直径3~5mm,便于脱模和机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燃气从火盖本体1的底部进入环形燃气腔室11,燃气和一次空气在环形燃气腔室11进行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向内流动进入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形成的环形火孔,在燃烧的过程中,二次空气通过二次进风管2从火盖外侧进入环形火孔,同时,火盖内侧的二次空气沿相邻圆孔3之间的侧壁流入环形火孔,为燃气的燃烧提高充足的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如图7所示,实施例3为外扩和内聚式组合型火孔,其包括火盖本体1和二次进风管2,火盖本体1的内部中空形成环形燃气腔室11,环形燃气腔室11包括内环侧壁111、外环侧壁112和底壁113,所述底壁113设置有进气孔114,所述进气孔114用于向环形燃气腔室11和环形火孔通入燃气。所述二次进风管2包括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所述第一二次进风管21的一端与第一圆孔3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113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所述第二二次进风管22的一端与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113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本发明通过第一二次进风管21、第二二次进风管22分别与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构成中空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能够分别通过第一二次进风管21、第二二次进风管22以及环形火孔的外侧进入环形火孔,从而增加了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其中,底壁113向上凸起形成二次进风通道115,二次进风通道115便于二次空气进入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同时,所述凸起的两侧便于固定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其中,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均为等间距设置。参考图7,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均靠近火盖本体1的顶面设置,位于外环侧壁112的第二圆孔4的外端向上倾斜,位于内环侧壁111的第一圆孔3的外端也向上倾斜,即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的轴线均与水平线呈一定夹角,夹角一般为10~60°,这样设置使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的朝向由水平方向变为朝向斜上方,从而使环形火孔与待加热的锅体呈夹角,能够提高火焰与锅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此外,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均倾斜设置便于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的固定。其中,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的直径均为3~5mm,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的直径均为1~3mm,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的直径分别略小于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的直径,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分别与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之间的间隙为环形火孔。现有技术中,火盖的火孔的直径通常为1.8~2.5mm,火孔之间的间距通常为3~6mm,火盖的二次空气的进入方式为单侧进入,二次空气只能从火孔的外侧进入火孔,由于火孔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以保证每个火孔的二次空气的进入量,容易导致黄焰现象,影响烟气性能和热效率的提升,另外,火孔的直径较小,不利于脱模和机加工,生产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3中,第一二次进风管21的一端与第一圆孔3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113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第二二次进风管22的一端与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113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从而将每个环形火孔的二次空气的单侧进入的方式改为两侧进入,具体地,对于外环侧壁112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为,一方面通过第二二次进风管22使火盖外侧的二次空气沿二次进风通道115进入第二二次进风管22,再沿第二二次进风管22进入环形火孔,另一方面二次空气从火盖外侧进入,即沿相邻两个第二圆孔4之间的侧壁流入环形火孔,二次空气分别从外环侧壁112的环形火孔的内外两侧进入。对于内环侧壁111的环形火孔,二次空气的补充路径为,一方面通过第一二次进风管21使火盖外侧的二次空气沿二次进风通道115进入第一二次进风管21,再沿第一二次进风管21进入环形火孔,另一方面二次空气从火盖内侧进入,即沿相邻两个第一圆孔3之间的侧壁流入环形火孔,二次空气分别从内环侧壁111的环形火孔的内外两侧进入。因此,环形燃气腔室11的内环侧壁111和外环侧壁112的环形火孔均为两侧进入二次空气,能够向环形火孔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从而减少黄焰的产生,有利于燃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此外,这样设置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的直径均增大为3~5mm,便于脱模和机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燃气从火盖本体1的底部的进气孔114进入环形燃气腔室11,燃气和一次空气在环形燃气腔室11进行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分别沿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进入内外两侧的环形火孔,在燃烧的过程中,外侧的二次空气沿二次进风通道115分别进入两组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并沿第一二次进风管21进入内环侧壁111的环形火孔,沿第二二次进风管22进入外环侧壁112的环形火孔,同时,火盖内侧的二次空气沿相邻第一圆孔3之间的侧壁流入内环侧壁111的环形火孔,火盖外侧的二次空气沿相邻第二圆孔4之间的侧壁流入外环侧壁112的环形火孔,为燃气的燃烧提高充足的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实施例4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包括实施例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组件,所述用于燃烧器的火盖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组件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本体1和二次进风管2,所述火盖本体1设置有环形燃气腔室11,所述环形燃气腔室11包括内环侧壁111和外环侧壁112,所述内环侧壁111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圆孔3,所述外环侧壁112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圆孔4,所述二次进风管2设置多个并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连接,所述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和或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所述二次进风管2用于向环形火孔补充二次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或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时,所述二次进风管2的一端与第一圆孔3或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与第二圆孔4或第一圆孔3过盈配合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3或第二圆孔4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6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3或第二圆孔4的端面为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二次进风管2与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均为间隙配合时,所述环形燃气腔室11还包括底壁113,所述二次进风管2包括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所述第一二次进风管21的一端与第一圆孔3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113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所述第二二次进风管22的一端与第二圆孔4间隙配合形成环形火孔,另一端固定在底壁113上并且与外界连通形成二次空气进入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13设置有进气孔114,所述进气孔114用于向环形燃气腔室11和环形火孔通入燃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13向上凸起形成二次进风通道115,所述凸起的两侧分别用于固定第一二次进风管21和第二二次进风管2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3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0~60°,所述第二圆孔4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0~60°。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3的直径为3~5mm,所述第二圆孔4的直径为3~5mm。10.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组件,所述用于燃烧器的火盖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组件上。

百度查询: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