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_安邦(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_201910279544.9 

申请/专利权人:安邦(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4-09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公开(公告)号:CN110007101B

主分类号:G01N35/00

分类号:G01N35/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1#授权;2019.08.0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12#公开

摘要:一种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反应检测机构,所述反应检测机构用于容纳多个试剂容器和多个样品容器;试剂舱,所述试剂舱用于容纳多个试剂管筒;所述试剂管筒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试剂容器;所述试剂管筒中的所述试剂容器用于补充或更换至所述反应检测机构中;所述样品容器上具有第一标记;所述试剂管筒上具有第二标记;第一识别装置,所述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样品容器上的所述第一标记;第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试剂管筒上的所述第二标记。所述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并且更换具有试剂溶液的试剂容器能够智能、高效且准确。

主权项:1.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检测机构,所述反应检测机构用于容纳多个试剂容器和多个样品容器;试剂舱,所述试剂舱用于容纳多个试剂管筒;所述试剂管筒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试剂容器;所述试剂管筒中的所述试剂容器用于补充或更换至所述反应检测机构中;所述样品容器上具有第一标记;所述试剂管筒上具有第二标记;第一识别装置,所述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样品容器上的所述第一标记;第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试剂管筒上的所述第二标记;所述试剂容器呈圆柱体形,并且,所述试剂容器的开口直径小于容器主体直径,所述试剂容器的侧壁顶部具有倒角;所述试剂管筒具有从上至下的侧开口;所述试剂管筒侧壁底部具有防滑落结构;所述试剂舱底部具有落放控制结构;落放控制结构包括固定上刺结构和活动横刺结构;当所述试剂管筒完全放入试剂舱后,所述固定上刺结构顶住所述防滑落结构,使防滑落结构向外翻转。

全文数据: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背景技术目前,基于医学用途的检测设备,通常通过各种原理来检测。相应的检测设备,使用时,存在不便,人们对检测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并且易出现误操作,而且体积庞大、成本高,与现代的医院实验室环境不匹配。更多有关现有医学用途的检测设备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202720238U的中国专利。发明内容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反应检测机构,所述反应检测机构用于容纳多个试剂容器和多个样品容器;试剂舱,所述试剂舱用于容纳多个试剂管筒;所述试剂管筒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试剂容器;所述试剂管筒中的所述试剂容器用于补充或更换至所述反应检测机构中;所述样品容器上具有第一标记;所述试剂管筒上具有第二标记;第一识别装置,所述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样品容器上的所述第一标记;第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试剂管筒上的所述第二标记。可选的,所述反应检测机构包括反应检测区和样品区;所述反应检测区用于容纳所述试剂容器;所述样品区用于容纳所述样品容器;并且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加样装置。可选的,所述反应检测区为第一环形槽区,所述样品区为第二环形槽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包围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槽区为转动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为转动区。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包围环形台区,所述加样装置位于所述环形台区;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试剂舱在所述反应检测机构上方升降运动。可选的,所述加样装置位于所述反应检测机构旁边;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试剂舱水平运动。可选的,所述试剂容器呈圆柱体形,并且,所述试剂容器的开口直径小于容器主体直径,所述试剂容器的侧壁顶部具有倒角;所述试剂管筒具有从上至下的侧开口。可选的,所述试剂管筒侧壁底部具有防滑落结构;所述试剂舱底部具有落放控制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试剂容器和至少一个样品容器放置于反应检测机构;将至少一个试剂管筒放置于试剂舱,所述试剂管筒中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试剂容器,位于所述试剂管筒内的所述试剂容器用于补充或更换至反应检测机构中;在所述样品容器上设置第一标记;在所述试剂管筒上设置第二标记;采用第一识别装置对所述样品容器上的所述第一标记进行识别;采用第二识别装置对所述试剂管筒上的所述第二标记进行识别;对识别后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进行匹配。可选的,所述第一标记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二标记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一标记设置于所述样品容器外侧面;所述第二标记设置于所述试剂管筒外侧面。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其中一个方面中,利用第一标记设置在样品容器上,第二标记设置在试剂管筒上,并且,配合第一识别装置和第二识别装置,从而可以使检测设备能够自动识别样品容器对应到正确的试剂管筒,使得更新和更换具有试剂溶液的试剂容器过程变得自动化,并且保证了准确性更高,整个过程智能而高效。在第一识别装置和第二识别装置分别识别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之后,整体检测设备会明确,需要将试剂舱中,试剂管筒的某个试剂容器是要更新到反应检测机构的具体哪个位置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检测设备示意图;图2为试剂容器、样品容器和试剂管筒示意图;图3至图7为一个试剂容器从试剂管筒试剂舱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示意图;图8是另一实施例中检测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结构。反应检测机构11,所述反应检测机构11用于容纳多个试剂容器111和多个样品容器112。试剂舱12,所述试剂舱12用于容纳多个试剂管筒121。所述试剂管筒121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试剂容器111。所述试剂管筒121中的所述试剂容器111用于补充或更换至所述反应检测机构11中。所述样品容器112上具有第一标记131。所述试剂管筒121上具有第二标记132。第一识别装置141,所述第一识别装置141用于识别所述样品容器112上的所述第一标记131。第二识别装置142,所述第二识别装置142用于识别所述试剂管筒121上的所述第二标记132。请进一步参考图1,所述反应检测机构11包括反应检测区未标注和样品区未标注。所述反应检测区用于容纳所述试剂容器111。所述样品区用于容纳所述样品容器112。并,且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加样装置16。如图1所示,所述反应检测区为第一环形槽区,所述样品区为第二环形槽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包围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检测区和所述样品区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槽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槽区为转动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为转动区。这种转动的区,可以通过设置它们的底部可以转动实现,而两个区之间的隔离结构图中显示为圆环形的墙壁结构,可以是静止结构,也可以是可以转动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包围环形台区未标注,所述加样装置16位于所述环形台区,具体位于所述环形台区上表面。如图1所示,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15,所述升降装置15用于带动所述试剂舱12在所述反应检测机构11上方升降运动。通常,试剂舱12能够至少上升至比加样装置16吏高,从而保证相应其它对反应检测机构11的操作的进行。如1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加样装置16具有至少两个可以弯折的节点未标注,以便加样装置16能够对相应的容器进行加样。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试剂容器111呈圆柱体形,并且,所述试剂容器111的开口直径小于容器主体直径,所述试剂容器111的侧壁顶部具有倒角。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后续将多个所述试剂容器111叠在一起后,能够方便逐个将它们更新至相应的结构内。图2还显示了所述第一标记131位于所述试剂容器111的外侧壁。如图2所示,所述试剂管筒121具有从上至下的侧开口未标注。侧开口用于防止试剂容器111直接从较高地方掉到试剂管筒121底部。也就是说,侧开口用于将试剂容器111缓慢地放置试剂管筒121底部。即侧开口的存在,使其它结构可以直接控制到试剂容器111,从而可以使得试剂容器111在受到控制的情况下,按所需速度下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记131为二维码或条形码,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标识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标记132为二维码或条形码,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标识码。如图2至图7,所述试剂管筒121侧壁底部具有防滑落结构1211。所述试剂舱12底部具有落放控制结构未标注。图2显示了防滑落结构1211的外表面结构,图3至图7显示了防滑落结构1211的截面结构。为了设置防滑落结构1211,试剂管筒121侧壁的底部需要设置小开口未标注。图3显示,落放控制结构包括固定上刺结构122和活动横刺结构123。活动横刺结构123能够水平方向上横向移动。注意,落放控制结构属于所述试剂舱12的结构,不属于所述试剂管筒121。防滑落结构1211和落放控制结构的配合过程,参考图3至图7。如图3,当最底部的试剂容器111到达防滑落结构1211时,被防滑落结构1211抵住,从而不会直接滑落出所述试剂管筒121。即确保了试剂容器111在试剂管筒121中的安全。此时,试剂管筒121还没完全放入试剂舱12中,即固定上刺结构122还没开始对防滑落结构1211产生作用。如图4,当所述试剂管筒121完全放入试剂舱12后,固定上刺结构122顶住防滑落结构1211,使防滑落结构1211向外翻转,试剂容器111的叠层整体继续下落一段距离,直到被活动横刺结构123接住,从而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为了更好地顶开防滑落结构1211,固定上刺结构122的上端可以设计为倾斜表面。如图5,当需要控制一个试剂容器111从试剂管筒121中下落下来时,控制活动横刺结构123瞬间横向运动对应为图4和图5中,具体是两个部分各自向左和向右远离运动,从而使最下方的试剂容器111顺利滑落出来。活动横刺结构123只需要瞬间横向运动,使最下方的试剂容器111有一部分滑落出来即可。在试剂容器111继续滑落的过程中,活动横刺结构123可以控制其为恢复如图4所示状态的情况,即此时,活动横刺结构123具有一个向中间聚合的力,这个力导致活动横刺结构123的尖端与试剂容器111之间产生摩擦力,使试剂容器111的下滑过程更加缓慢和平衡。如图6,同时,上述活动横刺结构123向中间的力,还可以用于在最下方的试剂容器111下滑至其开口附近时,活动横刺结构123位开始向中间移动其原因如前所述,试剂容器111的开口直径小于容器主体直径,如图2,从而及时接住次底部的试剂容器111,防止次底部的试剂容器111也下滑出来。如图7,当最下方的试剂容器111完全从试剂舱12下方分离后,原来次底部的试剂容器111重新变成试剂管筒121中最下方的试剂容器111,可见,从图3至图7实现了控制一个试剂容器111从试剂舱12中取出并用于放入所需位置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其它结构,实现对试剂容器111的逐个更新。检测设备在检测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反应检测机构中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溶液加入到样品容器中。相应的,某种试剂溶液不足或者用完时,就需要从试剂舱中获取,以进行补充。现有的检测设备中,从试剂舱中获取装有试剂溶液的试剂容器时,却经常容易出错,出现将试剂容器更新到错误位置的情况,导致后续将错误的试剂溶液加入到样品中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设备中,利用第一标记131设置在样品容器112上,第二标记132设置在试剂管筒121上,并且,配合第一识别装置141和第二识别装置142,从而可以使检测设备能够自动识别样品容器对应到正确的试剂管筒,使得更新和更换试剂容器111的过程变得自动化,并且保证了准确性更高,整个过程智能而高效。在第一识别装置141和第二识别装置142分别识别到第一标记131和第二标记132之后,整体检测设备会明确,需要将试剂舱12中,试剂管筒121的某个试剂容器111是要更新到反应检测机构11的具体哪个位置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为具体化,本实施例将所述方法运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中,具体包括:将至少一个试剂容器111和至少一个样品容器112放置于反应检测机构11;将至少一个试剂管筒121放置于试剂舱12,所述试剂管筒121中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试剂容器111,位于所述试剂管筒121内的所述试剂容器111用于补充或更换至反应检测机构11中;在所述样品容器112上设置第一标记131;在所述试剂管筒121上设置第二标记132;采用第一识别装置141对所述样品容器112上的所述第一标记131进行识别;采用第二识别装置142对所述试剂管筒121上的所述第二标记132进行识别;对识别后的所述第一标记131和所述第二标记132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标记131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二标记132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一标记131设置于所述样品容器112外侧面。所述第二标记132设置于所述试剂管筒121外侧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除了可以具体运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也可以在其它相应的检测设备中进行。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结构。反应检测机构21,所述反应检测机构21用于容纳多个试剂容器211和多个样品容器212。试剂舱22,所述试剂舱22用于容纳多个试剂管筒221。所述试剂管筒221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试剂容器211试剂管筒221内的试剂容器211未显示。所述试剂管筒221中的所述试剂容器211用于补充或更换至所述反应检测机构21中。所述样品容器212上具有第一标记231。所述试剂管筒221上具有第二标记232。第一识别装置241,所述第一识别装置241用于识别所述样品容器212上的所述第一标记231。第二识别装置242,所述第二识别装置242用于识别所述试剂管筒221上的所述第二标记232。请进一步参考图8,所述反应检测机构21包括反应检测区未标注和样品区未标注。所述反应检测区用于容纳所述试剂容器211。所述样品区用于容纳所述样品容器212。并,且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加样装置26。如图8所示,所述反应检测区为第一环形槽区,所述样品区为第二环形槽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包围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检测区和所述样品区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槽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槽区为转动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为转动区。这种转动的区,可以通过设置它们的底部可以转动实现,而两个区之间的隔离结构图中显示为圆环形的墙壁结构,可以是静止结构,也可以是可以转动的结构。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包围环形台区未标注。以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所述加样装置26位于所述反应检测机构21旁边。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转动装置25,所述转动装置25用于带动所述试剂舱22水平运动。所述水平运动的第一个运动固定位置位于所述反应检测机构21上方,所述水平运动的第二个运动固定位置位于所述反应检测机构21旁边上方。本实施例中,当试剂舱22到达第二个运动固定位置时,第二识别装置242可以是恰好是位于试剂舱22旁边。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二识别装置242可以移动。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设备,同样能够用于高效、准确、自动化地更新更换试剂容器211,并且,由于是水平移动,更加节省能源。同时水平移动方式,使反应检测机构21能够更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其它操作。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检测方法,为具体化,本实施例将所述方法运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中,具体包括:将至少一个试剂容器211和至少一个样品容器212放置于反应检测机构21;将至少一个试剂管筒221放置于试剂舱22,所述试剂管筒221中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试剂容器211,位于所述试剂管筒221内的所述试剂容器211用于补充或更换至反应检测机构21中;在所述样品容器212上设置第一标记231;在所述试剂管筒221上设置第二标记232;采用第一识别装置241对所述样品容器212上的所述第一标记231进行识别;采用第二识别装置242对所述试剂管筒221上的所述第二标记232进行识别;对识别后的所述第一标记231和所述第二标记232进行匹配。其中,所述第一标记231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二标记232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一标记231设置于所述样品容器212外侧面。所述第二标记232设置于所述试剂管筒221外侧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除了可以具体运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也可以在其它相应的检测设备中进行。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检测机构,所述反应检测机构用于容纳多个试剂容器和多个样品容器;试剂舱,所述试剂舱用于容纳多个试剂管筒;所述试剂管筒用于容纳多个所述试剂容器;所述试剂管筒中的所述试剂容器用于补充或更换至所述反应检测机构中;所述样品容器上具有第一标记;所述试剂管筒上具有第二标记;第一识别装置,所述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样品容器上的所述第一标记;第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试剂管筒上的所述第二标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检测机构包括反应检测区和样品区;所述反应检测区用于容纳所述试剂容器;所述样品区用于容纳所述样品容器;并且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加样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检测区为第一环形槽区,所述样品区为第二环形槽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包围所述第一环形槽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区为转动区;所述第二环形槽区为转动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区包围环形台区,所述加样装置位于所述环形台区;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试剂舱在所述反应检测机构上方升降运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装置位于所述反应检测机构旁边;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试剂舱水平运动。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容器呈圆柱体形,并且,所述试剂容器的开口直径小于容器主体直径,所述试剂容器的侧壁顶部具有倒角;所述试剂管筒具有从上至下的侧开口。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管筒侧壁底部具有防滑落结构;所述试剂舱底部具有落放控制结构。9.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至少一个试剂容器和至少一个样品容器放置于反应检测机构;将至少一个试剂管筒放置于试剂舱,所述试剂管筒中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试剂容器,位于所述试剂管筒内的所述试剂容器用于补充或更换至反应检测机构中;在所述样品容器上设置第一标记;在所述试剂管筒上设置第二标记;采用第一识别装置对所述样品容器上的所述第一标记进行识别;采用第二识别装置对所述试剂管筒上的所述第二标记进行识别;对识别后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进行匹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二标记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一标记设置于所述样品容器外侧面;所述第二标记设置于所述试剂管筒外侧面。

百度查询: 安邦(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