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基于XRF元素录井随钻中获取岩石泊松比的方法_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测控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录井分公司_202011041897.4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测控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录井分公司

申请日:2020-09-28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2343588B

主分类号:E21B49/00

分类号:E21B49/00;E21B47/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22.02.15#专利申请权的转移;2021.03.02#实质审查的生效;2021.02.09#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XRF元素录井随钻中获取岩石泊松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得工区区域内泊松比信息;步骤2.利用XRF元素获得工区内岩石的成分信息,并与步骤1中获得的工区内泊松比信息比对,利用数据抽稀方法实现统一的层位与深度的归位处理,汇总数据;步骤3.信息汇总集中,针对需要获取的泊松比参数选取敏感元素;步骤4.数据拟合,利用元素建立泊松比转化模型。步骤5.对比转化模型,根据相关性、相关系数,拟合参数的数量确定最终模型。本发明具有及时、快速、可靠的特点,同时元素录井服务价格远远低于横波测井,性价比高。

主权项:1.一种基于XRF元素录井随钻中获取岩石泊松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测井和或实验室分析的方式掌握工区区域内的地层泊松比特征信息;步骤2.利用XRF元素获得工区内岩石成分信息,并与步骤1中获得的工区区域内泊松比信息比对,利用数据抽稀方法实现统一的层位与深度的归位处理,汇总数据;岩石成分信息与地层特征信息的对应地层层位及深度的比对时,泊松比信息来源于测井计算或实验室分析:a.如果采用实验室分析数据,泊松比的信息往往会少于元素信息,按对应深度将元素数据抽稀后与所获得岩石成分信息进行比对;b.如果采用测井计算信息,泊松比的信息往往会多于元素信息,按对应深度将泊松比信息抽稀后与元素信息进行比对;步骤3.信息汇总集中,针对需要获取的泊松比参数选取敏感元素;步骤4.数据拟合,利用元素建立泊松比转化模型;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拟合,建立元素与泊松比参数之间的多元回归转化模型,所述多元回归转化模型为:泊松比=β0+β1*X1+β2*X2+…+βk*Xk式中:β0,β1,β2…,βk为回归系数;X1,X2,…,Xk分别为不同的元素含量,元素含量是体积百分含量;相关系数大于0.65的四个模型,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模型:模型1:泊松比=-0.28+0.001*Mg-0.01*Al+0.01*Ca+0.01*Si+0.02*Fe+0.01*K-0.03*S+0.13*Ti,R2=0.724;在模型1中,Mg的系数很小,对公式的影响较小,而Al在公式中为负相关,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相反,故剔除Mg、Al元素进行运算;模型2:泊松比=-0.239+0.005*Ca+0.006*Si+0.023*Fe-0.0001691*K-0.025*S+0.127*Ti,R2=0.726;在模型2中,K的系数很小,对公式的影响较小,故剔除K元素进行运算;模型3:泊松比=-0.242+0.005*Ca+0.0056*Si+0.023*Fe-0.025*S+0.128*Ti,R2=0.728;剔除K元素后,模型3相关性相对模型2相关系数无明显变化,剔除Ti元素;模型4:泊松比=-1.0224+0.000839*Ca+0.0224*Si+0.0213*Fe-0.0276*S,R2=0.6545;对比四个模型,选择单元素与泊松比相关性相对较高,拟合参数相对少,拟合相关系数较高的模型,最后确定最终的模型为:泊松比=-0.242+0.005*Ca+0.0056*Si+0.023*Fe-0.025*S+0.128*Ti;R2=0.728;其中,Ca、Si、Fe、S为样品XRF所测得的体积百分比,%;步骤5.对比转化模型,根据相关性、相关系数,拟合参数的数量确定最终模型。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测控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西南录井分公司 一种基于XRF元素录井随钻中获取岩石泊松比的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