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电力切换装置及电力供配电系统_广州京善电子有限公司_201810251683.6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京善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3-26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08321787B

主分类号:H02J1/10

分类号:H02J1/10;H02J3/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18.08.1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7.24#公开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和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本申请的电力供配电系统的输入端通过采用不同的电网实现了电力源的备份;通过采用多个直流供电系统,并且采用专用的电力切换装置实现了每个用电设备的故障隔离。当输电网络有任一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整个电网都能正常运转,提高了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等级。

主权项:1.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至少一个输出端和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打开和或关闭;若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二连接端不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外输出电能,此时:若所述第二连接端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若所述第一连接端出现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并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入电能,若所述第一连接端出现断路时则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出电能;若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连接端不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外输出电能,此时:若所述第一连接端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若所述第二连接端出现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并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入电能,若所述第二连接端出现断路时则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出电能;若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另一150V-1200V的直流电,则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若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断路时则闭合所述第一切换单元。

全文数据:一种电力切换装置及电力供配电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变换、电能供配电领域,尤其涉及安全供电等级要求高的电力供配电系统。背景技术[0002]现有电力供配电系统如附图1所示,现有电力供配电系统通过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从远距离的地方将电力传输到本地,在本地通过变电站将高压交流电转换成220V和或380V的交流市电,变电站转换后的交流市电通过220V380V交流输电线路为辖区内的用电设备供电。[0003]但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电力供配电系统安全等级低,无法满足医院、学校、安防设备等领域的安全用电要求。因此,部分电力供配电系统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电力供配电系统,变电站的电力来源于两条不同网络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正常情况下变电站从第一条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取电,断开与第二条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连接。当第一条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出现故障而断电的时候变电站取电点自动跳转到第二条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从而降低因为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问题而导致变电站辖区内停电的概率。但该电力供电系统仍然无法解决变电站与用电设备之间的电力保障问题,一旦220V380V交流输电线路干路上有任何一处断路都会导致部分用电设备无法获取到电力供应。[0004]并且,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的现有电力供配电系统成本高,架设一个变电站的成本巨大,在用电设备稀疏而且用电量小的地带,以及在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沿线供电距离长但用电设备少等情况下,架设一个变电站的投入产出比低,往往入不敷出。发明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和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更高安全等级的电力供配电。[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至少一个输出端、第一切换单元、第二切换单元、控制单元和故障检测单元;[0007]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0008]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输出端连接;[0009]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0010]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打开和或关闭;[0011]所述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或所述输出端的工作状态。[0012]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该电力供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输出设备、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至少—个负载设备和电源适配设备;[0013]所述直流输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150V-1200V的直流电;[0014]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到市电输电线路、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0015]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为一个,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与另一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0016]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为多个,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与第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下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与上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最后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与另一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0017]所述电源适配设备为直流转交流设备和或直流降压设备;[0018]所述电力切换装置通过所述电源适配设备与所述负载设备相连;[0019]相邻的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到不同的市电输电线路、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002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电力供配电系统的输入端通过采用不同的电网实现了电力源的备份;通过采用多个直流供电系统,并且采用专用的电力切换装置实现了每个用电设备的故障隔离。当输电网络有任一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整个电网都能正常运转,提高了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等级。附图说明[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2]图1示出了现有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2示出了另一现有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0026]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1〇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12不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不意图;[0034]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0036]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输出设备、至少一个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和至少一个负载设备;[0037]所述直流输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150V-1200V的直流电;[0038]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到市电输电线路、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0039]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为一个,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与另一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0040]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为多个,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与第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下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与上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最后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与另一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0041]所述负载设备连接到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输出端。[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直流输出设备可以有多个,任意两个直流输出设备之间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电力供配电系统方案,例如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电力供配电系统方案将所述直流输出设备串联起来,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电力供配电系统方案将所述直流输出设备连接成星形结构等。[0043]本方案电力供配电系统中电源输入来源广泛,对电源输入没有限定,采用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可以接收来自发电站直接传输过来的电网电能例如101^、1001^、2001^、5001^等高压直流输电线网或者高压交流电线网),也可以接收来自供电局的110V、220V、380V等交流市电线路的电能,还可以接收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设备发出的电能。各个国家的供电和输电采用的形式不尽相同,例如有些国家和地区采用高压交流进行输电、有些国家和地区采用高压直流进行输电,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供电局采用220V交流为居民进行供电,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供电局采用110V交流为居民进行供电,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可以采用本方案的电力供配电系统。本方案电力供配电系统中的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l5〇V-l2〇〇V的直流电,优选的输出电压为300V-1000V,采用300V-1000V的设计可以使得直流输出设备输出大功率的情况下保持相对较低的电流,从而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时在输电线上的损耗,因此可以提高输电距离;其他一些优选的输出电压为154V、308V、532V和1000V,若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电压为u〇v、220V、380V交流电,则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二极管进行交直流转换并经过电容滤波后即可对应得到154V、308V、532V直流电,因此该直流输出设备的设计会更为简单。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案电力供配电系统中的直流电路部分的连接要遵循电路正极与电路正极相连,电路负极与电路的负极相连,这是电路方面的基本常识。[0044]本方案所指的电力切换装置与切换装置之间的连接还可以为电力切换装置通过中继器提高输电能力后再与另一切换装置进行连接。本方案电力供配电系统的核心在于采用了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若整个电力供配电系统中任一部分出现故障短路或者断路时,可以通过所述电力切换装置将故障部分隔离开,并且隔离后的两部分电路可以分别由对应的直流输出设备供电,因此整个电力供配电系统中任一部分出现故障都不会造成系统瘫痪。并且当所述电力供配电系统中任意一个部分需要增加或者更换电力切换装置及电力切换装置下面挂载的其他设备时,只需要将相邻的两个电力切换装置断开即可进行增加或者更换操作。[0045]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力切换装置的个数至少为1个,优选为两个及以上。每个电力切换装置可以挂载负载设备或者通过电源适配设备可以是直流转交流设备和或直流降压设备等其他转接设备连接到负载设备,当然每个电力切换装置也可以选择悬空而不挂载任何设备;并且本方案中的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相同的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其他端口的连接可以互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区别两个连接端是不同的连接端。[0046]优选地,在另一个电力供配电系统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到不同的市电输电线路、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若相邻的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中有一个输入端失去电能供应时,另一个直流输出设备也可以从正常的电网中获取电能为本方案电力供配电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供电,使得各负载设备可以正常运行。[0047]优选地,在另一个电力供配电系统实施例中,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任意一个输出端还可以挂载电力切换装置,从而使得整个电力供配电系统可以有多样化的电源供应的拓扑结构,配置起来更加多样化并且可以挂载更多的负载设备。[0048]如图6所示为本方案中一种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该电力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至少一个输出端和第一切换单兀;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输出端连接。[0049]该实施例中所指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必要设备后与另一单元和设备连接。[0050]正常工作时,整个电力供配电系统中只需要有一个切换单元的正极处于断开状态,其他切换开关处于连通状态,断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同导致电流倒灌到其中一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从而最终导致直流输出设备烧毁。也可以在相邻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之间的任意干路位置增加一个电流均流设备防止电流倒灌到另一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_[0051]处在所述直流输出设备与为防止电流倒灌而断开的切换单元之间的电力切换装置的连接具体为第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连接端连接到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其他电力切换装置通过电力切换装置的连接端依次连接时,连接端相互连接的电力切换装置的内部连接及控制关系为两种:[0052]1、若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l5〇V_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切换单元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外输出电能,此时:若所述第二连接端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若所述第一连接端出现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兀并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入电能,若所述第一连接端出现断路时则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出电能;[0053]2、若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l5〇V_l2〇O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第一接收端对外输出电能,此时:若所述第一连接端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若所述第二连接端出现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兀并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入电能,若所述第二连接端出现断路时则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出电能;[0054]包含防电流倒灌而断开的切换单元的电力切换装置中,该电力切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另一150V-1200V的直流电,则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若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断路时则闭合所述第一切换单元。[0055]当某个点发生故障时,只需要将与该故障点相邻的两个切换单元断开即可,断开后故障点两边的设备由对应的直流输出设备供电,从而实现故障隔离。[0056]如图7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打开和或关闭。通过采用控制单元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更加智能和便捷。[0057]如图8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由一个切换开关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及所述输出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端的负极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相连。[0058]如图9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由两个切换开关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及所述输出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另一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及所述输出端的负极相连。[0059]当采用如图8、图9所示的连接方式以及其他相似原理的连接方式时,若两电力切换装置输入端的中间输电线的正极出现断路时,只需要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此时故障线两端的直流输出设备自动会分别给故障线两端所有连接在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的设备进行供电;若两电力切换装置输入端的中间输电线的负极出现断路时,若两直流输出设备共地连接则故障线两端的直流输出设备自动会分别给故障线两端所有连接在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的设备进行供电,若两直流输出设备不共地连接则只需要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或者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切换单元并且同时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此时故障线两端的直流输出设备自动会分别给故障线两端所有连接在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的设备进行供电;若电力切换装置内部的正极线出现断路时,只需要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此时故障点两端的直流输出设备可以分别给故障点两端所有连接在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的设备进行供电;若电力切换装置内部的负极线出现断路时,只需要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或者断开该故障电力切换装置的切换单元并且同时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此时故障线两端的直流输出设备自动会分别给故障线两端所有连接在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立而的设备进行供电;若电力切换装置和或挂载在电力切换装置的输出端上的设备出现短路时,只需要将故障两端的切换开关断开,并且同时闭合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此时故障点两端的直流输出设备可以分别给故障点两端所有连接在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的设备进行供电。当任意一个部分出现故障时,均可以通过关闭与故障点最近的两个切换单元从而实现完全断开故障点电源的目的,从而实现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对故障的设备进行更换或维修而不需要关闭整个供电系统,并且在出现故障时,其他设备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若其中一个直流输出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电压输出异常时,只需要断开与该直流输出设备最近的正极线上的切换开关,并且同时将防电流倒灌的切换开关闭合,此时整个系统中的设备均由正常工作的直流输出设备进行供电,从而实现负载设备电源供应的备份,当该电力供配电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等级。[0060]如图10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还所述电力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打开和或关闭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所述输出端的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0061]采用如图10所示的方案可以实现对与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连接设备的故障隔离,若与电力切换装置输出端相连的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可以通过断开与电力切换装置与短路故障设备的连接,从而使得整个电力供配电系统中干路部分的其他切换单元不需要进行切换,降低了电力供配电系统的控制复杂度。[0062]如图11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由一个切换开关组成;[0063]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纟而的正极,所述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负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负极相连;_[0064]或者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负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的负极,所述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正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正极相连。[0065]如图12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电力本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的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由两个切换开关组成;_[0066]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的正极;[0067]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另一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负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另一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的负极。[0068]采用如图丨丨所示方案相比于如图12所示方案的电力切换装置及电力供配电系统因为少用一个切换开关而使得如图U所示方案的性价比更高。[0069]如图13所示,优选地,本方案的用于本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还包括故障检测单元;所述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或所述输出端的工作状态。、[0070]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可以通过检测某个部分或者各个部位的电压和或电流是否异常来判断该部位是否发生故障,并且所述故障检测单元可以通过光纤、双绞线、窄带通信、NB-IOT窄带物联网)、4G、5G和或其他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中控制台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故障定位。[0071]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开关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继电器、MOS管、IGBT和或其他电力切换开关组成。[0072]本说明书中的单元、模块可以为一个元器件组成或者由若干个元器件组成;本说明书中的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中所指的与某一连接点处相连的具体含义是指这三个端口在这个位置是电连接的,而不限定具体是哪个物理连接点。[007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多个直流输出设备和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并且采用创新型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电力供配电系统内部各用电设备的电源备份,若相邻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从不同的电网取电,当其中一个电网异常时,可以从其他电网取电,实现本方案中整个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取电备份。大大提高了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等级。[007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007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至少一个输出端和第一切换单兀;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切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打开和或关闭;若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外输出电能,此时:若所述第二连接端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若所述第一连接端出现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并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入电能,若所述第一连接端出现断路时则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出电能;若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闭合状态,则所述第一接收端对外输出电能,此时:若所述第一连接端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若所述第二连接端出现短路则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并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入电能,若所述第二连接端出现断路时则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出电能;若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另一15〇V-l2〇OV的直流电,则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若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断路时则闭合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由一个切换开关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及所述输出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端的负极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由两个切换开关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及所述输出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另一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及所述输出端的负极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单元;_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打开和或关闭受所述控制单兀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所述输出端的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兀和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兀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由一个切换开关组成;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的正极,所述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负极和所述弟一连接纟而负极相连;或者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负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的负极,所述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正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正极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由两个切换开关组成;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另一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兀的负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另一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的负极。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故障检测单元;所述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或所述输出端的工作状态。9.一•种电力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输出设备、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_8任一所述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切换装置和至少一个负载设备;所述直流输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150V-1200V的直流电;—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到市电输电线路、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或高压直流输电线g各;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为一个,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与另一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若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为多个,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与第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下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一连接端与上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最后一个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第二连接端与另一所述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设备连接到所述电力切换装置的输出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直流输出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到不同的市电输电线路、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适配设备;所述电力切换装置与负载设备的连接具体为:所述电力切换装置通过所述电源适配设备与所述负载设备相连;所述电源适配设备为直'流转交'流设备和或直流降压设备。

百度查询: 广州京善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切换装置及电力供配电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