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志人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7-23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公开(公告)号:CN110242177B

主分类号:E06B5/12

分类号:E06B5/12;E06B3/7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5#授权;2019.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9.17#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属于工程抗爆炸冲击隔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轻质的门板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受到冲击时,门板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很难满足目前对防护门的抗力需求的问题。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上框架、横截面呈U型的下框架、外门板组件、内门板组件和若干个弹性缓冲装置,上框架和下框架相对设置形成安装滑槽,内门板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一侧,外门板组件活动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弹性缓冲装置安装在内门板组件和外门板组件之间,且内门板组件通过弹性缓冲装置贴合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

主权项:1.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上框架1、横截面呈U型的下框架2、外门板组件3、内门板组件4和若干个弹性缓冲装置7,上框架1和下框架2相对设置形成安装滑槽,内门板组件4固定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一侧,外门板组件3活动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弹性缓冲装置7安装在内门板组件4和外门板组件3之间,且内门板组件4通过弹性缓冲装置7贴合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所述外门板组件3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其中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与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和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均安装有用于将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和上框架1的侧壁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固定的一级缓冲装置5;所述一级缓冲装置5为紧固螺钉;所述内门板组件4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内门板竖梁13和内门板横梁12,其中内门板竖梁13的顶端与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内门板竖梁13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

全文数据: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工程抗爆炸冲击隔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背景技术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是人防工程出入口处非常重要的防护设施之一,通常将其统称为人防门。人防门扇基本上都是采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人防门特性,造成了门扇比较厚重,重量多达几吨。人防门“厚大笨重”的缺陷带来的系列严重问题也日趋凸显,如施工安装非常不便,且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自重变形等,导致门的开关不便、密封不严,使用寿命大打折扣,甚至关键时候操作失效,导致严重后果;另外也给日常维护带来很大麻烦,从而大大增加了使用和维护成本。而普通轻质的门板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受到冲击时,门板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很难满足目前对防护门的抗力需求,因此,研制新型轻质防护门就变得非常必要而迫切。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轻质的门板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受到冲击时,门板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很难满足目前对防护门的抗力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上框架、横截面呈U型的下框架、外门板组件、内门板组件和若干个弹性缓冲装置,上框架和下框架相对设置形成安装滑槽,内门板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一侧,外门板组件活动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弹性缓冲装置安装在内门板组件和外门板组件之间,且内门板组件通过弹性缓冲装置贴合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本发明的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在安装时,将外门板组件朝向外界设置,当外门板组件受到外界产生爆炸冲击波时,会受力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因为外门板组件和上框架和下框架组成的安装滑槽的侧壁之间是活动连接,所以外门板组件受力后在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时,不会带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侧壁一起运动,这样就不会导致上框架和下框架变形;而外门板组件受力后在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时会挤压内门板组件和外门板组件之间的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多个弹性缓冲装置以及外门板组件自身结构变形的组合方式对冲击波进行吸能,且相较于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减小自重,运输以及安装方便。解决了普通轻质的门板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受到冲击时,门板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很难满足目前对防护门的抗力需求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外门板组件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外门板竖梁和外门板横梁,其中外门板竖梁的顶端与上框架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外门板竖梁的底端与下框架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外门板竖梁的顶端以及外门板竖梁的底端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间隙的设置一是确保当外门板组件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时,外门板竖梁或外门板横梁的顶端在向内门板组件的方向移动时不会受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摩擦力,便于挤压弹性缓冲装置吸能;二是防止外门板组件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向内门板组件移动时,由于变形导致外门板竖梁或外门板横梁的顶端与上框架之间接触或外门板竖梁或外门板横梁的底端与下框架接触,阻碍了外门板组件继续向内门板组件的方向移动挤压弹性缓冲装置吸能。进一步的,所述外门板竖梁的顶端和上框架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以及外门板竖梁的底端与下框架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均安装有用于将外门板竖梁的顶端和上框架的侧壁以及外门板竖梁的底端与下框架的侧壁固定的一级缓冲装置。一级缓冲装置的设置是本专利的有一个创新点,设置了一级缓冲装置,这样当外门板组件受到外界冲击波作用时,外门板组件率先与冲击波进行接触,一级缓冲装置在冲击波作用下首先发生缓冲减震,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断裂现象,对冲击波起到了初级的缓冲作用。之后外门板组件继续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此时,弹性缓冲装置由于受到外门板组件的挤压而发生缓慢变形,吸收外门板组件上的冲击作用力,并最终实现完成吸收。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缓冲装置为紧固螺钉。一级缓冲装置设置为紧固螺钉,主要是想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不能将外门板组件和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固定的太牢固,防止当外门板组件受到外界冲击波作用时,一级缓冲装置不出现断裂现象,导致上框架或者下框架变形,进而导致防护门的整体不稳定甚至失效。进一步的,所述内门板组件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内门板竖梁和内门板横梁,其中内门板竖梁的顶端与上框架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内门板竖梁的底端与下框架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内门板竖梁的顶端固定在上框架的侧壁上,外门板竖梁的底端固定在下框架的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外门板竖梁、外门板横梁、内门板竖梁以及内门板横梁均为中空状的槽钢。刚性强,架构稳定。同时,又能减轻自重,便于安装和运输。进一步的,在所述外门板竖梁和外门板横梁的交叉点设有用于固定弹性缓冲装置的第一凹槽,在所述内门板竖梁和内门板横梁的交叉点设有用于固定弹性缓冲装置的第二凹槽,弹性缓冲装置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弹性缓冲装置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凹槽内。便于安装、固定和更换。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为环形弹簧。环形弹簧的结构是由几对带有内锥面的外圆环和带有外锥面的内圆环配合,当环形弹簧承受轴向作用力时,产生的法向作用力作用在内外圆环接触面上,内外圆环相对滑动,内圆环在受压缩作用力的影响下直径缩小,外圆环在收到拉伸作用力影响下直径扩大。环形弹簧在内外圆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内外圆环的变形效应是其他弹簧无法比拟的。即可以将轴向的作用力进行卸载。因此在内门板组件和外门板组件之间安装环形弹簧,即减小了空间尺寸,又能吸收较大的冲击波能量。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的顶部外侧安装有上承压板,所述下框架的底部外侧安装有下承压板。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用于将本发明的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安装在人防工程出入口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当外门板组件受到外界产生爆炸冲击波时,会受力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因为外门板组件和上框架和下框架组成的安装滑槽的侧壁之间是活动连接,所以外门板组件受力后在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时,不会带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侧壁一起运动,这样就不会导致上框架和下框架变形;而外门板组件受力后在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时会挤压内门板组件和外门板组件之间的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多个弹性缓冲装置以及外门板组件自身结构变形的组合方式对冲击波进行吸能,且相较于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减小自重,运输以及安装方便。解决了普通轻质的门板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受到冲击时,门板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很难满足目前对防护门的抗力需求的问题。2、本发明的外门板竖梁的顶端以及外门板竖梁的底端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间隙的设置一是确保当外门板组件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时,外门板竖梁或外门板横梁的顶端在向内门板组件的方向移动时不会受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摩擦力,便于挤压弹性缓冲装置吸能;二是防止外门板组件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向内门板组件移动时,由于变形导致外门板竖梁或外门板横梁的顶端与上框架之间接触或外门板竖梁或外门板横梁的底端与下框架接触,阻碍了外门板组件继续向内门板组件的方向移动挤压弹性缓冲装置吸能。3、本发明的一级缓冲装置的设置是本专利的有一个创新点,设置了一级缓冲装置,这样当外门板组件受到外界冲击波作用时,外门板组件率先与冲击波进行接触,一级缓冲装置在冲击波作用下首先发生缓冲减震,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断裂现象,对冲击波起到了初级的缓冲作用。之后外门板组件继续向内门板组件方向移动,此时,弹性缓冲装置由于受到外门板组件的挤压而发生缓慢变形,吸收外门板组件上的冲击作用力,并最终实现完成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C-C剖视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的外门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的内门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上框架,2-下框架,3-外门板组件,4-内门板组件,5-一级缓冲装置,6-上承压板,7-弹性缓冲装置,8-第一凹槽,9-下承压板,10-外门板横梁,11-外门板竖梁,12-内门板横梁,13-内门板竖梁,14-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上框架1、横截面呈U型的下框架2、外门板组件3、内门板组件4和若干个弹性缓冲装置7,上框架1和下框架2相对设置形成安装滑槽,内门板组件4固定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一侧,外门板组件3活动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如图3和4所示,上框架1和下框架2分别只是包住外门板组件3、内门板组件4顶部和底部的部分,弹性缓冲装置7安装在内门板组件4和外门板组件3之间,且内门板组件4通过弹性缓冲装置7贴合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中,外门板组件3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其中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与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在实际使用中,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外还会包裹一层蒙皮。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中,内门板组件4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内门板竖梁13和内门板横梁12,其中内门板竖梁13的顶端与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内门板竖梁13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在实际使用中,内门板竖梁13和内门板横梁12外还会包裹一层蒙皮。在本实施中,内门板竖梁13的顶端焊接在上框架1的侧壁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焊接在下框架2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中,外门板竖梁11、外门板横梁10、内门板竖梁13以及内门板横梁12均为中空状的3mm厚的Q235槽钢,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之间的焊缝全焊,焊缝高4mm,刚性强,架构稳定。同时,又能减轻自重,便于安装和运输。在所述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的交叉点设有用于固定弹性缓冲装置7的第一凹槽8,在所述内门板竖梁13和内门板横梁12的交叉点设有用于固定弹性缓冲装置7的第二凹槽14,弹性缓冲装置7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8内,弹性缓冲装置7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凹槽14内。便于安装、固定和更换。在本实施中,所述弹性缓冲装置7为环形弹簧。环形弹簧的结构是由几对带有内锥面的外圆环和带有外锥面的内圆环配合,当环形弹簧承受轴向作用力时,产生的法向作用力作用在内外圆环接触面上,内外圆环相对滑动,内圆环在受压缩作用力的影响下直径缩小,外圆环在收到拉伸作用力影响下直径扩大。环形弹簧在内外圆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内外圆环的变形效应是其他弹簧无法比拟的。即可以将轴向的作用力进行卸载。因此在内门板组件4和外门板组件3之间安装环形弹簧,即减小了空间尺寸,又能吸收较大的冲击波能量。为了实际安装需要,所述上框架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上承压板6,所述下框架2的底部外侧安装有下承压板9。上承压板6和下承压板9用于将本发明的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安装在人防工程出入口处。本发明的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在安装时,将外门板组件3朝向外界设置,当外门板组件3受到外界产生爆炸冲击波时,会受力向内门板组件4方向移动,因为外门板组件3和上框架1和下框架2组成的安装滑槽的侧壁之间是活动连接,所以外门板组件3受力后在向内门板组件4方向移动时,不会带动上框架1和下框架2的侧壁一起运动,这样就不会导致上框架1和下框架2变形。而外门板组件3受力后在向内门板组件4方向移动时会挤压内门板组件4和外门板组件3之间的弹性缓冲装置7,通过多个弹性缓冲装置7以及外门板组件3自身结构变形的组合方式对冲击波进行吸能,且相较于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减小自重,运输以及安装方便。解决了普通轻质的门板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受到冲击时,门板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很难满足目前对防护门的抗力需求的问题。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的间隙的设置一是确保当外门板组件3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时,外门板竖梁11或外门板横梁10的顶端在向内门板组件4的方向移动时不会受到上框架1和下框架2的摩擦力,便于挤压弹性缓冲装置7吸能;二是防止外门板组件3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向内门板组件4移动时,由于变形导致外门板竖梁11或外门板横梁10的顶端与上框架1之间接触或外门板竖梁11或外门板横梁10的底端与下框架2接触,阻碍了外门板组件3继续向内门板组件4的方向移动挤压弹性缓冲装置7吸能。实施例2: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和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均安装有用于将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和上框架1的侧壁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固定的一级缓冲装置5。一级缓冲装置5的设置是本专利的有一个创新点,设置了一级缓冲装置5,这样当外门板组件3受到外界冲击波作用时,外门板组件3率先与冲击波进行接触,一级缓冲装置5在冲击波作用下首先发生缓冲减震,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断裂现象,对冲击波起到了初级的缓冲作用。之后外门板组件3继续向内门板组件4方向移动,此时,弹性缓冲装置7由于受到外门板组件3的挤压而发生缓慢变形,吸收外门板组件3上的冲击作用力,并最终实现完成吸收。优选的,所述一级缓冲装置5为紧固螺钉。一级缓冲装置5设置为紧固螺钉,主要是想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不能将外门板组件3和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固定的太牢固,防止当外门板组件3受到外界冲击波作用时,一级缓冲装置5不出现断裂现象,导致上框架1或者下框架2变形,进而导致防护门的整体不稳定甚至失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上框架1、横截面呈U型的下框架2、外门板组件3、内门板组件4和若干个弹性缓冲装置7,上框架1和下框架2相对设置形成安装滑槽,内门板组件4固定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一侧,外门板组件3活动安装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弹性缓冲装置7安装在内门板组件4和外门板组件3之间,且内门板组件4通过弹性缓冲装置7贴合在安装滑槽内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板组件3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其中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与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和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的位置均安装有用于将外门板竖梁11的顶端和上框架1的侧壁以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固定的一级缓冲装置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缓冲装置5为紧固螺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板组件4包括若干横竖相间设置的内门板竖梁13和内门板横梁12,其中内门板竖梁13的顶端与上框架1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上框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内门板竖梁13的底端与下框架2的侧壁相贴合且与下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板竖梁13的顶端固定在上框架1的侧壁上,外门板竖梁11的底端固定在下框架2的侧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板竖梁11、外门板横梁10、内门板竖梁13以及内门板横梁12均为中空状的槽钢。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门板竖梁11和外门板横梁10的交叉点设有用于固定弹性缓冲装置7的第一凹槽8,在所述内门板竖梁13和内门板横梁12的交叉点设有用于固定弹性缓冲装置7的第二凹槽14,弹性缓冲装置7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8内,弹性缓冲装置7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凹槽14内。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7为环形弹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上承压板6,所述下框架2的底部外侧安装有下承压板9。

百度查询: 四川科志人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重缓冲装置的防护密闭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