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抛撒装置及物料抛撒机_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_201910534091.X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6-20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公开(公告)号:CN110143408B

主分类号:B65G31/04

分类号:B65G31/04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31#授权;2019.09.1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8.20#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抛撒装置及物料抛撒机,其中抛撒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连通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和第一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周且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空腔,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连通空腔和第二壳体的外部空间;和旋转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用于带动物料旋转并将物料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抛出;其中,旋转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空腔之间形成压力差,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空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物料抛撒机包括抛撒装置。本发明能从根本上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小物料旋转时的阻力,提高物料抛撒速度。

主权项:1.一种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且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11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空间;和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用于带动物料旋转并将所述物料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抛出;其中,所述旋转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空腔之间形成压力差,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进入所述空腔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9进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抛撒装置还包括耐磨板10,所述耐磨板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所述耐磨板10用于对从所述第一通孔9流进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布置的多排所述第一通孔9,每排所述第一通孔9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9,所述耐磨板10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每排所述第一通孔9的侧面。

全文数据:抛撒装置及物料抛撒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物料抛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撒装置及物料抛撒机。背景技术离心抛撒风机是一种为颗粒类介质提供速度与压力的旋转设备,其原理是利用风机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的机械离心力和高速气流,将颗粒类介质如雪、沙土、农作物等抛撒出去,广泛应用于除雪设备、灭火设备、各种农作物输送设备等。离心抛撒风机主要包括叶轮、机壳和抛射筒三个部分。离心抛撒风机工作时叶轮高速旋转,介质由输送装置输送至风机内部后,跟随叶轮旋转,通过叶轮加速后,在离心力和气流的双重作用下经由抛射筒高速抛出。在风机抛撒硬质颗粒时,介质容易磨损叶轮和机壳内侧。叶轮磨损较快,当叶轮磨损至一定程度时,需要将其拆下更换;但是机壳磨损以后不易更换,且机壳加工成本较高。因此,叶轮和机壳的耐磨性能直接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而且,介质与风机机体摩擦后抛出,消耗了部分能量,降低了颗粒介质的抛撒速度。现有离心抛撒风机防磨损的方案中,主要针对叶轮磨损开展研究,抵抗叶轮磨损的方法主要分为主动防磨和被动防磨。主动防磨措施包括加大叶片厚度、增加导向叶片等,被动防磨措施包括叶片材料改性、在叶片头部表面增加耐磨材料、在叶片工作面上加焊肋条等。但是,目前对于机壳的磨损的研究及防磨手段较少,常规方法是采用增加壳体的厚度和增加壳体硬度来抵抗机壳磨损。上述用于防止机壳和叶片磨损的方法较为单一,只是增强了机壳和叶片抵抗磨损的能力,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磨损,磨损程度并没有减弱,在实际使用时磨损仍然比较严重,防磨效果不大。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抛撒装置及物料抛撒机,以减少物料对机壳的磨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撒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连通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和第一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周且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空腔,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连通空腔和第二壳体的外部空间;和旋转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用于带动物料旋转并将物料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抛出;其中,旋转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空腔之间形成压力差,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空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沿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圆环,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周向侧面,第一通孔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通孔处的法线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一壳体在第一通孔处沿旋转机构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抛撒装置还包括耐磨板,耐磨板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侧,耐磨板用于对从第一通孔流进第一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导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耐磨板相对于第一壳体的内壁倾斜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耐磨板相对于第一壳体的内壁的倾斜方向与第一通孔的轴线相互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上设有沿第一壳体的周向布置的多排第一通孔,每排第一通孔包括沿第一壳体的轴向布置的多个第一通孔,耐磨板沿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每排第一通孔的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耐磨板自第一壳体至耐磨板的远离第一壳体的端部的宽度为第一通孔的直径的1.5倍~3倍。在一些实施例中,耐磨板与第一通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通孔的直径的1倍~3倍。在一些实施例中,耐磨板沿第一壳体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每排第一通孔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包括叶轮和叶片,叶片安装在叶轮上并在叶轮的带动下旋转,叶片相对于与叶轮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的远离叶轮的最远端与叶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包括叶轮和叶片,叶片安装在叶轮上并在叶轮的带动下旋转,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与叶片本体连接的多个挡板,叶片本体和多个挡板形成能够容纳物料的容纳腔。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挡板包括分别连接在叶片本体两侧的两个第一挡板和连接在叶片本体的远离叶轮的一端的第二挡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与叶片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和或,第二挡板与叶片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挡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与第一挡板连接,且第三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挡板自第一挡板至远离第一挡板的端部的高度为第二挡板自叶片本体至远离叶片本体的端部的高度的12~3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物料抛撒机,包括上述的抛撒装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抛撒装置实施例中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这两层壳体,并且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在抛撒装置工作时,旋转机构带动物料旋转,在空腔内气压和旋转机构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空腔内的气体会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并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一层气膜,该气膜可以将第一壳体与物料隔绝,从而防止第一壳体受到磨损,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磨损,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机壳厚度等方式来提高抗磨能力,可以有效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在第一壳体内侧形成的气膜还可以减小物料与第一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物料在旋转时受到的阻力,减小物料在加速过程中的速度损失,提高物料的抛撒速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部分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耐磨板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耐磨板的侧视图。图8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抛撒装置一个实施例中叶片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第二侧板;2、第二环形壳;3、抛射筒;4、叶片;5、安装盘;6、叶轮;7、第一环形壳;8、第一侧板;9、第一通孔;10、耐磨板;11、第二通孔;41、叶片本体;42、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第三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抛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抛撒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旋转机构,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用于连通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和第一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周,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形成空腔,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用于连通空腔和第二壳体的外部空间,旋转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旋转机构用于带动物料旋转并将物料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抛出,其中,旋转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空腔之间形成压力差,通过第二通孔11进入空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9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并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气膜。在上述实施例中,抛撒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这两层壳体,并且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9,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11,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通过第二通孔11进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在抛撒装置工作时,旋转机构带动物料旋转,在空腔内气压和旋转机构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空腔内的气体会通过第一通孔9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并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一层气膜,该气膜可以将第一壳体与物料隔绝,从而防止第一壳体受到磨损,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磨损,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机壳厚度等方式来提高抗磨能力,可以有效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在第一壳体内侧形成的气膜还可以减小物料与第一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物料在旋转时受到的阻力,减小物料在加速过程中的速度损失,提高物料的抛撒速度。如图1~3所示,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环形壳7和两个第一侧板8,如图4所示,第一环形壳7为沿轴向延伸的筒形结构,第一环形壳7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两个第一侧板8分别连接在第一环形壳7的两侧轴向侧面上,第一壳体为基本封闭的壳体。其中一个第一侧板8的中心设有通孔,物料可通过该通孔进入第一壳体内部,并随旋转机构一起旋转。另一个第一侧板8的中心设有通孔,旋转机构安装在该通孔处。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环形壳2和两个第二侧板1。如图5所示,第二环形壳2为沿轴向延伸的筒形结构,第二环形壳2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为圆形。第二环形壳2包裹在第一环形壳7的外周,与第一环形壳7同轴设置。第二侧板1为沿径向延伸的环形板。如图3所示,第二环形壳2与第一环形壳7之间的间隙L1为20mm~60mm,第二侧板1沿径向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第二环形壳2与第一环形壳7之间的间隙L1。两个第二侧板1的外沿分别连接在第二环形壳2的两侧轴向侧面上,两个第二侧板1的内沿分别连接在第一环形壳7的两侧轴向侧面上并与第一侧板8连接,第二壳体为基本封闭的壳体,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也是基本封闭的腔室。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9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环形壳7上。第一环形壳7上设有沿第一环形壳7的周向布置的多排第一通孔9,每排第一通孔9包括沿第一壳体的轴向布置的多个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的孔径为3mm~9mm。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第一通孔9之间的孔间距L2为20mm~40mm。孔径太大或孔间距太小,可能会对物料造成太大的冲击力,影响物料的正常旋转和加速;孔径太小或孔间距太大,则可能无法形成足够的气膜,从而无法实现减少磨损的作用。多排第一通孔9沿第一环形壳7的周向均匀布置。相邻两排第一通孔9之间的中心角γ1为5°~10°。孔排设置得太密,可能会增加加工难度;孔排设置得太稀,则有可能无法形成气膜,无法达到较好的防磨作用。每排第一通孔9中的多个第一通孔9的中心连线与第一环形壳7的轴线平行。第一壳体沿轴向的截面为圆环,第一通孔9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周向侧面即第一环形壳7上,第一通孔9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通孔9处的法线倾斜。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通过第一通孔9进入第一壳体内的气流方向为相对于第一壳体的直径方向倾斜的方向,避免气流沿与直径方向平行的方向直接吹向物料,影响物料的旋转速度。第一通孔9的轴线与第一壳体在第一通孔9处沿旋转机构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设置可以使经过第一通孔9进入第一壳体内的气流与旋转机构的旋转方向大致相同,避免增加物料旋转阻力,影响物料旋转速度。如图5所示,第二通孔11设置在第二环形壳2上。第二通孔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的数量为一个,该第二通孔11处设有风板,风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抛撒装置还包括耐磨板10,耐磨板10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侧,耐磨板10用于对从第一通孔9流进第一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导向。通过设置耐磨板10,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防止气流对物料造成冲击,影响物料旋转速度;还可以增强第一壳体对物料的耐磨能力,延长第一壳体的使用寿命。耐磨板10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侧面可以设置耐磨层,增强抗磨能力。如图7所示,耐磨板10相对于第一壳体的内壁倾斜设置。这样设置便于对气流导向,同时可以避免占用太多物料的旋转空间。可选地,耐磨板10相对于第一壳体的内壁的倾斜方向与第一通孔9的轴线相互平行,这样既可以防止气流直接冲击耐磨板10,又可以通过耐磨板10保持气流在第一壳体内的流通方向。耐磨板10沿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每排第一通孔9的背风面,即第一通孔9的轴线与第一环形壳7的内壁夹角较大的一侧,耐磨板10位于每排第一通孔9的物料旋转方向的上游。每排第一通孔9对应一个耐磨板10,以使经过每排第一通孔9的气流均能被导向。耐磨板10邻近每排第一通孔9设置,也可以提高导向效果。耐磨板10自第一壳体至耐磨板10的远离第一壳体的端部的宽度H1为第一通孔9的直径的1.5倍~3倍,比如1.5倍、2倍、2.5倍和3倍。耐磨板10的宽度H1太宽,会影响物料的最大旋转直径,减小物料的离心力,降低抛撒速度;耐磨板10的宽度H1太窄,则会减弱导流作用。第一通孔9的轴线与该位置第一环形壳7的切线形成的夹角γ2为30°~60°,耐磨板10的倾斜角γ3与第一通孔9的轴线倾斜角γ2相同。耐磨板10与第一通孔9的轴线之间的距离L5为第一通孔9的直径的1倍~3倍。该距离L5太大或太小可能都无法实现较好的导流作用,影响气膜的形成。如图6所示,耐磨板10沿第一壳体的轴向方向的长度L4大于每排第一通孔9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第一通孔9之间的距离L3。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对气流进行更加全面的导向。第一通孔9与耐磨板10相互搭配,在叶轮6高速旋转抛撒物料时,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外界空气通过第二环形壳2上的第二通孔11进入空腔内,再通过第一通孔9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形成一层气膜,将第一壳体与加速中的物料隔绝,起到防磨的作用。旋转机构包括叶轮6和叶片4,叶片4安装在叶轮6上并在叶轮6的带动下旋转。如图8所示,叶片4包括叶片本体41和与叶片本体41连接的多个挡板,叶片本体41和多个挡板形成能够容纳物料的容纳腔。通过设置多个挡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叶片4携带物料的能力。而且,物料可以在抛料区形成流线形料衬,防止叶片磨损,同时有利于物料的加速。叶片本体41的靠近叶轮6的部分的宽度较小,以减小叶片本体41的总重量。叶片本体41的远离叶轮6的部分的宽度较大,以增大容纳腔的体积。多个挡板包括分别连接在叶片本体41两侧的两个第一挡板42和连接在叶片本体41的远离叶轮6的一端的第二挡板43。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均相对于叶片本体41倾斜设置,第一挡板42与叶片本体41之间的夹角α1大于90°;和或,第二挡板43与叶片本体41之间的夹角α2大于90°。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物料顺利被抛出,避免到达抛料口时物料仍存留在容纳腔内。可选地,第一挡板42与叶片本体41之间的夹角α1为90°~140°,第二挡板43与叶片本体41之间的夹角α2为90°~140°,该角度设置可以保证容纳腔既能够存放较多的物料,又能够使物料顺利抛出,方便持料和抛料。多个挡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之间的第三挡板44,第三挡板44与第一挡板42连接,且第三挡板44与第一挡板42之间的夹角α3大于90°。可选地,第三挡板44与第一挡板42连接,且第三挡板44与第一挡板42之间的夹角α3为90°~140°,便于持料和抛料。根据权利要求15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挡板44自第一挡板42至远离第一挡板42的端部的高度为第二挡板43自叶片本体41至远离叶片本体41的端部的高度的12~34。如图9所示,叶片4相对于与叶轮6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叶片4带动更多的物料进行旋转,提高抛撒效率。可选地,叶轮6上设有多个叶片4,多个叶片4沿叶轮6的周向均匀布置。多个叶片4相对于叶轮6所在平面朝向同一方向倾斜,进一步增大带动物料的总量。叶片4的远离叶轮6的最远端与叶轮6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叶片4之间的夹角β为10°~30°。该设置利于物料在抛料区形成流线形料衬,防止叶片磨损,并有利于物料的加速。旋转机构还包括安装盘5,安装盘5安装在叶轮6上,叶片4安装在安装盘5上。通过设置安装盘5,便于叶片4的布置。抛撒装置还包括抛射筒3,抛射筒3安装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环形壳2上,抛射筒3与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抛射筒3为与第二环形壳2相切的方形直筒。如图4所示,第一环形壳7上设有第一出料口;如图5所示,第二环形壳2上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设置在远离第二通孔11的位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位于周向的相同位置,抛射筒3通过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与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物料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通过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进入抛射筒3,在惯性作用下再被抛出抛射筒3。抛撒装置工作时,从第一侧板8的中心通孔处将物料送入第一壳体内部,叶轮6高速旋转,通过叶片4将物料带起并一起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外界空气通过第二通孔11进入空腔,再通过第一通孔9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在第一壳体的内壁形成气膜,通过该气膜可以将物料与第一壳体隔离,防止第一壳体受到磨损;叶片4在旋转过程中也会形成流线形料衬,以隔离物料和叶片4,防止叶片4受到磨损。在物料旋转至抛射筒3的进口时,在惯性作用下,物料进入抛射筒3然后从抛射筒3被抛出。通过对本发明抛撒装置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发明抛撒装置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优点:1、包括内外双层壳体,且内外壳体上均设有通孔,抛撒装置工作时,外界气体可通过通孔进入内层壳体的内部,在内层壳体的内侧形成隔离物料和壳体的气膜,减少对壳体的磨损,同时还可以减小对物料的阻力,减小对物料在加速过程中的速度损失,提高抛撒速度;2、第一壳体上所设置的第一通孔的轴线相对于该处法线倾斜设置,可以避免对物料造成阻力,也有利于形成气膜;3、每排第一通孔的侧面设有耐磨板进行导流,除了防止气流对物料的旋转速度造成影响之外,还可以起到保护第一壳体,降低对第一壳体的磨损的作用;4、叶片的周向设有挡板形成了容纳腔,可以在叶片的头部形成流线形料衬,将叶片与物料隔绝,防止叶片受到磨损,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形成的流线形料衬也可以减小对物料的阻力,提高物料的抛撒速度;5、叶片相对于与叶轮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叶片本体侧面的挡板相对于叶片本体倾斜设置,这样有利于带起更多的物料,而且可以形成流线形料衬,隔离物料和叶片,减少对叶片的磨损。本发明抛撒装置实施例既可以减少对壳体的磨损,又可以减少对叶片的磨损,抛撒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较长,维护成本低。基于上述的抛撒装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物料抛撒机,该物料抛撒机包括上述的抛撒装置。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抛撒装置可以作为离心风机,用于物料抛撒机上,实现对物料的抛撒。物料可以为固体颗粒等。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抛撒装置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物料抛撒机,这里不再赘述。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比如改变叶片数量、耐磨板形式、第一通孔及耐磨板的排布圈数、数量、尺寸、倾斜角度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空间;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且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11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空间;和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用于带动物料旋转并将所述物料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抛出;其中,所述旋转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空腔之间形成压力差,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进入所述空腔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9进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沿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圆环,所述第一通孔9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侧面,所述第一通孔9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通孔9处的法线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9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通孔9处沿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板10,所述耐磨板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所述耐磨板10用于对从所述第一通孔9流进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导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1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1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9的轴线相互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布置的多排所述第一通孔9,每排所述第一通孔9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9,所述耐磨板10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每排所述第一通孔9的侧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10自所述第一壳体至所述耐磨板10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通孔9的直径的1.5倍~3倍。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10与所述第一通孔9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通孔9的直径的1倍~3倍。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10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每排所述第一通孔9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9之间的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叶轮6和叶片4,所述叶片4安装在所述叶轮6上并在所述叶轮6的带动下旋转,所述叶片4相对于与所述叶轮6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的远离所述叶轮6的最远端与所述叶轮6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叶片4之间的夹角为10°~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叶轮6和叶片4,所述叶片4安装在所述叶轮6上并在所述叶轮6的带动下旋转,所述叶片4包括叶片本体41和与所述叶片本体41连接的多个挡板,所述叶片本体41和多个所述挡板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物料的容纳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板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叶片本体41两侧的两个第一挡板42和连接在所述叶片本体41的远离所述叶轮6的一端的第二挡板43。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2与所述叶片本体41之间的夹角大于90°;和或,所述第二挡板43与所述叶片本体41之间的夹角大于90°。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42和所述第二挡板43之间的第三挡板44,所述第三挡板44与所述第一挡板42连接,且所述第三挡板44与所述第一挡板42之间的夹角大于90°。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44自所述第一挡板42至远离所述第一挡板42的端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二挡板43自所述叶片本体41至远离所述叶片本体41的端部的高度的12~34。18.一种物料抛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抛撒装置。

百度查询: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抛撒装置及物料抛撒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