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_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_201910314806.0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申请日:2019-04-18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公开(公告)号:CN109997766B

主分类号:A01K63/00

分类号:A01K63/00;A01K63/04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1#授权;2024.05.28#专利申请权的转移;2019.08.0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12#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包括苗种培育池、进水管I、排水管、主水管以及多根支水管,所述主水管铺设于苗种培育池的底部;所述主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进水管I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位于主水管的左右两侧,每根支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主水管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苗种培育池的池底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粗砂层、细砂层和粉砂层;所述池底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排水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从粉砂层外露出。本发明在苗种培育中采用上升流砂床装置,可以较好的改善底质环境,使附苗密度增大,培育密度可达常规的十倍至十几倍,苗种皆可正常发育。

主权项:1.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包括苗种培育池、进水管I、排水管、主水管以及多根支水管,所述主水管铺设于苗种培育池的底部;所述主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进水管I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位于主水管的左右两侧,每根支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主水管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苗种培育池的池底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粗砂层、细砂层和粉砂层;所述池底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排水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从粉砂层外露出;其中进水管I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且苗种培育装置还包括为苗种培育池补充水源的进水管II,所述进水管II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I;所述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打开进水管I上的水量调节阀I,水流沿主水管流经各支水管,然后从各处分布的出水孔进入池底,随着水位的上升,水体依次经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粉砂层依次过滤;2水体经过步骤1的过滤漫过粉砂层的上表面,被附着在粉砂层上的稚贝利用;3大量的稚贝滤食后产生的排泄物沉积在粉砂层的表面,并且随着水位的上升而飘浮在水层表面,水体漫过排水管的顶端,水体表面的排泄物随着水流进入排水管经池底的排水孔排出;4当苗种培育池内的苗种达到规格即取出用于生产。

全文数据: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背景技术我国拥有庞大的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一员,其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常见的双壳贝类如蛤蜊、牡蛎和扇贝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发展,高效率的工厂化育苗方式受到更多的重视,贝类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部分。在双壳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稚贝的中间培育是一个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壳长300-1000μ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低于10%,而壳长3m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可高达85%以上。因此,如何提高稚贝在变态后到生长至3mm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对稚贝的中间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人工育苗大多采用池底无沙培育的方式,稚贝均积聚在池底,这种培育方式具有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饵料利用率低等缺点。随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上升流系统开始被用于稚贝的中间培育,利用自下而上的垂直水流流过稚贝,给稚贝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海水和饵料,大大提高了稚贝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同时,上升流具有易于维护、有效利用养殖空间、较长使用寿命和节约成本等优点。实用新型专利CN109169442A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负压管、过滤网、充气装置、出水管,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充气装置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利用该装置的培育方法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稚贝生长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存活率高达9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均可达70%以上。但是该专利的装置为封闭式的,不适合苗种大规模、分批次连续培育过程中水质的改善。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以解决苗种大规模、分批次连续培育过程中水质易被破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包括苗种培育池、进水管I、排水管、主水管以及多根支水管,所述主水管铺设于苗种培育池的底部;所述主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进水管I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位于主水管的左右两侧,每根支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主水管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苗种培育池的池底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粗砂层、细砂层和粉砂层;所述池底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排水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从粉砂层外露出。优选的,所述进水管I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优选的,所述苗种培育装置还包括为苗种培育池补充水源的进水管II,所述进水管II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I。优选的,所述主水管、支水管、排水管均为硬PVC管件;所述主水管的尺寸为Φ50-63mm;所述支水管的尺寸为Φ20-25mm;位于同一侧的相邻支水管之间的间距为80cm。优选的,所述支水管上每隔20-30cm开设一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开设在支水管的侧上方且呈对称设置,相邻的出水孔之间呈120°夹角;所述出水孔的尺寸为Φ2.0mm,所有出水孔的总面积为主水管的横截面面积的2倍。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尺寸为Φ150-200mm,所述排水管的顶端高于粉砂层上表面30cm。优选的,所述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粉砂层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砂石层的厚度为8-10cm,粒径为8-15mm;所述粗砂层的厚度为6-8cm,粒径为2-4mm;所述细砂层的厚度为6-8cm,粒径为1-2mm;所述粉砂层的厚度为6~10cm,粒径为0.2-0.5mm。优选的,所述砂石层和粗砂层之间设有筛网I,所述筛网I的网孔尺寸为20目,所述筛网I为两层;所述粗砂层和细砂层之间设有筛网II,所述筛网II的网孔尺寸为30-40目;所述细砂层和粉砂层之间设有筛网III,所述筛网III的网孔尺寸为60~80目。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打开进水管I上的水量调节阀I,水流沿主水管流经各支水管,然后从各处分布的出水孔进入池底,随着水位的上升,水体依次经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粉砂层依次过滤;2水体经过步骤1的过滤漫过粉砂层的上表面,被附着在粉砂层上的稚贝利用;3大量的稚贝滤食后产生的排泄物沉积在粉砂层的表面,并且随着水位的上升而飘浮在水层表面,水体漫过排水管的顶端,水体表面的排泄物随着水流进入排水管经池底的排水孔排出。4当苗种培育池内的苗种达到规格,即可取出用于生产。优选的,步骤3中,当苗种培育池内的水量不足时,打开进水管II上的水量调节阀II,直接向苗种培育池内注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在苗种培育中采用上升流砂床装置,可以较好的改善底质环境,使附苗密度增大,培育密度可达常规的十倍至十几倍,苗种皆可正常发育。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增加投饵量和换水量,以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使附苗壳长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正常底层附苗约50%。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水管布设示意图;图3为支水管的示意图;图4为支水管的横截面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苗种培育池;2、进水管I;3、水量调节阀I;4、进水管II;5、水量调节阀II;6、排水管;7、排水孔;8、主水管;9、支水管;10、出水孔;11、砂石层;12、粗砂层;13、细砂层;14、粉砂层;15、筛网I;16、筛网II;17、筛网I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包括苗种培育池1、进水管I2、进水管II4、排水管6、主水管8以及多根支水管9,所述进水管I2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3,所述进水管II4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I5。所述主水管8铺设于苗种培育池1的底部,所述主水管8的末端封闭,前端与进水管I2相连通,所述支水管9位于主水管8的左右两侧,每根支水管9的末端封闭,前端与主水管8相连通,所述支水管9上开设有出水孔10。所述主水管8、支水管9、排水管6均为硬PVC管件,所述主水管8的尺寸为Φ50-63mm,所述支水管9的尺寸为Φ20-25mm,位于同一侧的相邻支水管9之间的间距为80cm。所述支水管9上每隔20-30cm开设一出水孔10,所述出水孔10开设在支水管9的侧上方且呈对称设置,相邻的出水孔10之间呈120°夹角;所述出水孔10的尺寸为Φ2.0mm,所有出水孔10的总面积为主水管8的横截面面积的2倍。所述苗种培育池1的池底铺设有砂石层11,所述砂石层11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粗砂层12、细砂层13和粉砂层14。所述砂石层11、粗砂层12、细砂层13、粉砂层14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砂石层11的厚度为8-10cm,粒径为8-15mm;;所述粗砂层12的厚度为为6-8cm,粒径为2-4mm;所述细砂层13的厚度为6-8cm,粒径为1-2mm;所述粉砂层14的厚度为6~10cm,粒径为0.2-0.5mm。所述砂石层11和粗砂层12之间设有筛网I15,所述筛网I15的网孔尺寸为20目,所述筛网I15为两层;所述粗砂层12和细砂层13之间设有筛网II16,所述筛网II16的网孔尺寸为30-40目;;所述细砂层13和粉砂层14之间设有筛网III17,所述筛网III17的网孔尺寸为60~80目。所述池底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水孔7,所述排水管6的底端插在排水孔7处且与排水孔7连通,所述排水管6的顶端从粉砂层14外露出。所述排水管6的尺寸为Φ150-200mm,其高度根据培育要求,一般情况下,所述排水管6的顶端高于粉砂层14上表面30cm。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打开进水管I2上的水量调节阀I,水流沿主水管8流经各支水管9,然后从各处分布的出水孔10进入池底,随着水位的上升,水体依次经砂石层11、粗砂层12、细砂层13、粉砂层14依次过滤;2水体经过步骤1的过滤漫过粉砂层14的上表面,被附着在粉砂层14上的稚贝利用;3大量的稚贝滤食后产生的排泄物沉积在粉砂层14的表面,并且随着水位的上升而飘浮在水层表面,水体漫过排水管6的顶端,水层表面的排泄物随着水流进入排水管6经池底的排水孔7排出,达到底质和水质净化目的。当苗种培育池1内的水量不足时,打开进水管II4上的水量调节阀II5,直接向苗种培育池1内注水,提高加水效率。4根据生产要求,当苗种培育池1内的苗种达到规格,即可取出用于生产。利用上述的苗种培育装置,增加投饵量和换水量,能够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经过实际应用发现,附苗壳长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正常底层附苗约5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苗种培育池、进水管I、排水管、主水管以及多根支水管,所述主水管铺设于苗种培育池的底部;所述主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进水管I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位于主水管的左右两侧,每根支水管的末端封闭,前端与主水管相连通,所述支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苗种培育池的池底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粗砂层、细砂层和粉砂层;所述池底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排水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从粉砂层外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I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种培育装置还包括为苗种培育池补充水源的进水管II,所述进水管II上设有水量调节阀II。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支水管、排水管均为硬PVC管件;所述主水管的尺寸为Φ50-63mm;所述支水管的尺寸为Φ20-25mm;位于同一侧的相邻支水管之间的间距为8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水管上每隔20-30cm开设一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开设在支水管的侧上方且呈对称设置,相邻的出水孔之间呈120°夹角;所述出水孔的尺寸为Φ2.0mm,所有出水孔的总面积为主水管的横截面面积的2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尺寸为Φ150-200mm,所述排水管的顶端高于粉砂层上表面30c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粉砂层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砂石层的厚度为8-10cm,粒径为8-15mm;所述粗砂层的厚度为6-8cm,粒径为2-4mm;所述细砂层的厚度为6-8cm,粒径为1-2mm;所述粉砂层的厚度为6~10cm,粒径为0.2-0.5mm。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层和粗砂层之间设有筛网I,所述筛网I的网孔尺寸为20目,所述筛网I为两层;所述粗砂层和细砂层之间设有筛网II,所述筛网II的网孔尺寸为30-40目;所述细砂层和粉砂层之间设有筛网III,所述筛网III的网孔尺寸为60~80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打开进水管I上的水量调节阀I,水流沿主水管流经各支水管,然后从各处分布的出水孔进入池底,随着水位的上升,水体依次经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粉砂层依次过滤;2水体经过步骤1的过滤漫过粉砂层的上表面,被附着在粉砂层上的稚贝利用;3大量的稚贝滤食后产生的排泄物沉积在粉砂层的表面,并且随着水位的上升而飘浮在水层表面,水体漫过排水管的顶端,水体表面的排泄物随着水流进入排水管经池底的排水孔排出。4当苗种培育池内的苗种达到规格,即可取出用于生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当苗种培育池内的水量不足时,打开进水管II上的水量调节阀II,直接向苗种培育池内注水。

百度查询: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