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缩短木薯再生植株周期的方法_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_202311442648.X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申请日:2023-11-01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公开(公告)号:CN117223609B

主分类号:A01H4/00

分类号:A01H4/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8#授权;2024.01.02#实质审查的生效;2023.12.15#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缩短木薯再生植株周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菌苗的获得、FEC的诱导、FEC扩繁、FEC诱导植株再生;本发明采用自来水流速400‑500mLmin对木薯嫩茎组织进行冲洗,优选为500mLmin,500mLmin的自流水流速不仅可以快速冲洗木薯嫩茎表皮污染物,还可以保证在冲洗过程不会对嫩茎造成损伤。经过将体胚转移至MS培养基中培养,能加快至少17‑23天诱导长出大量优质球形胚和鱼雷胚;本发明创新地控制体胚在MS培养基中培养5‑8天可以加快体胚的形成。

主权项:1.一种缩短木薯再生植株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无菌苗的获得S1-1取田间种植的SC8或ZMI93木薯嫩茎,除去叶片,把嫩茎组织用网袋装好放在烧杯中用自来水流水冲洗2-4h;S1-2在超净工作台中,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min,再用灭菌蒸馏水清洗3次除去次氯酸钠;S1-3用灭菌的吸水纸吸干嫩茎表面的水份,根据芽眼位置切成小段,即芽眼上端尽量去除,但不伤到芽眼,下端留有1-1.5cm插到MS培养基中,12h,28℃光照培养,扩繁40-50天,得到无菌苗,备用;步骤S2FEC的诱导S2-1将无菌苗带侧芽的茎段切下1-2cm,将切下的茎段横放于CAM培养基中,28℃黑暗培养3-5天,诱导腋芽膨大;S2-2显微镜下观察侧芽膨大情况,用注射器针头将所有膨大的腋芽用1mL注射器的针头挑出,放置于CIM培养基中28℃黑暗培养18-20天;S2-3挑取腋芽上诱导形成的膨大的体胚,去除粘性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体胚转移至MS培养基中28℃黑暗培养5-8天,长出球形胚和鱼雷胚;S2-4挑出优质的体胚,分成小簇后集中放置于GD培养基中,28℃黑暗培养18-21天,期间每个隔18-21天换1-2次GD培养基,诱导其产生脆性愈伤组织,即脆性胚性愈伤FEC;步骤S3FEC扩繁S3-1挑选形态为球形胚或鱼雷胚的FEC至新的GD培养基中,分成小簇集中放置,置于28℃黑暗培养21天;S3-2根据需要可以扩繁8-10代,将生长状态好的FEC挑取到新的GD培养基,丢弃非胚性愈伤及生长状态不好的愈伤,循环培养2-3次后的FEC即可用于后续木薯转基因实验;步骤S4FEC诱导植株再生将纯化过的FEC放置到CEM培养基中,置于28℃12h光照培养7-15天后,长出子叶,叶片形成变绿,植株开始正常生长;步骤S1-1中,所述自来水水流呈线性流下,流速为400-500mLmin;步骤S2-1中,所述CAM培养基含有MS+10mgL6-BA;所述GD培养基含有NH4NO31.0gL、H3BO30.3mgL、CaNO32241.2mgL、CuSO40.025mgL、CoCl20.025mgL、MnSO41.0mgL、Na2EDTA37.25mgL、KCl65mgL、FeSO428.85mgL、KI0.8mgL、MgSO417.099gL、KNO31.0gL、Na2MoO40.025mgL、ZnSO40.3mgL、KH2PO40.3gL、生物素0.2mgL、甘氨酸4.0mgL、肌醇0.01gL、烟酸0.1mgL、维生素B60.1mgL、维生素B11.0mgL;所述MS培养基配方含有大量元素:NH4NO31650mgL、KNO31900mgL、CaCl2·2H2O440mgL、MgSO4·7H2O370mgL、KH2PO4700mgL;微量元素:KI0.83mgL、H3BO36.2mgL、MnSO4·4H2O22.3mgL、ZnSO4·7H2O8.6mgL、Na2MnO4·2H2O0.25mgL、CuSO4·5H2O0.025mgL、CoCl2·6H2O0.025mgL、FeSO4·7H2O27.8mgL、Na2-EDTA·2H2O37.3mgL;有机成分:肌醇100mgL、烟酸0.5mgL、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0.5mgL、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0.5mgL、甘氨酸2mgL。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一种缩短木薯再生植株周期的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