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陶炉_庄宏伟_201710655685.7 

申请/专利权人:庄宏伟

申请日:2017-08-03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09386851B

主分类号:F24C7/08

分类号:F24C7/08;F24C15/36;F24C7/06;F24C15/00;F24C15/0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19.03.2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2.26#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陶炉,包括设置在炉体内的控制板、发热盘以及支撑架,所述发热盘通过支撑架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温度保险器以及由底板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的挡壁;底板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且底板位于支撑架的下方;挡壁设置在支撑架的外周用于限制发热盘的水平位移;温度保险器和发热盘分别与控制板电路连接。本发明电陶炉在发热盘的外周设置了防护结构,当发热盘因支撑架松动或其他意外发生移位或跌落支撑架时,会接触到防护结构,则设置在防护结构上的温度保险器动作断开,切断电源,发热盘停止发热,从而起到断电保护的作用,防止炉体的底盖被发热盘或防护结构的高温所焚烧。

主权项:1.一种电陶炉,包括设置在炉体内的控制板、发热盘以及支撑架,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支撑架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温度保险器以及由底板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的挡壁;所述底板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且底板位于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挡壁设置在支撑架的外周用于限制发热盘的水平位移;所述温度保险器和所述发热盘分别与控制板电路连接;所述支撑架由若干个支撑件组成,每个所述支撑件包括与发热盘底部连接的支撑板和由所述支撑板沿着发热盘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脚;所述底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挡壁设置在支撑脚的外周;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套接孔;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穿过所述底板且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套接孔的下表面相抵接、下端与底盖相抵接。

全文数据:电陶炉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加热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陶炉。背景技术电陶炉可对各种可传热且耐高温的锅体进行加热,可用于各种需要加热的场合,其作为一种新式的加热电器,在市场的占有率逐渐增加。电陶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炉灶设备,主要由炉体、微晶板、发热盘、电控系统以及温控系统组成。电陶炉的发热盘通常为铁铬丝发热盘,故发热盘的温度非常高。由于电陶炉的发热和加热温度都很高,使用后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陶炉的外壳大多采用陶瓷材料、底盖大多采用陶瓷或五金材料制成,且其外观造型都是以圆形或四方形居多,故产品的制造成本高,且较为笨重,装配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部分电陶炉的底盖采用塑料外壳制造,但由于电陶炉的加热温度较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发热盘发生移位,引起塑料燃烧,就会发生产品安全事故。对于电陶炉的安全性,市面上无论是采用陶瓷底盖还是塑料底盖的电陶炉,都鲜有发现内部自动保护装置的设计。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炉体内的发热盘位移引起产品安全事故的电陶炉,使用安全系数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陶炉,包括设置在炉体内的控制板、发热盘以及支撑架,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支撑架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温度保险器以及由底板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的挡壁;所述底板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且底板位于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挡壁设置在支撑架的外周用于限制发热盘的水平位移;所述温度保险器和所述发热盘分别与控制板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由若干个支撑件组成,每个所述支撑件包括与发热盘底部连接的支撑板和由所述支撑板沿着发热盘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脚;所述底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挡壁设置在支撑脚的外周;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套接孔;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穿过所述底板且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套接孔的下表面相抵接、下端与底盖相抵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上还设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的正下方,且第二支柱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弹簧的横截面积,所述弹簧的下端与第二支柱的上表面相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柱与第一支柱接触的上表面上设有陶瓷垫片,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陶瓷垫片相抵接。作为改进,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底板和挡壁上。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口,所述挡壁在第一凹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连通形成所述散热孔。优选地,所述炉体内还设有温度检测探头,所述温度检测探头竖直设置在发热盘的中部。优选地,所述炉体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路连接的风扇。优选地,所述炉体的底盖上还设有散热栅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陶炉在架设发热盘的支撑架外周设置了防护结构,当发热盘因支撑架松动或其他意外发生移位或跌落支撑架时,会接触到防护结构,则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温度保险器受热就会温度上升;当防护结构的温度上升达到温度保险器的动作温度时,温度保险器动作断开,切断电源,发热盘停止发热,从而起到断电保护的作用,防止炉体的底盖被发热盘或防护结构的高温所焚烧。该电陶炉能够避免发热盘位移引起产品安全事故的电陶炉,使用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陶炉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炉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炉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架与发热盘连接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架与发热盘连接的另一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护结构的改进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10-炉体,20-控制板,30-发热盘,40-支撑架,50-防护结构,60-风扇;11-底盖,12-微晶板,31-温度检测探头,41-支撑板,42-支撑脚,51-底板,52-温度保险器,53-挡壁,54-散热孔;111-第一支柱,112-弹簧,113-第二支柱,114-散热栅格,421-套接孔,513-陶瓷垫片,541-第一凹口,542-第二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电陶炉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陶炉包括设置在炉体10内的控制板20、发热盘30以及支撑架40,发热盘30通过支撑架40架设在炉体10的底盖11上,还包括防护结构50;防护结构50包括底板51、设置在底板51上的温度保险器52以及由底板51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的挡壁53;底板51架设在炉体10的底盖11上,且底板51位于支撑架40的下方;挡壁53设置在支撑架40的外周用于限制发热盘30的水平位移;温度保险器52和发热盘30分别与控制板20电路连接。本实施例中,防护结构50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制造,包括但不局限于不锈钢材料;温度保险器52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装配中,挡壁53的上边缘应当与发热盘30的上边缘相平齐、或稍低于发热盘30的上边缘,以保证发热盘30即使发生位移,轨迹也保持在防护结构50内而不会掉落在外。温度保险器52固定在电源线输入的L和N线上,当温度达到温度保险器52断开温度,温度保险器52断开,起到切断电源的作用。此外,温度保险器52还用于电陶炉出现非正常工作时切断电源。也即是,本实施例的电陶炉在架设发热盘30的支撑架40外周设置了防护结构50,防护结构50包括了底板51和挡壁53,能够充分包围发热盘30(发热盘30的上面为炉体10的表面,即为微晶板12)。当发热盘30因支撑架40松动或其他意外发生移位或跌落支撑架40时,会接触到防护结构50,则防护结构50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温度保险器52受热就会温度上升;当防护结构50的温度上升达到温度保险器52的动作温度时,温度保险器52动作断开,切断电源,发热盘30停止发热,从而起到断电保护的作用,防止了炉体10的底盖11被发热盘30或防护结构50的高温所焚烧。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由于有支撑架40的架设支撑,发热盘30很少会跌落在底盖11上,故在移位时会接触到防护结构50;而设置在防护结构50上的温度保险器52,也不一定会与发热盘30直接接触,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温度保险器52直接连接发热盘30的方式,以控制发热盘30断电。实际使用时,防护结构50一般为开口朝上的防护罩,便于生产制造和装配。本实施例的电陶炉特别适用于炉体10的底盖11采用塑料制造的电陶炉,这样既能减轻电陶炉的整体重量、便于装配使用,又能够避免发热盘30位移引起产品安全事故,使用安全系数高。如图5、图6所示,支撑架40由若干个支撑件组成,每个支撑件包括支撑板41和支撑脚42。其中,支撑板41通过螺丝与发热盘30的底部连接,支撑脚42由支撑板41沿着发热盘30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底板51位于支撑板41的下方,挡壁53设置在支撑脚42的外周。支撑架40采用几个独立的支撑件构成,能够有效地节省材料,也便于安装。在实际装配中,一般采用三个支撑件构成支撑架40,且这三个支撑件均匀布设在发热盘30的底部边缘。此外,支撑脚42上设有套接孔421。如图1、图4所示,底盖11上还设有第一支柱111,第一支柱111穿过底板51且套设有弹簧112;弹簧112的上端与套接孔421的下表面相抵接、下端与底盖11相抵接。支撑架40的支撑脚42套接在底盖11的第一支柱111上,二者之间设置的弹簧112能够有效缓冲电陶炉移动时对发热盘30位移的影响。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采用螺母固定在第一支柱111的上端以限制弹簧112,即此时的弹簧112可以不与套接孔421相抵接。为了进一步防范风险,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盖11上还设有第二支柱113,第二支柱113设置在第一支柱111的正下方,且第二支柱113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弹簧112的横截面积,弹簧112的下端与第二支柱113的上表面相抵接。在第一支柱111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柱113,能够进一步减少发热盘30跌落时的热量传递,防止发热盘30跌落时,防护结构50还未达到温度保险器52引发工作的温度,而弹簧112因为导热快,就会先引起塑料焚烧。此外,如图1、图2所示,在第二支柱113与第一支柱111接触的上表面上还可以设置陶瓷垫片513,弹簧112的下端与陶瓷垫片513相抵接。陶瓷垫片513的设置能够减少防护结构50对第二支柱113的导热。其中,第一支柱111、第二支柱113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柱111、第二支柱113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沿防护结构50所在的圆形范围内呈环形等距布设。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如图7所示,防护结构50还包括若干个散热孔54。由于发热盘30的工作温度较高,为了增加散热,在防护结构50的底板51和挡壁53上均设置有散热孔54。作为较佳的设置方式,在底板51上设有第一凹口541,挡壁53在第一凹口541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凹口542,第一凹口541和第二凹口542连通形成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即为散热孔54。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孔54越大,防护结构50越节省材料,且散热效果越好,但散热孔54的宽度应当小于发热盘30的直径,避免防护结构50失效,即防止发热盘30位移时从散热孔54跌落。如图1、图4所示,炉体10内还设有温度检测探头31,温度检测探头31竖直设置在发热盘30的中部。温度检测探头31用来检测发热盘30内的温度,然后在电路上根据温度检测探头31反馈的温度对应的阻值转换成电压放大,通过电路控制温度检测探头31的参数来调节发热盘30的输出功率,以实现控制发热盘30温度的效果。由于发热盘30工作时温度较高,为了进一步实现散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炉体10内还设有与控制板20电路连接的风扇60;炉体10的底盖11上还设有散热栅格11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陶炉,包括设置在炉体内的控制板、发热盘以及支撑架,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支撑架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温度保险器以及由底板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的挡壁;所述底板架设在炉体的底盖上,且底板位于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挡壁设置在支撑架的外周用于限制发热盘的水平位移;所述温度保险器和所述发热盘分别与控制板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若干个支撑件组成,每个所述支撑件包括与发热盘底部连接的支撑板和由所述支撑板沿着发热盘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脚;所述底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挡壁设置在支撑脚的外周;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套接孔;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穿过所述底板且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套接孔的下表面相抵接、下端与底盖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还设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设置在第一支柱的正下方,且第二支柱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弹簧的横截面积,所述弹簧的下端与第二支柱的上表面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柱与第一支柱接触的上表面上设有陶瓷垫片,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陶瓷垫片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底板和挡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口,所述挡壁在第一凹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连通形成所述散热孔。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还设有温度检测探头,所述温度检测探头竖直设置在发热盘的中部。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路连接的风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底盖上还设有散热栅格。

百度查询: 庄宏伟 电陶炉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