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影像镜头_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_201811011387.5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8-31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08802973B

主分类号:G02B13/00

分类号:G02B13/00;G02B13/1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18.12.0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11.13#公开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影像镜头,包括光学透镜组和用于容置光学透镜组的镜筒。其中,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以及第一透镜的镜片半口径L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11满足LM‑DT11SAG11<1.0。

主权项:1.一种影像镜头,包括光学透镜组和用于容置所述光学透镜组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由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影像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五;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4.2<f2+f5f1<-2;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1.24mm≤DT52-DT11≤1.74mm;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影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影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1.28≤TTLImgH≤1.4;所述影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满足75°≤FOV<85°。

全文数据:影像镜头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镜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五片透镜的光学透镜组以及用于容置该光学透镜组的、具有较小端部尺寸的影像镜头。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随着具备摄影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影像镜头的性能要求也日益严苛。一方面,电親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其像元数逐渐增加,对与其配套使用的影像镜头的小型化和高成像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带有摄影功能的、具有超高屏占比的电子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追捧,希望装载在屏幕上方的影像镜头能够满足更高的成像品质及更小型化的要求。然而,目前承载透镜组的镜筒端部通常具有较大尺寸,装载在屏幕上方作为前置摄像头时会占据较大的屏幕空间,因而不能满足诸如当前主流发展的全面屏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超高屏占比需求。发明内容[0003]本申请提供了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透镜组以及用于容置光学透镜组且具有较小端部尺寸的影像镜头。[0004]—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影像镜头,包括光学透镜组和用于容置光学透镜组的镜筒。其中,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镜片半口径L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ll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l1可满足LM-DT11SAGlI0.63。[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镜片半口径L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ll以及影像镜头的成像面上的感光芯片对角线尺寸Sensize可满足(LM-DTllSensize0.63。[0221]图2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影像镜头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半口径差LA。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影像镜头的第一透镜El与第二透镜E2之间的半口径差LA可满足条件式0..5mm。[0222]图2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影像镜头的镜筒与第一透镜之间的承靠尺寸LQ。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影像镜头的镜筒102与第一透镜El之间的承靠尺寸LQ可满足条件式LQ彡0.13mm。[0223]图2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影像镜头的镜筒的前端壁厚Η。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影像镜头的镜筒102的前端壁厚H可满足条件式HS0.25_。合理控制镜筒的前端壁厚H,更易于获取具有小尺寸端部的影像镜头。[0224]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影像镜头还可选择性地在各相邻透镜之间设置隔圈,以调整透镜间的轴向位置;以免透镜挤压,使透镜受力均匀。例如,如图22所示,可在第一透镜El和第二透镜E2之间设置隔圈103。隔圈103在与第二透镜E2分开的档位状态下呈现梯状。[0225]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影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协助组装并保持系统稳定的其它遮光元件,诸如图19中所示出的垫片结构104。[0226]通过上述配置的影像镜头可具有较小尺寸的镜筒端部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诸如全面屏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前置影像镜头的应用需求。[022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影像镜头和或光学透镜组。[0228]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影像镜头,包括光学透镜组和用于容置所述光学透镜组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镜片半口径LM、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ll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l1满足LM-DT11SAGlI0.6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镜片半口径LM、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ll以及所述影像镜头的成像面上的感光芯片对角线尺寸Sensize满足(LM-DTllSensize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的承靠尺寸LQ满足LQ彡0.1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前端壁厚H满足HS0.25mm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半口径差LA满足0..5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梯状隔圈。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满足1CT3ET32。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还包括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在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Π、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4.2tf2+f5f1-2。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l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lmmDT52-DTlI2mm。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最薄部位的厚度NT4满足ICT4NT43。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最厚部位的厚度MT5与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MT5CT55。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影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影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彡1·4。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满足F0V85°。

百度查询: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影像镜头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