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_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_201910285073.2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申请日:2019-04-10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0005890B

主分类号:F16L37/32

分类号:F16L37/32;F16L29/04;F17D5/06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19.08.0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12#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内壳、双O形密封圈、压力传感器和与插头内壳组成,所述插座内壳内圈依次设置有三个凹槽,所述双O形密封圈分别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内圈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内圈第二凹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封接有输出转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第二凹槽设置在双O形密封圈所在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的中间,本发明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利用压力传感器能灵敏感受压力变化的优点实现流体连接器液体泄漏的智能监测,具有实时监测、易安装等特点,能检测到小量的液体泄漏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故障处理和维护,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泄漏难以检测问题。

主权项:1.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内壳(1)、第一O形密封圈(2)、压力传感器(3)、第二O形密封圈(4)、输出转接器(5)和与插头内壳(6)组成,所述插座内壳(1)内圈设置有三个凹槽,所述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分别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内圈第一凹槽(101)和第三凹槽(103)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1)内圈第二凹槽(102)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封接有输出转接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3)所在第二凹槽(102)设置在双O形密封圈所在第一凹槽(101)和第三凹槽(103)的中间;所述压力传感器(3)所在第二凹槽(102)处有与压力传感器(3)相连的输出转接器(5)封装端口;所述插座内壳(1)内壁与插头内壳(6)外壁均设置有台阶;所述插座内壳(1)内壁与插头内壳(6)外壁均为二层台阶结构,插座内壳(1)靠近第一凹槽(101)的前内壁(106)比靠近第三凹槽(103)的后内壁(107)台阶面要高,且插座内壳(1)后内壁(107)内径比第一O形密封圈(2)的内径略小,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比前密封外壁(602)台阶面要高,插头内壳(6)前密封外壁(602)与第二O形密封圈(4)密封配合,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与第一O形密封圈(2)密封配合;所述输出转接器(5)为气密封连接器、射频密封连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3)为CX型或ZD型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插座内壳(1)插口端设置有导向角(105),所述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内壳内圈第二凹槽靠近第三凹槽的内侧端面与相邻插座内壳内壁之间有倒角(108)。

全文数据: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设备检测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流体连接器连接使用过程中液体泄漏的智能监测装置。背景技术流体连接器应用于装备冷却系统中,用于液体冷却系统之间的连接和传输,流体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在连接和断开状态下均要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才能保证液冷系统的正常工作;目前,连接器一般采用O形密封圈密封,随着流体连接器的插拔使用次数增多,O形密封圈发生磨损,冷却液中混有杂质,连接器插拔卡壳,使用中受到振动、冲击,都可能造成流体连接器液体泄漏的发生;在流体连接器连接使用时,一旦发生液体泄漏,处理不及时,轻则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电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增加非计划停工和维修,重则危及生命安全。目前,现有流体连接器在液冷系统中使用时普遍存在插拔泄漏、漏液难检查、装卸不便捷等问题。目前,流体连接器多是通过对产品密封结构设计和密封材料的选择来减少液体泄漏的发生,不具备检测液体泄漏的功能,泄漏发生不易发现,整个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依然存在风险。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液体泄漏问题,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的实时检漏装置,利用压力传感器能灵敏感受压力变化的优点实现流体连接器液体泄漏的智能监测,具有实时监测、易安装等特点,能检测到小量的液体泄漏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故障处理和维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内壳1、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压力传感器3和与插头内壳6组成,所述插座内壳1内圈设置有三个凹槽,所述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分别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内圈第一凹槽101和第三凹槽103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1内圈第二凹槽102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封接有输出转接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3所在第二凹槽102设置在双O形密封圈所在第一凹槽101和第三凹槽103的中间。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所在第二凹槽102处有与压力传感器3相连的输出转接器5封装端口。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内壳1内壁与插头内壳6外壁均设置有台阶。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内壳1内壁与插头内壳6外壁均为二层台阶结构,插座内壳1靠近第一凹槽101的前内壁106比靠近第三凹槽103的后内壁107台阶面要高,且插座内壳1后内壁107内径比第一O形密封圈2的内径略小,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比前密封外壁602台阶面要高,插头内壳6前密封外壁602与第二O形密封圈4密封配合,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与第一O形密封圈2密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双O形密封圈中靠近插座内壳1插口端的第一O形密封圈2纵向截面积比第二O形密封圈4纵向截面积大。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内壳1三个凹槽设置于内壁上,从靠近插口端起依次为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第三凹槽103,所述第一凹槽101、第三凹槽103为密封槽分别对应嵌入有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转接器5为气密封连接器、射频密封连接器等密封连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3为CX型或ZD型薄膜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内壳1插口端设置有导向角105,所述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内壳内圈第二凹槽靠近第三凹槽的内侧端面与相邻插座内壳内壁之间有倒角10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角105设置角度范围为20°~45°,所述倒角108设置角度范围为20°~45°。本发明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流体连接器断开与连接使用效果的同时,不改变流体连接器安装尺寸,仅在原有流体连接器结构上对插头内壳和插座内壳稍作调整,增加一个O形密封圈和封接有输出转接器的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灵敏感知压力变化即可实现在连接器液体泄漏初期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泄漏问题和进行故障处理。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插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插座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带有输出转接器的压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总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插座内壳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凹槽103第三凹槽104转接器安装端口105导向角106前内壁107后内壁108倒角2第一O形密封圈3压力传感器301腔体4第二O形密封圈5输出转接器6插头内壳601后密封外壁602前密封外壁11插头12插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插座内壳1、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和带有输出转接器5的压力传感器3,插座内壳1插口端内壁上开有三个凹槽,第一凹槽101、第三凹槽103为密封槽,分别对应嵌入有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实现流体连接器双层密封保护,第二凹槽102放置有封接有输出转接器5的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与第二凹槽102槽壁粘接固定,与输出转接器5封装在插座内壳1转接器安装端口104并与外部电路相连,输出转接器5和转接器安装端口104之间为密封封装。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插座内壳1内壁为二层台阶结构,插座内壳1靠近第一凹槽101的前内壁106比靠近第三凹槽103的后内壁107台阶面要高,且插座内壳1后内壁107内径比第一O形密封圈2的内径略小,可减少流体连接器插合过程中O形密封圈2磨损,延长O形密封圈2的使用寿命,插座内壳1插口端设置有30°的导向角105,所述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内壳内圈第二凹槽102靠近第三凹槽103的内侧端面与相邻插座内壳1后内壁107之间有30°的倒角108,使连接器插合更顺畅。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压力传感器3和输出转接器5,输出转接器5为气密封连接器,与压力传感器3封接成一体。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插座12和与插座配合的插头11,插座12插口端设有密封段,插头11的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前密封外壁602为台阶结构,且后密封外壁601比前密封外壁602台阶面要高,插头11与插座12插合过程中先是插头内壳6前密封外壁602与插座内壳1前内壁106导向插入后与插座内壳1后内壁107导向插合,此过程逐渐校正插头的位置,最终准确插合到位,减少对插卡壳,在插头11与插座12插接导通时第一O形密封圈2被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和插座内壳1挤压在其第一凹槽101内,第二O形密封圈4被插头内壳6前密封外壁602和插座内壳1挤压在其第三凹槽103内,使压力传感器3所在腔体301形成密封腔,在第二O形密封圈4密封失效时,在连接器内部压力下,内部液体流入压力传感器3所在腔体301,使腔体301内部压力发生变化,液体和气压双重作用于压力传感器3上,压力传感器3产生压力信号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通过转接器5和连接电路传送至远端,实现流体连接器内液体泄漏的实时监测,且保证流体连接器依然为插合密封状态。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输出转接器5替换为射频密封连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3为CX型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导向角105设置角度为20°,所述倒角108设置角度为20°。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压力传感器3为ZD型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导向角105设置角度为45°,所述倒角108设置角度为45°。本发明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原理为:连接器使用时,O形密封圈的磨损会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多逐渐加剧,冷却液中混有杂质,连接器插拔卡壳,使用中受到振动、冲击,流体连接器可能会出现泄漏,液体会从第二O形密封圈4与壳体间隙流出,压力传感器所在腔体气压增大,当气压或一定量的泄漏液体接触作用于压力传感器时,使压力传感器发生形变并将该形变转变成电信号,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转接器和连接电路传送至远端,实现流体连接器内液体泄漏的实时监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内壳1、第一O形密封圈2、压力传感器3、第二O形密封圈4、输出转接器5和与插头内壳6组成,所述插座内壳1内圈设置有三个凹槽,所述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分别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内圈第一凹槽101和第三凹槽103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插座内壳1内圈第二凹槽102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封接有输出转接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3所在第二凹槽102设置在双O形密封圈所在第一凹槽101和第三凹槽103的中间。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3所在第二凹槽102处有与压力传感器3相连的输出转接器5封装端口。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壳1内壁与插头内壳6外壁均设置有台阶。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壳1内壁与插头内壳6外壁均为二层台阶结构,插座内壳1靠近第一凹槽101的前内壁106比靠近第三凹槽103的后内壁107台阶面要高,且插座内壳1后内壁107内径比第一O形密封圈2的内径略小,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比前密封外壁602台阶面要高,插头内壳6前密封外壁602与第二O形密封圈4密封配合,插头内壳6后密封外壁601与第一O形密封圈2密封配合。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O形密封圈中靠近插座内壳1插口端的第一O形密封圈2纵向截面积比第二O形密封圈4纵向截面积大。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壳1三个凹槽设置于内壁上,从靠近插口端起依次为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第三凹槽103,所述第一凹槽101、第三凹槽103为密封槽分别对应嵌入有第一O形密封圈2、第二O形密封圈4。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转接器5为气密封连接器、射频密封连接器等密封连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3为CX型或ZD型薄膜压力传感器。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壳1插口端设置有导向角105,所述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内壳内圈第二凹槽靠近第三凹槽的内侧端面与相邻插座内壳内壁之间有倒角108。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角105设置角度范围为20°~45°,所述倒角108设置角度范围为20°~45°。

百度查询: 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一种流体连接器实时检漏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