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包括:第一压力贴合机构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第一压力贴合机构和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按照料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压力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下贴合辊、导向辊、支撑辊以及压力检测单元,上贴合辊、下贴合辊、支撑辊自伤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三者保持平行设置,上贴合辊的辊面与下贴合辊的辊面相接触,支撑辊自下方支撑下贴合辊,导向辊分布于上下贴合辊的两侧,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指示上贴合辊所施加于下贴合辊上压力的表盘。本发明通过在上贴合辊的两端设置压力检测单元,可对上贴合辊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

主权项:1.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贴合机构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和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按照料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压力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下贴合辊、导向辊、支撑辊以及压力检测单元,所述上贴合辊、下贴合辊、支撑辊自伤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三者保持平行设置,所述上贴合辊的辊面与下贴合辊的辊面相接触,所述支撑辊自下方支撑所述下贴合辊,所述导向辊分布于上所述下贴合辊的两侧,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指示所述上贴合辊所施加于下贴合辊上压力的表盘;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对所述上贴合辊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的压力腔、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中的压力传递丝杆、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壳壁中的敏感元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表盘,所述壳体中空设置,所述压力腔由位于所述壳体中的塞体所限定,所述塞体的压力腔与所述壳壁上收容所述敏感元件的空间相连通,所述表盘的指针与所述敏感元件相连接,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塞体相抵靠;所述塞体的侧面周向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中套装有垫圈,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垫圈相抵靠;所述凹陷的底部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朝向所述压力腔延伸设置;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全文数据: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贴合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背景技术对于通过贴合工艺形成的薄性材料而言,在贴合过程中,如果贴合辊两端的压力不均匀,容易造成贴合的薄性材料中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会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甚至导致产品的报废。因此,针对如何保证贴合辊两端施加均匀的贴合作用力的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包括:第一压力贴合机构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和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按照料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压力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下贴合辊、导向辊、支撑辊以及压力检测单元,所述上贴合辊、下贴合辊、支撑辊自伤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三者保持平行设置,所述上贴合辊的辊面与下贴合辊的辊面相接触,所述支撑辊自下方支撑所述下贴合辊,所述导向辊分布于上所述下贴合辊的两侧,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指示所述上贴合辊所施加于下贴合辊上压力的表盘。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集成地设置于一机台上。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任一压力贴合机构中,所述上贴合辊和下贴合辊的两端分别由一立板所固定。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固定所述上贴合辊两端的第一连接块和下贴合辊两端的第二连接块装配的开口。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板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丝杆贯穿所述限位板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块上。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的压力腔、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中的压力传递丝杆、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壳壁中的敏感元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表盘,所述壳体中空设置,所述压力腔由位于所述壳体中的塞体所限定,所述塞体的压力腔与所述壳壁上收容所述敏感元件的空间相连通,所述表盘的指针与所述敏感元件相连接,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塞体相抵靠。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塞体的侧面周向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中套装有垫圈,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垫圈相抵靠。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凹陷的底部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朝向所述压力腔延伸设置。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的改进,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还包括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通过一杆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杆体延伸至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塞体相抵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通过在上贴合辊的两端设置压力检测单元,可对上贴合辊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有利于避免了气泡、分层、橘皮等不良问题的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压力检测单元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贴合机构100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200。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100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200集成地设置于一机台300上。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100和第二压力贴合机构200按照料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传输而来的料带经过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100和第二压力贴合机构200的贴合,形成所需的薄性材料。具体地,任一压力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1、下贴合辊2、导向辊6、支撑辊7以及压力检测单元3。其中,所述上贴合辊1、下贴合辊2、支撑辊7自伤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三者保持平行设置,所述上贴合辊1的辊面与下贴合辊2的辊面相接触,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之间形成薄性材料贴合加工的空间。从而,多条料带经导向进入到上述贴合加工空间中,在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的作用下,通过贴合作用复合在一起。所述支撑辊7自下方支撑所述下贴合辊2。所述导向辊6用于对传输而来的料带进行导向,以方便料带能够送入到上贴合辊1、下贴合辊2之间。优选地,所述导向辊6分布于上所述下贴合辊2的两侧。为了实现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的固定,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的两端分别由一立板4所固定。其中,所述立板4上开设有固定所述上贴合辊1两端的第一连接块11和下贴合辊2两端的第二连接块21装配的开口。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11与所述上贴合辊1的两端相连接,其具有指示压力的表盘,通过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可对上贴合辊1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其中,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3包括:壳体31、形成于所述壳体31中的压力腔32、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31中的压力传递丝杆33、安装于所述壳体31的壳壁中的敏感元件34、连接于所述壳体31上的表盘35。所述壳体31中空设置,所述压力腔32由位于所述壳体31中的塞体所限定,所述压力腔32中填充有用于传递压力变化的介质。相应的,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31的内部空腔相仿型。所述塞体的压力腔32与所述壳壁上收容所述敏感元件34的空间相连通,所述表盘35的指针与所述敏感元件34相连接。此外,为了保证所述压力腔32的密封性,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3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36。从而,当介质受到来自外部的作用力时,其可将压力变化传递至敏感元件34,敏感元件34可进一步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指针进行转动,以指示外部的作用力。所述压力传递丝杆33的端部与所述塞体相抵靠。因此,在表盘35指针的指示作用下,通过旋转丝杆,可改变对第一连接块11所施加的作用力,进而对上贴合辊1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得上贴合辊1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保持一致。其中,所述敏感元件34为现有的元器件,其可以为波登管、膜盒、波纹管等。此外,由于直接调节压力传递丝杆33较为不便,因此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还包括调节手轮5,所述调节手轮5通过一杆体51连接于所述壳体31的上端,所述杆体51延伸至所述壳体31中,并与所述塞体相抵靠。如此,当旋转上述调节手轮5时,其可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杆体51对塞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塞体进一步将收到的作用力传递至与其相抵靠的有压力传递丝杆33,以实现对上贴合辊1两端贴合压力的调节。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压力传递丝杆33传递压力至塞体,所述塞体的侧面周向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中套装有垫圈37,所述压力传递丝杆33的端部与所述垫圈37相抵靠。优选地,所述凹陷的底部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朝向所述压力腔32延伸设置。同时,为了方便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的固定,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还包括限位板38。其中,所述限位板38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板4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丝杆33贯穿所述限位板38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上。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通过在上贴合辊的两端设置压力检测单元,可对上贴合辊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有利于避免了气泡、分层、橘皮等不良问题的产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贴合机构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和第二压力贴合机构按照料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压力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下贴合辊、导向辊、支撑辊以及压力检测单元,所述上贴合辊、下贴合辊、支撑辊自伤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三者保持平行设置,所述上贴合辊的辊面与下贴合辊的辊面相接触,所述支撑辊自下方支撑所述下贴合辊,所述导向辊分布于上所述下贴合辊的两侧,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指示所述上贴合辊所施加于下贴合辊上压力的表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贴合机构以及第二压力贴合机构集成地设置于一机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压力贴合机构中,所述上贴合辊和下贴合辊的两端分别由一立板所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固定所述上贴合辊两端的第一连接块和下贴合辊两端的第二连接块装配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板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丝杆贯穿所述限位板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块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的压力腔、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中的压力传递丝杆、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壳壁中的敏感元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表盘,所述壳体中空设置,所述压力腔由位于所述壳体中的塞体所限定,所述塞体的压力腔与所述壳壁上收容所述敏感元件的空间相连通,所述表盘的指针与所述敏感元件相连接,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塞体相抵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的侧面周向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中套装有垫圈,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垫圈相抵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的底部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朝向所述压力腔延伸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还包括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通过一杆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杆体延伸至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塞体相抵靠。

百度查询: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