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综合枢纽末班车衔接方法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_202110948566.7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日:2021-08-18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公开(公告)号:CN113657672B

主分类号:G06Q10/047

分类号:G06Q10/047;G06Q50/4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8#授权;2021.12.03#实质审查的生效;2021.11.16#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综合枢纽末班车衔接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分析综合枢纽轨道交通系统末班车时段的运营特征,调查末班车时段乘客的换乘特征、综合枢纽站的布局及列车时刻表,提出末班车时段乘客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乘客换乘行为特性及换乘时间量化分析,定性分析综合枢纽内乘客到达换乘点的时空规律;优化地铁列车开行时刻表,通过相应的模型及求解算法,准确判断出综合枢纽末班车时段乘客的换乘需求及所需时间,更新优化现有的地铁列车开行时刻表。本发明以乘客总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根据现有的地铁开车时刻方案,不改变车的数量的情况下优化地铁列车的开行时刻表,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较好的求解效果。

主权项:1.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综合枢纽末班车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分析综合枢纽轨道交通系统末班车时段的运营特征,调查末班车时段乘客的换乘特征、综合枢纽站的布局及列车时刻表,提出末班车时段乘客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步骤2:乘客换乘行为特性及换乘时间量化分析,定性分析综合枢纽内乘客到达换乘点的时空规律;步骤3:优化地铁列车开行时刻表,通过相应的模型及求解算法,准确判断出综合枢纽末班车时段乘客的换乘需求及所需时间,更新优化现有的地铁列车开行时刻表;所述步骤1中,对乘客走行行为、设施选择行为、排队行为特性、等候行为特性调查分析,利用摄像机拍摄视频记录观测区域乘客平均速度、乘客流密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乘客的候车时间数据及偏好,此外在进行拍摄的同时调查人员对到达的乘客进行抽样询问,抽样率不低于50%,当有85%以上被询问的乘客来自同一高铁车次时,认为该次拍摄得到的数据是有效的;所述步骤2中,建立拓扑图表示综合枢纽内设施之间的联系,记第一个到达高铁站的乘客时刻为0,则所有乘客到达出站检票口的总时间与乘客总数呈对数关系,到达时刻的标准差σ与总人数呈线性关系,而且到达时刻的分布情况服从正态分布;单列车的乘客出站时刻的概率密度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μ是乘客到达时刻分布的均值,单位是s;在密集时间段不同车次的乘客到达情况可以视为正态分布的叠加,设定枢纽内换乘客流速度使用空间平均速度表示,可表示为: 其中V代表乘客的空间平均速度;L代表乘客走的距离;ai代表第i位乘客走完这段路程需要的时间;N代表观测到的乘客总数;则乘客换乘过程所需时间可表示为 其中T是代表乘客换乘所需的总时间;Tm是代表乘客走第m段路程所需时间,单位是s;Lm是代表第m段路程的长度,单位是m;Vm是代表乘客走第m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单位是ms;所述步骤3中,采用运筹领域中的动态规划方法,利用顺推法可以得到最小的乘客等待时间;然后再按照计算顺序反推,即可得到最优的各个节点,其中动态规划状态方程可表示为:fkSk+1=min{fk-1Sk+VkUk,Sk+1}其中fkSk+1表示到k时刻的时候乘客的等待时间;在k时刻,出发一次列车则VkUk,Sk+1=Xk,不发车则VkUk,Sk+1=Yk;Xk代表第k时刻开单列车的情况下,剩余乘客在k时刻等待时间;Yk代表第k时刻不开列车的情况下,剩余乘客在k时刻等待时间;在具体求解的时候采用动态规划中的DP方程求解,若在时刻k不开行列车,则状态转移方程可表示为f[k][j][last]=min{f[k-1][j][nums]+last}last=nums+ins[k]若在时刻k开行列车,则状态转移方程可表示为f[k][j+1][last]=min{f[k-1][j][nums]+last}last=max{nums+ins[k]-C,0}其中f[k][j][nums]表示在0~k时刻,已经安排了j辆地铁,并且当前地铁站还剩nums个人的情况下,最小的总等待时间;last表示本时刻站内的剩余总人数;nums表示上一时刻站内的剩余总人数;ins[k]表示在第k时刻到达站内的人数;C表示一列地铁能在综合枢纽站点载走的乘客数量。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综合枢纽末班车衔接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