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高纯度腺嘌呤核苷的制备方法_天津博创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_202410056513.8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创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4-01-16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公开(公告)号:CN117802004B

主分类号:C12N1/20

分类号:C12N1/20;C12P19/40;C07H19/16;C07H1/06;C12R1/125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4#授权;2024.04.19#实质审查的生效;2024.04.02#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腺嘌呤核苷的制备方法,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csw2023‑1为发酵菌株,发酵过程中,在产腺苷阶段采用流加复合碳源的补料发酵工艺生产腺嘌呤核苷,发酵结束后,利用陶瓷膜过滤、超滤过滤、脱色、浓缩、结晶、重结晶等方法获得腺苷粗品;然后采用腺嘌呤核苷作为模板,制备其表面分子印迹色谱材料,装填成色谱柱,通过色谱柱层析技术制备纯化粗提后的腺嘌呤核苷,去除其中的杂质;最后将纯化后的腺嘌呤核苷进行结晶,得到固体的高纯产物。本方法制备的腺嘌呤核苷发酵液经过粗提后,腺嘌呤核苷纯度可达到98.5%以上,经过本发明特制的分子印迹材料纯化后,纯度可以达到99.9%。

主权项:1.一种高纯度腺嘌呤核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利用bcsw2023-1菌株发酵生产含腺嘌呤核苷的发酵液步骤;包括含腺嘌呤核苷的发酵液纯化形成腺苷粗品的步骤;包括腺苷粗品除杂的步骤,最终获得高纯腺嘌呤核苷产物;所述腺嘌呤核苷的发酵液纯化形成腺苷粗品的步骤包括:陶瓷膜过滤、超滤膜过滤、脱色、浓缩、结晶、以及重结晶步骤;所述菌株名称为:bcsw2023-1,分类命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保藏编号为CGMCCNo.29120,保藏日期为:2023年11月23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述bcsw2023-1发酵的步骤包括:①斜面培养:将枯草芽孢杆菌bcsw2023-1接种至活化斜面,30-33℃培养20-28h;②种子培养:用无菌纯化水将斜面上的菌体刮下,用玻璃珠打碎后,按照1-5%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30-33℃,210-230rpm恒温摇床培养6-10h,作为发酵种子液;③分批发酵培养:按15-20%的接种量转接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31-35℃,溶氧维持在10-40%,用20%浓度的NH3·H2O调节pH,pH为6.0-7.0,培养时间40-50h,并且在菌体OD600*20达到1.0-1.5以后,并且pH开始反弹到7.0-7.5时,开始流加复合碳源,流加到发酵终点前3-10h;所述菌株发酵中每次流加复合碳源的量为10-30mLh,并且维持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1.0-3.0%,复合碳源的组成为葡萄糖、甘油、乳糖、蔗糖的其中任意两种组合;所述腺苷粗品除杂的步骤包括:采用以腺嘌呤核苷分子印迹色谱材料装填色谱柱,柱层析后,获得腺嘌呤核苷;所述腺嘌呤核苷分子印迹色谱材料制备方法为:步骤1:乙烯基修饰多孔硅胶的制备:取10g5μm100Å的球形多孔硅胶,置于250ml反应釜中,再加入6g三乙氧基乙烯基硅烷,150ml甲苯,加热回流反应17小时,过滤,得到乙烯基修饰的多孔硅胶;步骤2: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将10g5μm100Å的乙烯基球形多孔硅胶,置于250ml反应釜中,再加入150ml乙腈、6g甲基丙烯酸基丙烯酸、1.5g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0.6g腺嘌呤核苷,加入100mg偶氮二异丁氰,60℃下搅拌,反应24小时,滤出,得到5μm100Å腺嘌呤核苷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或者,所述腺嘌呤核苷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乙烯基修饰多孔硅胶的制备:取10g10μm,200Å的球形多孔硅胶,置于250ml反应釜中,再加入6g三乙氧基乙烯基硅烷,150ml甲苯,加热回流反应17小时,过滤,得到乙烯基修饰的多孔硅胶;步骤2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将10g10μm200Å的乙烯基球形多孔硅胶,置于250ml反应釜中,再加入180ml乙腈、5g甲基丙烯酸基丙烯酸、1.2g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0.5g腺嘌呤核苷,加入80mg偶氮二异丁氰,60℃下搅拌,反应24小时,滤出,得到10μm200Å腺嘌呤核苷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天津博创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腺嘌呤核苷的制备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