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耐高温有色金属压铸成型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_湖北志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_202211632872.0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志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12-19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公开(公告)号:CN115896634B

主分类号:C22C38/02

分类号: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4;C22C38/30;C22C38/26;B22D17/22;C22C33/04;C22B9/18;C21D1/26;C21D6/00;C21D1/32;C21C7/072;C21C7/06;C21C7/00;C21C7/064;B21J5/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8#授权;2023.04.21#实质审查的生效;2023.04.04#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有色金属压铸成型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模具钢材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元素组成:C:0.32~0.42%,Si:0.60~0.90%,Mn:0.50~0.80%,P:≤0.015%,S:≤0.010%,Cr:4.20~5.50%,Mo:2.20~2.50%,V:0.60~1.00%,Co:0.30~0.60%,Nb:0.08~0.15%,[N]≤120ppm,[H]≤1ppm,[O]≤25ppm,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元素;本发明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EBT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ESR电渣重溶冶炼工艺和钢锭退火—锻造—钢材退火—超细化热处理;本发明的模具钢材料,硬度HRC48~52,非金属夹杂物≤0.5‑1级,横向V型缺口冲击功≥20KV2J,超声探伤检测,钢材直径、边长或厚度80‑250mm全部Ee级,>250‑650mm全部Ed级;按北美标准,带状组织可达SA1~SA2或SB1~SB2级,退火组织可达AS1~AS4级。

主权项:1.一种耐高温有色金属压铸成型模具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钢材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元素组成:C:0.32~0.42%,Si:0.60~0.90%,Mn:0.50~0.80%,P:≤0.015%,S:≤0.010%,Cr:4.20~5.50%,Mo:2.20~2.50%,V:0.60~1.00%,Co:0.30~0.60%,Nb:0.08~0.15%,[N]≤120ppm,[H]≤1ppm,[O]≤25ppm,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元素;上述耐高温有色金属压铸成型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ESR电渣重熔:电渣重熔时,采用70%CaF、30%Al2O3二元渣系,渣量为锭重的4~5%;充填比为0.4~0.5,电极棒大头朝下,即浇注时最后结晶时的低熔点及夹杂物富集区由后端变为前端,改变电极棒小头朝下的传统工艺,减少或消除电渣锭偏析;(2)电渣钢锭退火:电渣钢锭料温降至300℃以下装入退火炉,以80~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50℃,保温均热3~5小时,仍以80~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60~880℃,根据电渣钢锭大小,保温时间12~20小时;保温结束后以30~40℃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450℃以下出炉,空冷;(3)锻造成材:以80~10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40~1160℃,均热保温≥3小时,保证烧透;开锻温度为1100℃~1120℃,锻造比3.5~4.5;重点是950℃~1050℃时加大变形量,破碎粗大铸态晶粒;终锻温度为820℃~860℃,锻造过程采用三墩三拔的十字交叉锻造工艺,控制拔长比镦粗比≤2,锻后埋砂缓冷≥48小时;(4)钢材退火:装炉温度高低不限,以80~10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60~880℃,保温10~12小时,而后随炉降温至350℃以下出炉,空冷;(5)超细化热处理A.固溶处理:常温装炉,以80~10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850℃,保温2~3小时,然后升温至1050~1080℃,保温时间从传统的2~3小时延长至5~6小时,出炉油冷或水冷,当钢材表面温度降温至200~280℃时出油或水;空冷至≤100℃回炉;B.球化退火:装炉温度≤100℃,升温速度80~100℃h升温至860~880℃,保温时间从传统的3~4小时延长至6~8小时,降温速度40~50℃h的速度降温至720~750℃,保温时间从传统的2~3小时延长至5~6h,随炉冷至500℃以下出炉空冷,工艺完毕。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湖北志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有色金属压铸成型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