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空调压力开关气压测试机_常州市朗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_202410498503.X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朗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4-04-24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8090042B

主分类号:G01L27/00

分类号:G01L27/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24.06.14#实质审查的生效;2024.05.28#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空调压力开关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调压力开关气压测试机,包括空调高压开关,还包括:气压测试机构,所述气压测试机构用于为所述空调高压开关存纳待测气流;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安装在气压测试机构上,并对空调高压开关提供待测气流;频震机构,所述频震机构安装在气压测试机构上。通过模拟汽车空调制冷管路与空调高压开关进行组装,且在缩短管路的高压管路和两个阀体内腔注入实验所需的气流,配合对两个递进螺帽的调节,被传动的两个阀芯便可对输入高压管路内腔的气流量进行调控,此时缩短的实验管路便可方便在汽车空调组件的部位进行安全架设,从而减小对汽车损伤的同时,又可以对压力开关进行安全测试。

主权项:1.一种空调压力开关气压测试机,包括空调高压开关(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测试机构(100)以及安装在气压测试机构(100)上的控流机构(300)和频震机构(400),所述气压测试机构(100)包括高压管路(110)以及安装在高压管路(110)上的气管(120)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高压管路(110)两端的第一密封罩(130);所述气压测试机构(100)包括高压管路(110),所述高压管路(110)上设有用于空调高压开关(200)插接的检测口;所述控流机构(300)包括阀体(310)内端上安装的第二密封罩(320)通过螺栓与第一密封罩(130)进行封装,阀体(310)内腔会与高压管路(110)内腔处于连通状态;所述阀体(310)上设有竖管(311),所述阀体(310)的侧边安装有端管,且阀体(310)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防护垫环(330);所述阀体(310)的内端上安装有第二密封罩(320),所述第二密封罩(320)的内侧端口上开设有适配于垫圈(140)的凹槽;所述控流机构(300)还包括阀芯(350)和支撑组件(360),所述支撑组件(360)用于调节阀芯(350)的升降高度,并对调节后的阀芯(350)进行锁定;所述阀芯(350)由活塞柱头(351)、十字形导杆(352)以及螺纹杆(353)构成,且活塞柱头(351)贯穿至阀体(310)的内部;所述支撑组件(360)包括转接端头(361)、外架(362)和递进螺帽(363);所述转接端头(361)安装在竖管(311)上,所述转接端头(361)的内部开设有适配于十字形导杆(352)的孔道(364);所述外架(362)安装在转接端头(361)的外部,所述外架(362)由上托板(3621)、下托板(3622)、导杆(3623)以及两个锁紧螺栓(3624)组成;所述递进螺帽(363)活动安装在上托板(3621)的内部,且安装在上托板(3621)内的一个锁紧螺栓(3624)约束于递进螺帽(363),且下托板(3622)通过另一个锁紧螺栓(3624)固定安装在转接端头(361)上,而螺纹杆贯穿至递进螺帽(363)的内部;所述频震机构(400)对封堵后控流机构(300)内气流施加渐变的压强,且用于测定空调高压开关(200)的最高抗压强度;所述频震机构(400)包括仓管(470),所述仓管(470)螺纹套装在气管(120)的顶部,所述仓管(470)的顶部安装有顶盖(480),且顶盖(480)通过多组螺栓固定在仓管(470)顶部的端口上,所述顶盖(480)的中部开设有孔洞,且孔洞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塞柱(460),所述塞柱(460)底部的塞头贯穿至仓管(470)的内腔,用于压缩高压管路(110)内腔额定的气流;牵引隔板(440),所述牵引隔板(440)的底端活动安装在定位件(431)上,所述牵引隔板(440)的顶端设置有梁板(450),且牵引隔板(440)顶端连接的一个子螺栓压紧在梁板(450)的一端,所述梁板(450)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子螺栓压紧在塞柱(460)的顶部;仓管(470)安装在气管(120)上,且仓管(470)通过气管(120)与高压管路(110)内腔进行连通,通路状态下,仓管(470)、气管(120)、高压管路(110)以及阀体(310)形成引导气流的通路。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常州市朗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压力开关气压测试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