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_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_202210503654.0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申请日:2022-05-10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4775513B

主分类号:E02B3/02

分类号:E02B3/02;A01G22/00;A01G17/00;A01G24/22;A01G24/10;A01G24/20;A01G24/28;C02F3/3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22.08.09#实质审查的生效;2022.07.22#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挡坝构建;步骤二,砂土基质改良;步骤三,废弃采砂场修复区分区;步骤四,先锋植物种东方藨草及其群落构建;步骤五,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步骤六,灌木柳树移栽:移栽东方藨草50~60日后,在未移栽草本植物的剩余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1龄以上柳树;步骤七,东方藨草匍匐茎引育。本发明提供的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改良废弃采砂场砂质土壤,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物栖息生境,提高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同时过滤地表径流,吸收养分,改善河流水质的寒区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

主权项:1.一种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挡坝构建:在主河道与废弃采砂场修复区靠近河岸边界之间构建砂质等腰梯形挡坝,挡坝构建位置为主河道近三年平水期的常水位线向陆域延伸2-3m处;步骤二,砂土基质改良:在废弃采砂场修复区内均匀间隔开挖设多个栽植穴坑,移栽坑穴内自下向上依次填充秸秆碎屑层,腐殖质层和泥炭沼泽土层;步骤三,废弃采砂场修复区分区:将所述挡坝背水侧的堤脚处向陆域延伸5m范围划分为湿生植物修复区,湿生植物修复区边界再向陆域延伸10m范围划分为中生植物修复区,其他区域为旱生植物修复区;步骤四,先锋植物种及其群落构建:5-6月在所述步骤二的湿生植物修复区中的多个栽植穴坑中播种长芒稗种子,在中生植物修复区的多个移栽穴坑中播种水蒿种子,在旱生植物修复区的多个移栽穴坑中播种猪毛蒿种子;在废弃采砂场修复区的多个移栽穴坑的两两间隙内开挖多个坑穴并异位移栽带有可降解盆钵的东方藨草,其中,每个可降解盆钵中东方藨草植株为1~2株,东方藨草植株上的匍匐茎数不少于8根株,移栽后浇水;其中,可降解盆钵包括内盆体和外盆体,所述外盆体为由包含缓释肥颗粒的腐殖质压制成的长条形槽体,长条形槽体的一端封闭设置,长条形槽体的另一端设置侧开口;侧盖体,其可拆卸的扣设在外盆体的侧开口上;所述外盆体的横截面为一中空的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上开口,其开设在外盆体的上底面的中部,上开口的宽度小于外盆体的上底面的宽度;内盆体为由包含缓释肥颗粒的纸浆、泥炭沼泽土和椰糠等比例混合压制成的柱形中空槽体,且内盆体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外盆体的长条形槽体内,且内盆体的上端直径大于上开口宽度,内盆体的部分上端边沿与外盆体的上底面的内侧壁抵触设置,一个外盆体可容纳至少一个内盆体;内盆体内种植的东方藨草植株自外盆体的上开口向上延伸生长;且相互套设的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的空隙填充腐殖土;步骤五,草本植物群落构建:移栽东方藨草30~35日后,在湿生植物修复区内东方藨草之间的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小叶章、大叶章以形成湿生草本植物种群,以带土团根状茎为移栽单元,移栽密度为2~3株m2;在中生植物修复区内东方藨草之间的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龙葵、艾蒿、早开堇菜、鸭跖草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中生草本植物群落,以带土团根状茎为移栽单元,移栽密度为2~4株m2;在旱生植物修复区内东方藨草之间的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女娄菜、展枝唐松草、牻牛儿苗、紫草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旱生草本植物群落,以带土团根状茎为移栽单元,移栽密度为2~4株m2;步骤六,灌木移栽:移栽东方藨草50~60日后,在未移栽草本植物的剩余的多个栽植穴坑中异位移栽1龄以上柳树,柳树品种为松江柳、卷边柳、沼柳、朝鲜柳中的至少两种;柳树的移栽密度为2株m2,柳树的间距为0.5~0.6m,移栽后浇水;其中湿生植物修复区卷边柳的移栽比例为70~80%,其余搭配移栽沼柳;中生植物修复区及旱生植物修复区松江柳的移栽比例为70~80%,其余搭配移栽朝鲜柳;步骤七,东方藨草匍匐茎引育:移栽东方藨草61~70日后,针对东方藨草母体分生出的匍匐茎,实施压枝处理,压枝位点为匍匐茎节点处。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