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_柏威塑胶五金制品(惠州)有限公司_201910327453.8 

申请/专利权人:柏威塑胶五金制品(惠州)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4-23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0026821B

主分类号:B23Q37/00

分类号:B23Q37/00;B23Q7/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19.11.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19#公开

摘要:本发明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包括机床,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上方的纵向加工机构,位于夹料座组件后侧的横向加工机构,位于机床前侧的多凸轮组件,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尾部的转角机构。纵向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组件、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横向加工机构包括气钻组件、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多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位于机床左端前侧的第二马达组件、左端与第二马达组件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在第四转轴中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设有一端套于第四转轴中的支撑架。本方案设计紧凑合理,空间、能源、时间的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节省了人工成本。

主权项:1.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包括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上方的纵向加工机构,位于夹料座组件后侧的横向加工机构,位于机床前侧的多凸轮组件,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尾部的转角机构;所述纵向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组件、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所述横向加工机构包括气钻组件、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所述多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位于机床左端前侧的第二马达组件、左端与第二马达组件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在第四转轴中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设有一端套于第四转轴中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右端的前侧;所述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床右端的纵向滑座、与纵向滑座结构匹配的纵向滑板、纵向滑板上端与纵向滑座上端通过第一拉簧连接,纵向滑板中向下固定所述第一马达组件,第一马达组件的钻头与夹料座组件的夹料头形成直角相对设置,纵向滑板下端靠多凸轮组件的角上设有横向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弯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接板一端上的横向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接板中部设有朝另一面的横向第三转轴,第一转接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横向设于所述第一凸轮的下侧,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套在机床侧面的纵向滑槽中;所述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夹料座组件的后侧横向与所述夹料头形成直角设置的横向滑块,所述气钻组件固定在横向滑块中,横向滑块设置在与之匹配的横向滑座上,横向滑座右侧固定在机床的后侧面,横向滑块底部向下设有一个穿入横向滑座中部横向滑槽中的滑杆,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弯杆的一端,第二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接板一端附近处第六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接板该端端部与第二拉簧一端连接,第二转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下面的第二支撑板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前侧,第二转接板的中部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与第二凸轮转动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纵向滑板下方的第一限位柱的中部连接,第一限位柱的下端固定在机床上;所述转角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夹料座组件的转动体尾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接板,与第三转接板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七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三弯杆,与第三弯杆另一端通过横向第八转轴转动连接的第四转接板,第四转接板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九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第九转轴位于第四转接板另一端的端部附近;所述第九转轴与所述第八转轴之间的所述第四转接板上横向设有支柱,支柱的端部与第三拉簧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右端附近的圆环中;第四转接板与第九转轴连接处设有向上弯折,将第四转接板分为长板和短板两部分;所述长板与短板的夹角范围为90度α180度,所述支柱设于长板中部,该短板端部设有一个横向短轴,短轴与第三凸轮转动连接。

全文数据: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五金加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背景技术现有的五金件加工设备虽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过程,比较传统的人工加工方式有很大的改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有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现有的一个工序一个机床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跟上订单的交货期要求,加工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以及能源成本的上升,必须打破现有的一个工序一个机床的生产模式,来一场新的变革。通过不断地实验与摸索,我们发明了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一个工序一个机床的生产模式不能跟上订单的交货期要求,也不能适应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的情况变化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包括机床,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上方的纵向加工机构,位于夹料座组件后侧的横向加工机构,位于机床前侧的多凸轮组件,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尾部的转角机构。所述纵向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组件、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所述横向加工机构包括气钻组件、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所述多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位于机床左端前侧的第二马达组件、左端与第二马达组件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在第四转轴中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设有一端套于第四转轴中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右端的前侧。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床右端的纵向滑座、与纵向滑座结构匹配的纵向滑板、纵向滑板上端与纵向滑座上端通过第一拉簧连接,纵向滑板中向下固定所述第一马达组件,第一马达组件的钻头与夹料座组件的夹料头形成直角相对设置,纵向滑板下端靠多凸轮组件的角上设有横向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弯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接板一端上的横向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接板中部设有朝另一面的横向第三转轴,第一转接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横向设于所述第一凸轮的下侧,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套在机床侧面的纵向滑槽中。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夹料座组件的后侧横向与所述夹料头形成直角设置的横向滑块,所述气钻组件固定在横向滑块中,横向滑块设置在与之匹配的横向滑座上,横向滑座右侧固定在机床的后侧面,横向滑块底部向下设有一个穿入横向滑座中部横向滑槽中的滑杆,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弯杆的一端,第二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接板一端附近处第六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接板该端端部与第二拉簧一端连接,第二转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下面的第二支撑板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前侧,第二转接板的中部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与第二凸轮转动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纵向滑板下方的第一限位柱的中部连接,第一限位柱的下端固定在机床上。进一步地,所述转角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夹料座组件的转动体尾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接板,与第三转接板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七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三弯杆,与第三弯杆另一端通过横向第八转轴转动连接的第四转接板,第四转接板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九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第九转轴位于第四转接板另一端的端部附近。进一步地,所述第九转轴与所述第八转轴之间的所述第四转接板上横向设有支柱,支柱的端部与第三拉簧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右端附近的圆环中。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接板与所述圆环之间的机床右端部设有一个横向第二限位柱,作为第四转接板受所述第三拉簧拉力转动的限位点。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接板与第九转轴连接处设有向上弯折,将第四转接板分为长板和短板两部分,长板与短板的夹角范围为90度α180度,所述支柱设于长板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滑板为L型,其长边水平设置,短边垂直设置,短边右侧设有一对马蹄形滑块。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滑座为L型,其短边水平设置,长边垂直设置,长边左侧设有一对纵向轨槽,纵向轨槽与所述马蹄形滑块结构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块为倒T字型块状结构,其纵向块固定所述气钻组件,其横向块在所述横向滑座的侧壁与横向滑槽之间滑动。纵向加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二马达组件启动,第一凸轮的凸出部顶着第三转轴,带动第一转接板以及第一弯杆向下牵引纵向滑板,带动第一马达组件的钻头对准夹料头上五金件进行自动加工,加工完成后,第一凸轮转离第三转轴,第一拉簧的拉力作用使纵向滑板上升回位,钻头离开五金件。转角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当纵向加工完成后,第三凸轮的凹部与第四转接板的短板转动连接时,第三凸轮的作用力小于第三拉簧拉力,第四转接板的长板受到第三拉簧的拉力作用,转动带动第三弯杆向下移动,使第七转轴带动第三转接板转动,进而使夹料座组件作90度转角,此时第四转接板碰触第二限位柱,第三转接板处于横向位置,夹料头将与五金件旋转90度。接着进行横向加工机构的工作过程。当横向加工完成后,参考图2所示,第三凸轮的凸出部与第四转接板的短板转动连接时,第三凸轮的作用力大于第三拉簧拉力,第四转接板的长板带动第三弯杆向上移动,使第七转轴带动第三转接板转动,进而使夹料座组件作90度转角,此时第三转接板处于纵向位置,实现转角复位。横向加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转角机构使五金件旋转90度后,第二凸轮的凸出部与第五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凸轮作用力大于第二拉簧的拉力,第二凸轮使第二转接板转动,牵引第二弯杆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滑块向前滑动,使气钻组件接触夹料头中的五金件自动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第二凸轮的凹轮部与第五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凸轮作用力小于第二拉簧的拉力,第二拉簧使第二转接板转动,牵引第二弯杆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滑块向后滑动,使气钻组件离开夹料头中的五金件退回原位。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一个工序一个机床的生产模式不能跟上订单的交货期要求,也不能适应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的情况变化的问题。本方案在夹料座组件的上侧设计了纵向加工机构,右侧设计了转角机构,前侧设计了多凸轮组件,后侧设计了横向加工机构,充分利用和节省了空间,设计紧凑合理,多凸轮组件组合了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共用一个第二马达组件,充分利用和节省了能源。将五金件的第一步进行向下加工比如钻孔,第二步进行90度转角,第三步再进行另一向前加工比如攻牙,这样一气呵成,加快了加工速度、节省了生产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马达转动多凸轮并结合拉簧配合,再带动各个传动部件,最终牵引滑动部件来移动加工钻头,这种方式的传动过程非常平稳,不会发生突变,移动精度高。总之,本方案设计紧凑合理,空间、能源、时间的利用率高,根据加工需要将钻头可替换成攻牙头或抛光头或倒角头或切削头等部件,配合自动上料机构后,可实现五金件的自动上料、自动加工及自动下料的全自动化加工过程,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节省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转角机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床,2-夹料座组件,3-多凸轮组件,4-第一马达组件,5-气钻组件,6-第二马达组件,7-第四转轴,8-第一凸轮,9-第二凸轮,10-第三凸轮,11-支撑架,12-纵向滑座,13-纵向滑板,14-第一拉簧,15-夹料头,16-第一转轴,17-第一弯杆,18-第一转接板,19-第二转轴,20-第三转轴,21-第一支撑板,22-纵向滑槽,23-横向滑块,24-横向滑座,25-滑杆,26-第二弯杆,27-第二转接板,28-第六转轴,29-第二拉簧,30-第二支撑板,31-第五转轴,32-第一限位柱,33-转动体,34-轴套,35-第三转接板,36-第七转轴,37-第三弯杆,38-第八转轴,39-第四转接板,40-第九转轴,41-支柱,42-第三拉簧,43-圆环,44-第二限位柱,45-长板,46-短板,47-短轴48-马蹄形滑块,49-纵向轨槽,50-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为了更容易理解本方案的内容,作如下定义:以观察者为参考,观察者面对图1图纸,内容中的前为图中离观察者近的部分,内容中的后为图中离观察者远的部分,内容中的左为图中位于观察者的左边部分,内容中的右为图中位于观察者的右边部分,内容中的上为图中位于观察者的上边部分,内容中的下为图中位于观察者的下边部分。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包括机床1,位于机床1右端夹料座组件2上方的纵向加工机构,位于夹料座组件2后侧的横向加工机构,位于机床1前侧的多凸轮组件3,位于机床1右端夹料座组件2尾部的转角机构。纵向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组件4、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横向加工机构包括气钻组件5、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多凸轮组件3至少包括位于机床1左端前侧的第二马达组件6、左端与第二马达组件6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7,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在第四转轴7中的第一凸轮8、第二凸轮9、第三凸轮10,第二凸轮9和第三凸轮10之间设有一端套于第四转轴7中的支撑架11,支撑架11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1右端的前侧。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床1右端的纵向滑座12、与纵向滑座12结构匹配的纵向滑板13、纵向滑板13上端与纵向滑座12上端通过第一拉簧14连接,纵向滑板13中向下固定第一马达组件4,第一马达组件4的钻头与夹料座组件2的夹料头15形成直角相对设置,纵向滑板13下端靠多凸轮组件3的角上设有横向第一转轴16,第一转轴16与第一弯杆17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弯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一转接板18一端上的横向第二转轴19转动连接,第一转接板18中部设有朝另一面的横向第三转轴20,第一转接板18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21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21横向设于第一凸轮8的下侧,第一支撑板21的另一端套在机床1侧面的纵向滑槽22中。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夹料座组件2的后侧横向与夹料头15形成直角设置的横向滑块23,气钻组件5固定在横向滑块23中,横向滑块23设置在与之匹配的横向滑座24上,横向滑座24右侧固定在机床1的后侧面,横向滑块23底部向下设有一个穿入横向滑座24中部横向滑槽图中未画出中的滑杆25,滑杆25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弯杆26的一端,第二弯杆26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接板27一端附近处第六转轴28转动连接,第二转接板27该端端部与第二拉簧29一端连接,第二转接板27的另一端与第二凸轮9下面的第二支撑板30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0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1前侧,第二转接板27的中部设有第五转轴31,第五转轴31与第二凸轮9转动连接,第二拉簧29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纵向滑板13下方的第一限位柱32的中部连接,第一限位柱32的下端固定在机床1上。转角机构包括一端与夹料座组件2的转动体33尾部转动体33尾部还设有轴套34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接板35,与第三转接板35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七转轴36转动连接的第三弯杆37,与第三弯杆37另一端通过横向第八转轴38转动连接的第四转接板39,第四转接板39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九转轴40转动连接第三凸轮10,第九转轴40位于第四转接板39另一端的端部附近。第九转轴40与第八转轴38之间的第四转接板39上横向设有支柱41,支柱41的端部与第三拉簧42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拉簧42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1右端附近的圆环43中。第四转接板39与圆环43之间的机床1右端部设有一个横向第二限位柱44,作为第四转接板39受第三拉簧42拉力转动的限位点。优选地,第四转接板39与第九转轴40连接处设有向上弯折,将第四转接板39分为长板45和短板46两部分,长板45与短板46的夹角范围为90度α180度,支柱41设于长板45中部,优选地,该短板46端部设有一个横向短轴47,短轴47与第三凸轮10转动连接。优选地,纵向滑板13为L型,其长边水平设置,短边垂直设置,短边右侧设有一对马蹄形滑块48。纵向滑座12为L型,其短边水平设置,长边垂直设置,长边左侧设有一对纵向轨槽49,纵向轨槽49与马蹄形滑块48结构匹配。可选地,横向滑块23为倒T字型块状结构,其纵向块固定气钻组件5,其横向块在横向滑座24的侧壁50与横向滑槽之间滑动。纵向加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二马达组件6启动,第一凸轮8的凸出部顶着第三转轴20,带动第一转接板18以及第一弯杆17向下牵引纵向滑板13,带动第一马达组件4的钻头对准夹料头15上五金件进行自动加工,加工完成后,第一凸轮8转离第三转轴20,第一拉簧14的拉力作用使纵向滑板13上升回位,钻头离开五金件。转角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当纵向加工完成后,第三凸轮10的凹部与第四转接板39的短板46转动连接时,第三凸轮10的作用力小于第三拉簧42拉力,第四转接板39的长板45受到第三拉簧42的拉力作用,转动带动第三弯杆37向下移动,使第七转轴36带动第三转接板35转动,进而使夹料座组件2作90度转角,此时第四转接板39碰触第二限位柱44,第三转接板35处于横向位置,夹料头15将与五金件旋转90度。接着进行横向加工机构的工作过程。当横向加工完成后,参考图2所示,第三凸轮10的凸出部与第四转接板39的短板46转动连接时,第三凸轮10的作用力大于第三拉簧42拉力,第四转接板39的长板45带动第三弯杆37向上移动,使第七转轴36带动第三转接板35转动,进而使夹料座组件2作90度转角,此时第三转接板35处于纵向位置,实现转角复位。横向加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转角机构使五金件旋转90度后,第二凸轮9的凸出部与第五转轴31转动连接,第二凸轮9作用力大于第二拉簧29的拉力,第二凸轮9使第二转接板27转动,牵引第二弯杆26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滑块23向前滑动,使气钻组件5接触夹料头15中的五金件自动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第二凸轮9的凹轮部与第五转轴31转动连接,第二凸轮9作用力小于第二拉簧29的拉力,第二拉簧29使第二转接板27转动,牵引第二弯杆26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横向滑块23向后滑动,使气钻组件5离开夹料头15中的五金件退回原位。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一个工序一个机床的生产模式不能跟上订单的交货期要求,也不能适应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的情况变化的问题。本方案在夹料座组件2的上侧设计了纵向加工机构,右侧设计了转角机构,前侧设计了多凸轮组件3,后侧设计了横向加工机构,充分利用和节省了空间,设计紧凑合理,多凸轮组件3组合了第一凸轮8、第二凸轮9、第三凸轮10,共用一个第二马达组件6,充分利用和节省了能源。将五金件的第一步进行向下加工比如钻孔,第二步进行90度转角,第三步再进行另一向前加工比如攻牙,这样一气呵成,加快了加工速度、节省了生产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马达转动多凸轮并结合拉簧配合,再带动各个传动部件,最终牵引滑动部件来移动加工钻头,这种方式的传动过程非常平稳,不会发生突变,移动精度高。总之,本方案设计紧凑合理,空间、能源、时间的利用率高,根据加工需要将钻头可替换成攻牙头或抛光头或倒角头或切削头等部件,配合自动上料机构图中未画出后,可实现五金件的自动上料、自动加工及自动下料夹料头内部还设有自动松开机构,图中未画出的全自动化加工过程,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节省了人工成本。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包括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上方的纵向加工机构,位于夹料座组件后侧的横向加工机构,位于机床前侧的多凸轮组件,位于机床右端夹料座组件尾部的转角机构;所述纵向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组件、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所述横向加工机构包括气钻组件、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所述多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位于机床左端前侧的第二马达组件、左端与第二马达组件转动连接的第四转轴,从左往右依次固定在第四转轴中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设有一端套于第四转轴中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右端的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床右端的纵向滑座、与纵向滑座结构匹配的纵向滑板、纵向滑板上端与纵向滑座上端通过第一拉簧连接,纵向滑板中向下固定所述第一马达组件,第一马达组件的钻头与夹料座组件的夹料头形成直角相对设置,纵向滑板下端靠多凸轮组件的角上设有横向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弯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接板一端上的横向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接板中部设有朝另一面的横向第三转轴,第一转接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横向设于所述第一凸轮的下侧,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套在机床侧面的纵向滑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动和传动机构包括位于夹料座组件的后侧横向与所述夹料头形成直角设置的横向滑块,所述气钻组件固定在横向滑块中,横向滑块设置在与之匹配的横向滑座上,横向滑座右侧固定在机床的后侧面,横向滑块底部向下设有一个穿入横向滑座中部横向滑槽中的滑杆,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弯杆的一端,第二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接板一端附近处第六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接板该端端部与第二拉簧一端连接,第二转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下面的第二支撑板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前侧,第二转接板的中部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与第二凸轮转动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纵向滑板下方的第一限位柱的中部连接,第一限位柱的下端固定在机床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夹料座组件的转动体尾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接板,与第三转接板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七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三弯杆,与第三弯杆另一端通过横向第八转轴转动连接的第四转接板,第四转接板另一端通过横向第九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第九转轴位于第四转接板另一端的端部附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转轴与所述第八转轴之间的所述第四转接板上横向设有支柱,支柱的端部与第三拉簧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床右端附近的圆环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接板与所述圆环之间的机床右端部设有一个横向第二限位柱,作为第四转接板受所述第三拉簧拉力转动的限位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接板与第九转轴连接处设有向上弯折,将第四转接板分为长板和短板两部分,长板与短板的夹角范围为90度α180度,所述支柱设于长板中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板为L型,其长边水平设置,短边垂直设置,短边右侧设有一对马蹄形滑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座为L型,其短边水平设置,长边垂直设置,长边左侧设有一对纵向轨槽,纵向轨槽与所述马蹄形滑块结构匹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块为倒T字型块状结构,其纵向块固定所述气钻组件,其横向块在所述横向滑座的侧壁与横向滑槽之间滑动。

百度查询: 柏威塑胶五金制品(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序合并加工设备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