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_上海福慧特泵业制造有限公司_201710599439.4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慧特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07-21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07461367B

主分类号:F04D31/00

分类号:F04D31/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24.06.11#专利申请权的转移;2019.01.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12.12#公开

摘要: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属于泵技术领域。包括泵体、端盖,泵体内设置转轴,转轴上固定左偏心块、右偏心块,转子通过左滑动轴承、右滑动轴承与左偏心块、右偏心块连接,泵体、转子之间构成第一密封容腔,第一密封容腔与进液口连通,转子内腔形成空气室,转子上设置一组排液通道,转轴上设置排液口、排液流道,转子上方设置与其外壁固定的隔板滑块,转轴上固定设置叶轮,叶轮与端盖、泵体之间构成叶轮吸水室,转轴的排液流道出口与叶轮吸水室连通,叶轮吸水室与出液口连通。上述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流量大、压力高、高含气量、高效率、高汽蚀性能、低噪音等优点,可实现大流量、高气液比例、高压力输送。

主权项:1.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包括配合连接的泵体1、端盖5,泵体1上设置进液口20、出液口22,其特征在于泵体1内设置转轴16,转轴16上固定设置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转子17两侧分别通过左滑动轴承17a、右滑动轴承17b与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配合连接,泵体1、转子17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2,第一密封容腔2与进液口20连通,转子17内腔掏空形成空气室21,转子17上设置一组排液通道15,排液通道15连通第一密封容腔2和空气室21,转轴16径向设置与空气室21连通的排液口14,转轴16轴向设置与排液口14连通的排液流道13,转子17上方设置与其外壁固定连接的隔板滑块3,隔板滑块3的前后两侧与泵体1往复滑动配合将第一密封容腔2分隔成两个容腔;右偏心块9后部的转轴16上固定设置叶轮4,叶轮4与端盖5、泵体1之间设置容腔构成叶轮吸水室6,转轴16的排液流道13出口与叶轮吸水室6连通,叶轮吸水室6与出液口22连通;所述转子(17)由固定在转轴(16)上的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带动在泵体(1)的第一密封容腔(2)内部来回摆动且转子(17)与泵体(1)不接触,从而完成吸排工作;左偏心块9a左侧设置与泵体1紧配连接的左配流盘7a,右偏心块9右侧设置与泵体1紧配连接的右配流盘7,左偏心块9a、转子17左侧与左配流盘7a之间间隙转动配合,右偏心块9、转子17右侧与右配流盘7之间间隙转动配合,隔板滑块3的左右两侧与左配流盘7a、右配流盘7往复滑动配合,泵体1、转子17、左配流盘7a、右配流盘7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2;转轴16的排液流道13内设有增压阀组,所述的增压阀组包括阀座12、阀座上盖10,阀座12左端与排液流道13上设置的挡圈挡接配合,阀座12右端与阀座上盖10左端挡接配合,阀座上盖10与排液流道13内壁螺接配合,阀座12、阀座上盖10内设置与排液流道13连通的通道,阀座12的通道内设置阀球11、弹簧23,阀球11、弹簧23弹性触接配合。

全文数据: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栗。【背景技术】_[0002]医疗消毒、卫生清洗领域采用纳米气泡,气泡纳米级大小直接决定消毒、清洗性能,气泡越小,消毒、清洗性能越好。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提高液体的气体容积率可采用:提高液体压力,提高气体液体接触面积。液体含气量和压力直接决定气泡纳米数量级。目前纳米气泡增压泵一般用漩涡泵。漩涡泵属于低比转速泵,它们具有体积小,小流量、高压力特点。其工作原理是:漩涡栗作为气液混输增压泵,再经过射流出口降压,气液混合液形成纳米气泡,形成气泡纳米级与输送液体含气量有直接关系。漩涡栗工艺的缺点是:作为增压泵漩涡泵具有一定气液混输功能,但气液比例低,在气液比例超过一定量时,漩涡泵易发生汽蚀,造成流量、压力失效。漩涡栗效率较低,一般只有20%_40%。采用叶片泵可以解决部分上述问题,叶片栗属于容积栗,效率高,可达95%以上。叶片栗具有一定气液混输功能,但其叶片与定子直接接触,噪声大、产生叶片发热磨损现象,特别是含高气液比例时,叶片磨损严重,且污染输送介质。【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杲的技术方案,其具有体积小、流量大、压力高、高含气量、高效率、高汽蚀性能、低噪音等优点。[0004]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栗,包括配合连接的泵体、端盖,泵体上设置进液口、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栗体内设置转轴,转轴上固定设置左偏心块、右偏心块,转子两侧分别通过左滑动轴承、右滑动轴承与左偏心块、右偏心块配合连接,,栗体、转子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第一密封容腔与进液口连通,转子内腔掏空形成空气室,转子上设置一组排液通道,排液通道连通第一密封容腔和空气室,转轴径向设置与空气室连通的排液口,转轴轴向设置与排液口连通的排液流道,转子上方设置与其外壁固定连接的隔板滑块,隔板滑块两侧与泵体往复滑动配合将第一密封容腔分隔成两个容腔;右偏心块后部的转轴上固定设置叶轮,叶轮与端盖、泵体之间设置容腔构成叶轮吸水室,转轴的排液流道出口与叶轮吸水室连通,叶轮吸水室与出液口连通。[0005]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其特征在于左偏心块左侧设置与泵体紧配连接的左配流盘,右偏心块右侧设置与杲体紧配连接的右配流盘,左偏心块、转子左侧与左配流盘之间间隙转动配合,右偏心块、转子右侧与右配流盘之间间隙转动配合,隔板滑块两侧与左配流盘、右配流盘往复滑动配合,栗体、转子、左配流盘、右配流盘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0006]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其特征在于栗体内设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泵体转动配合,转轴左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LUUU」所还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栗,其特征在于转轴的排液流道内增压阀组,所述的增压阀组包括阀座、阀座上盖,阀座左端与排液流道上设置的挡圈挡接配合,阀座右端与阀座上盖左端挡接配合,阀座上盖与排液流道内壁螺接配合,阀座、阀座上盖内设置与排液流道连通的通道,阀座的通道内设置阀球、弹簧,阀球、弹簧弹性触接配合。[0008]上$—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流量大、压力高、高含气量、高效率、高汽蚀性能、低噪音等优点,可实现大流量、高气液比例、高压力输送。【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发明沿图1中A-A向剖视图;[0011]图3为本发明沿图1中B—响剖视图;[0012]图4为本发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5为本发明沿图4中C-C向剖视图;[00M]图6为本发明图4中的D部放大图;[0015]图中:1-栗体、2-第一密封容腔、3-隔板滑块、4-叶轮、5-端盖、6-叶轮吸水室、7-右配流盘、7a_左配流盘、8-弟一轴承、9-右偏心块、9a-左偏心块、10_阔座上盖、11-阔球、12_阀座、13-排液流道、14-排液口、15-排液通道、16-转轴、17-转子、17a-左滑动轴承、17b-右滑动轴承、18-传动轴、19-第一轴承、20-进液口、21-空气室、22-出液口、2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001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7]如图所示,该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包括配合连接的栗体1、端盖5,栗体1上设置进液口20、出液口22,泵体1内设置转轴16,转轴16上固定设置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转子17两侧分别通过左滑动轴承17a、右滑动轴承17b与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配合连接,栗体1、转子17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2,第一密封容腔2与进液口20连通,转子17内腔掏空形成空气室21,转子17上设置一组排液通道15,排液通道15连通第一密封容腔2和空气室21,转轴16径向设置与空气室21连通的排液口14,转轴16轴向设置与排液口14连通的排液流道13,转子17上方设置与其外壁固定连接的隔板滑块3,隔板滑块3两侧与泵体1往复滑动配合将第一密封容腔2分隔成两个容腔;右偏心块9后部的转轴16上固定设置叶轮4,叶轮4与端盖5、栗体1之间设置容腔构成叶轮吸水室6,转轴16的排液流道13出口与叶轮吸水室6连通,叶轮吸水室6与出液口22连通。左偏心块9a左侧设置与泵体1紧配连接的左配流盘7a,右偏心块9右侧设置与泵体1紧配连接的右配流盘7,左偏心块9a、转子17左侧与左配流盘7a之间间隙转动配合,右偏心块9、转子17右侧与右配流盘7之间间隙转动配合,隔板滑块3两侧与左配流盘7a、右配流盘7往复滑动配合,泵体1、转子17、左配流盘7a、右配流盘7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2。泵体1内设置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8,转轴16通过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8与泵体1转动配合,转轴16左端与传动轴18固定连接,传动轴18与电机配合连接。转轴16的排液流道13内增压阀组,所述的增压阀组包括阀座12、阀座上盖10,阀座12左端与排液流道13上设置的挡圈挡接配合,阀座12右端与阀座上盖1〇左端挡接配合,阀座上盖10与排液流道13内壁螺接配合,阀座12、阀座上盖10内设置与排液流道I3连通的通道,阀座I2的通道内设置阀球11、弹簧23,阀球11、弹簧23弹性触接配合。[0018]转子17由固定在转轴16上的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带动在泵体1的第一密封容腔2内部来回摆动且转子I7与栗体1不接触,从而完成吸排工作,达到增压目的。隔板滑块3在泵体1内部往复滑动,转子17通过左滑动轴承17a、右滑动轴承17b支撑。介质在第一密封容腔2增压后到达空气室21内,经过转轴16上排液口14、排液流道13,增压到一定压力后,打开转轴16上设置的增压阀组;液体经过增压阀组出口进入漩涡叶轮吸水室6,具有压力液体在叶轮4搅拌增压下完成输送介质工作。[0019]考虑到漩涡泵汽蚀性能差、效率低;叶片泵叶片磨损严重污染介质、噪声大、输送介质含气率低的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无接触转子17、叶轮4结构,提高泵抗汽蚀性能,实现大流量、高气液比例、低噪音、高效率。考虑到转子17在吸排过程中存在瞬时回流,特别是在有空气介质输送时候,由于气体泄漏速度比液体快,造成增压性能急剧下降,采用在在转子17上开设排液通道15,转子17处于排液关死点位置,排液通道15被泵体1密封,消除回流现象。考虑到气液混输过程气体充分溶解问题,空气室21内气液介质在转轴16带动下,进行二级混合,同时消除因转子17摆动造成介质脉动问题;通过叶轮4高速旋转,气液介质完成三级混合,同时介质在离心力作用下,进行二级增压,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气体溶解率。考虑到泵对介质含气量工况适应性的问题,采用转轴16上设置增压阀组,在保证压力到达所需压力时候,增压阀组才可以打开,确保增压压力,达到液体所需溶解率。[0020]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1.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包括配合连接的泵体(1、端盖5,泵体(1上设置进液口(20、出液口(22,其特征在于栗体⑴内设置转轴(I6,转轴(16上固定设置左偏心块9a、右偏心块9,转子(17两侧分别通过左滑动轴承(17a、右滑动轴承(17b与左偏心块©a、右偏心块9配合连接,泵体(1、转子(17之间设置谷腔构成第一密封谷fe2,弟一密封容腔⑵与进液口(20连通,转子17内腔掏空形成空气室21,转子17上设置一组排液通道(15,排液通道15连通第一密封容腔2和空气室21,转轴(16径向设置与空气室(21连通的排液口(14,转轴(16轴向设置与排液口(14连通的排液流道(13,转子17上方设置与其外壁固定连接的隔板滑块3,隔板滑块3两侧与泵体(1往复滑动配合将第一密封容腔(2分隔成两个容腔;右偏心块9后部的转轴(16上固定设置叶轮4,叶轮⑷与端盖⑸、泵体⑴之间设置容腔构成叶轮吸水室⑹,转轴(16的排液流道13出口与叶轮吸水室6连通,叶轮吸水室6与出液口(2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栗,其特征在于左偏心块9a左侧设置与泵体(1紧配连接的左配流盘7a,右偏心块9右侧设置与泵体(1紧配连接的右配流盘7,左偏心块9a、转子(17左侧与左配流盘7a之间间隙转动配合,右偏心块9、转子(17右侧与右配流盘7之间间隙转动配合,隔板滑块3两侧与左配流盘7a、右配流盘⑺往复滑动配合,泵体(1、转子(17、左配流盘7a、右配流盘⑺之间设置容腔构成第一密封容腔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栗,其特征在于栗体(1内设置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⑻,转轴(16通过第—轴承(19、第二轴承⑻与泵体⑴转动配合,转轴16左端与传动轴18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其特征在于转轴U6的排液流道13内增压阀组,所述的增压阀组包括阀座(12、阀座上盖(1〇,阀座(12左端与排液流道13上设置的挡圈挡接配合,阀座(12右端与阀座上盖(10左端挡接配合,阀座上盖(1〇与排液流道(13内壁螺接配合,阀座(12、阀座上盖1〇内设置与排液流道(1¾连通的通道,阀座12的通道内设置阀球11、弹簧23,阀球11、弹簧23弹性触接配合。

百度查询: 上海福慧特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接触纳米气泡微泵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