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_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201910389803.3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公开(公告)号:CN110049413B

主分类号:H04R9/02

分类号:H04R9/02;H04R9/04;H04R9/06;H04R1/2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4#授权;2019.08.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23#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包括本体、第一膜片、第一音圈、第二膜片、第二音圈、第一磁气回路组件、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和弹片;本体具有基板部和环形部,基板部设第一通孔,第一磁气回路组件整体呈环状结构,第一磁气回路组件对应基板部的环形凹槽装设,弹片对应第一通孔装设,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上,第二膜片设置于基板部的后端,第二膜片与弹片之间形成后腔,第二磁气回路组件位于后腔内;其内部分隔形成中高音室和低音室,使得喇叭同时输出低频和中高频声音效果,使得声音更有层次感,尤其是,通过将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使得第二磁气回路随着音乐运动来达到低频振动效果,丰富喇叭的低频的量感。

主权项:1.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第一膜片、第一音圈、第二膜片、第二音圈、第一磁气回路组件、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和弹片;所述本体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和环形部围合形成前腔,所述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基板部的前侧表面对应第一通孔周围一体往后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整体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对应环形凹槽装设,所述第一膜片连接于第一音圈且第一音圈悬于后前腔内,所述第一膜片的周缘通过第一铜环压抵于环形部的前端;所述弹片对应第一通孔装设,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上,所述第二膜片设置于基板部的后端,所述第二膜片的周缘通过第二铜环压抵于基板部的后端;所述第二膜片与弹片之间形成后腔,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位于后腔内,所述第二音圈设置于第二膜片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音圈悬于后腔内;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包括第二盆架、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所述第二盆架装设于弹片上,所述第二盆架具有后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装设于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盆架、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均具有沿中心依次正对贯通的透气孔。

全文数据: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喇叭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背景技术如图1所示,现有的单磁路单膜片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一般包括外壳81、磁铁82、华司83、膜片84、音圈85和护盖86,所述磁铁82、华司83和膜片84均装设于外壳81上,所述音圈85与膜片84连接,护盖86罩设于外壳的外侧且膜片84位于护盖86与外壳81之间。这种单磁路单膜片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在使用时,不同把音乐中的低频、高频很好地区分开,,影响了喇叭输出声音的音质。还有,现有的喇叭一般不具备振动效果,导致声音动态差;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的耳机喇叭有的只有振动喇叭,有的只有双膜片喇叭,其能够呈现的音效单一,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内部分隔形成中高音室和低音室,使得喇叭同时输出低频和中高频声音效果,使得声音更有层次感,尤其是,通过将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使得第二磁气回路随着音乐运动来达到低频振动效果,丰富喇叭的低频的量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包括有本体、第一膜片、第一音圈、第二膜片、第二音圈、第一磁气回路组件、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和弹片;所述本体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和环形部围合形成前腔,所述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基板部的前侧表面对应第一通孔周围一体往后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整体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对应环形凹槽装设,所述第一膜片连接于第一音圈且第一音圈悬于后前腔内;所述弹片对应第一通孔装设,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上,所述第二膜片设置于基板部的后端,所述第二膜片与弹片之间形成后腔,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位于后腔内,所述第二音圈设置于第二膜片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音圈悬于后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处还装设有第一盆架,所述第一盆架与基板部连接并位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盆架与弹片的前端面之间围成有位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前方的让位腔,所述第一盆架上设置有贯通让位腔与前腔的第二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处完全敞开,或者,于第二通孔处覆设有第一调音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部的周缘连接有分频器,所述分频器位于第一膜片的前方,所述分频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前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部的周缘连接有第一护盖,所述第一护盖位于第一膜片的前方,所述分频器设置于第一护盖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一护盖上设置有贯通第三通孔与前腔的第四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通孔处完全敞开,或者,于第四通孔处覆设有第二调音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膜片的周缘通过第一铜环压抵于环形部的前端,所述第二膜片的周缘通过第二铜环压抵于基板部的后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部的后端连接有第二护盖,所述第二护盖位于第二膜片的后方,所述第二护盖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五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包括第二盆架、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所述第二盆架装设于弹片上,所述第二盆架具有后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装设于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盆架、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均具有沿中心依次正对贯通的透气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后端的支架,所述外壳具有前述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的后端往下凸设有第一筒体部;所述支架呈中空结构,所述支架的前侧内周缘一体往前延伸形成有第二筒体部,所述支架的前端表面于第二筒体部的外围形成有第一安装位,所述支架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适配于第一安装位上,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前端面与基板部的后端面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弹片、第一盆架两者的周缘均对应间隙装设;所述支架的后侧内周缘一体往后延伸形成有第三筒体部,所述支架的后端表面于第三筒体部的外围形成有第二安装位,所述支架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二膜片适配于第二安装位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双磁气回路组件搭配双膜片和双音圈的组合并双膜片朝向不同侧,使得喇叭内部分隔形成中高音室和低音室,使得喇叭同时输出低频和中高频声音效果,使得声音更有层次感,尤其是,通过将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使得第二磁气回路随着音乐运动来达到低频振动效果,丰富喇叭的低频的量感;其次是,通过分频器的设计,进一步使得音色层次感分明,增强音质效果;再者是,通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磁路内,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喇叭振动时形成对称的气流,改善灵敏度,可进一步提高后续耳机成品的发音品质;其中,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处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灵活选择是否覆设相应的调音网,以及,选择不同材质及性能参数的调音网。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本体101、基板部102、环形部103、前腔104、第一通孔105、环形凹槽11、外壳12、支架121、第二筒体部122、第一安装位123、第三筒体部13、第一筒体部20、第一膜片21、第一音圈22、第一铜环30、第二膜片31、第二音圈32、第二铜环41、第一华司42、第一磁铁51、第二盆架511、安装腔512、台阶部52、第二磁铁53、第二华司54、透气孔60、弹片61、后腔62、让位腔63、固定环71、第二护盖711、第五通孔72、第一盆架721、第二通孔722、第一调音网73、分频器731、第三通孔74、第一护盖741、第四通孔742、第二调音网81、外壳82、磁铁83、华司84、膜片85、音圈86、护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包括有本体10、第一膜片20、第一音圈21、第二膜片30、第二音圈31、第一磁气回路组件、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和弹片60,其中:所述本体10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101和环形部102,所述基板部101和环形部102围合形成前腔103,所述基板部101上开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101两侧及前腔103的第一通孔104,所述基板部101的前侧表面对应第一通孔104周围一体往后凹设有环形凹槽105,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整体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对应环形凹槽105装设,所述第一膜片20连接于第一音圈21且第一音圈21悬于后前腔103内,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包括前后依次叠设的第一华司41和第一磁铁42;所述弹片60对应第一通孔104装设,优选地,弹片60可以为合金弹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弹片,在此不限定。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60上,所述第二膜片30设置于基板部101的后端,所述第二膜片30与弹片60之间形成后腔61,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位于后腔61内,所述第二音圈31设置于第二膜片30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音圈31悬于后腔6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部101的后端连接有第二护盖71,所述第二护盖71位于第二膜片30的后方,所述第二护盖71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五通孔7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04处还装设有第一盆架72,所述第一盆架72与基板部101连接并位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盆架72与弹片60的前端面之间围成有位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前方的让位腔62,所述第一盆架72上设置有贯通让位腔721与前腔103的第二通孔7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721处完全敞开,或者,于第二通孔721处覆设有第一调音网722,优选地,第一调音网722为阻尼件。所述环形部102的周缘连接有分频器73,所述分频器73位于第一膜片20的前方,所述分频器73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三通孔731,所述第三通孔731连通前腔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102的周缘连接有第一护盖74,所述第一护盖74位于第一膜片20的前方,所述分频器73设置于第一护盖74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一护盖74上设置有贯通第三通孔731与前腔103的第四通孔7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孔741处完全敞开,或者,于第四通孔741处覆设有第二调音网742,优选地,第二调音网742也为阻尼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调音网722和第二调音网742的疏密度、厚度和材质等来改变喇叭振动时形成对称的的气流,改善灵敏度,也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磁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20的周缘通过第一铜环22压抵于环形部102的前端,所述第二膜片30的周缘通过第二铜环32压抵于基板部101的后端。优选地,第一膜片20的周缘夹设于第一护盖74的周缘与第一铜环22之间,第二膜片30的周缘夹设于第二护盖71的周缘与第二铜环32之间。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包括第二盆架51、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53,所述第二盆架51装设于弹片60上,优选地,弹片60通过固定环63与第二盆架51连接。所述第二盆架51具有后端开口的安装腔511,所述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53前后叠设后装设于安装腔511内,所述第二音圈31共同围绕于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53两者的外围。所述第二盆架51、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53均具有沿中心依次正对贯通的透气孔54,优选地,所述透气孔54分别连通前腔103和后腔61。优选地,所述第二盆架51自后往前伸入于弹片60的弹片安装孔内且第二盆架51伸入让位腔721内,所述第二盆架51的前端面形成有台阶部512,所述台阶部512抵于弹片60的后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包括有外壳11和设置于外壳11后端的支架12,所述外壳11具有前述基板部101和环形部102,所述基板部101的后端往下凸设有第一筒体部13;所述支架12呈中空结构,所述支架12的前侧内周缘一体往前延伸形成有第二筒体部121,所述支架12的前端表面于第二筒体部121的外围形成有第一安装位122,所述支架12与外壳11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13适配于第一安装位122上,所述第二筒体部121的前端面与基板部101的后端面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弹片60、第一盆架72两者的周缘均对应间隙装设;所述支架12的后侧内周缘一体往后延伸形成有第三筒体部123,所述支架12的后端表面于第三筒体部123的外围形成有第二安装位,所述支架12与外壳11连接,所述第二膜片30适配于第二安装位上。接下来大致说明下工作原理:接通信号后,分频器73按电路分配信号,其中一部分信号通过第一音圈21和第一磁铁42的磁力线相切,从而带动第一膜片20上下移动而发声;另一部分信号通过第二音圈31和第二磁铁52的磁力线相切,从而带动第二膜片30上下移动而发声,由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固定于弹片60上,因此随着膜片上下移动而一起振动。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双磁气回路组件搭配双膜片和双音圈的组合并双膜片朝向不同侧,使得喇叭内部分隔形成中高音室和低音室,使得喇叭同时输出低频和中高频声音效果,使得声音更有层次感,尤其是,通过将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使得第二磁气回路随着音乐运动来达到低频振动效果,丰富喇叭的低频的量感;其次是,通过分频器的设计,进一步使得音色层次感分明,增强音质效果;再者是,通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磁路内,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喇叭振动时形成对称的气流,改善灵敏度,可进一步提高后续耳机成品的发音品质;其中,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处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灵活选择是否覆设相应的调音网,以及,选择不同材质及性能参数的调音网。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第一膜片、第一音圈、第二膜片、第二音圈、第一磁气回路组件、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和弹片;所述本体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和环形部围合形成前腔,所述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基板部的前侧表面对应第一通孔周围一体往后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整体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气回路组件对应环形凹槽装设,所述第一膜片连接于第一音圈且第一音圈悬于后前腔内;所述弹片对应第一通孔装设,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装设于弹片上,所述第二膜片设置于基板部的后端,所述第二膜片与弹片之间形成后腔,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位于后腔内,所述第二音圈设置于第二膜片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音圈悬于后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处还装设有第一盆架,所述第一盆架与基板部连接并位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盆架与弹片的前端面之间围成有位于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前方的让位腔,所述第一盆架上设置有贯通让位腔与前腔的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处完全敞开,或者,于第二通孔处覆设有第一调音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周缘连接有分频器,所述分频器位于第一膜片的前方,所述分频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前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周缘连接有第一护盖,所述第一护盖位于第一膜片的前方,所述分频器设置于第一护盖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一护盖上设置有贯通第三通孔与前腔的第四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处完全敞开,或者,于第四通孔处覆设有第二调音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的周缘通过第一铜环压抵于环形部的前端,所述第二膜片的周缘通过第二铜环压抵于基板部的后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的后端连接有第二护盖,所述第二护盖位于第二膜片的后方,所述第二护盖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五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气回路组件包括第二盆架、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所述第二盆架装设于弹片上,所述第二盆架具有后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装设于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盆架、第二磁铁和第二华司均具有沿中心依次正对贯通的透气孔。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后端的支架,所述外壳具有前述基板部和环形部,所述基板部的后端往下凸设有第一筒体部;所述支架呈中空结构,所述支架的前侧内周缘一体往前延伸形成有第二筒体部,所述支架的前端表面于第二筒体部的外围形成有第一安装位,所述支架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适配于第一安装位上,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前端面与基板部的后端面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弹片、第一盆架两者的周缘均对应间隙装设;所述支架的后侧内周缘一体往后延伸形成有第三筒体部,所述支架的后端表面于第三筒体部的外围形成有第二安装位,所述支架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二膜片适配于第二安装位上。

百度查询: 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