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脊柱侧弯矫正器_广州市新苗科技有限公司_201810551789.8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5-31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公开(公告)号:CN108542567B

主分类号:A61F5/01

分类号:A61F5/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8#授权;2018.10.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9.18#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矫正器,涉及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可穿戴医疗器械,解决现有同时包围人体的两侧的硬质矫正器不利于肌肉重建,导致肌肉萎缩的问题;而现有柔性的矫正器矫正压力大小不够,矫正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脊柱侧弯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框体,矫正器框体上设置压力释放孔,矫正器框体具有与人体单边适配的槽形结构,矫正器框体的两侧之间形成开口,开口处设置至少一条调压带,开口之间还可设置辅助带,压力释放孔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位置。脊柱侧弯矫正器减少了对病人的固定,矫正压力为柔性施加,脊柱关节和肌肉能在活动中矫形,避免肌肉萎缩,利于重建人体形态、生理功能,保证矫正效果。

主权项:1.脊柱侧弯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框体1,矫正器框体1上设置压力释放孔12,其特征在于:矫正器框体1具有与人体单边适配的槽形结构11,矫正器框体1的横截面呈U形,矫正器框体1的两侧之间形成开口,开口处设置至少一条调压带2,调压带2用于直接对脊柱凸侧施加矫正压力,压力释放孔12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压力释放孔12对应高度处设置有调压带2。

全文数据:脊柱侧弯矫正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脊柱矫形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用于对脊柱侧弯变形进行矫形的矫正器。背景技术[0002]脊柱侧弯是脊椎骨之间或之内不正常的变形,既在正面有过多的弯曲,又在不当的方向上绕竖直轴的转动太大。从形态上说,脊柱侧弯是相对于脊柱正常中心线明显的侧向弯曲,可分为C型弯曲和S型弯曲。脊柱侧弯可通过穿戴矫正器进行矫形。[0003]现有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硬质的矫正器,第二类为柔性的矫正器。第一类矫正器包括硬质的矫正器本体,矫正器本体可容纳人体双侧;矫正器本体对应于人体背部处设置开口,以实现穿戴和脱取,开口两侧设置连接带,保证穿戴的稳固,同时辅助矫正器本体施加矫正压力。第二类矫正器主要由不同功能的连接带组成,连接带为柔性带,分别穿戴于人体的肩部、腰部、腹股部,通过连接带斜拉产生的矫正压力对脊柱侧弯实现矫正。[0004]第一类矫正器同时包围人体的两侧,通过“三点力”矫正原理对脊柱进行矫形,促进脊柱恢复正常。矫正器本体的矫正方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矫正器本体的内侧设置压力区和释放孔,第二种是在矫正器本体的内侧设置凸出的施力件和释放孔,通过压力区和施力件对脊柱凸侧进行施加矫正压力。[0005]对于第一种矫正方式,公告号为CN202665763U,公告日为2013年1月16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脊柱侧弯矫形器呈无肩带背心状,设有胸腰区及骨盆区,胸腰区上设有释放孔,胸腰区和骨盆区上设有压力区和前开口,前开口两侧设有彼此匹配的调节带,胸腰区上端设有乳房开口区,压力区和释放孔以外的部位设有透气孔。根据该申请说明书第[0014]和第[0015]段可知,脊柱侧弯矫形器通过压力区对患者脊柱凸侧施力,位于脊柱凹侧的释放孔释放压力,促进脊柱恢复垂直状态。脊柱侧弯矫形器的前开口和调节带,用于根据患者体型调节穿戴松紧程度。公告号为CN205007084U,公告日为2016年2月3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脊柱侧弯矫形本体和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可拆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脊柱侧弯矫形本体的一侧端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脊柱侧弯矫形本体的另一侧端部,脊柱侧弯矫形本体上一侧设置有压力施加凹形区,另一侧设置有与压力施加凹形区相对应的压力释放开口。连接部用于使脊柱侧弯矫形本体形成桶状并固定于人体,避免脊柱侧弯矫形器滑落。脊柱侧弯矫形器对侧弯脊柱的矫正依赖于脊柱侧弯矫形本体的自身的形状实现,所以,脊柱侧弯矫形本体的内侧还设置抗旋转压垫。[0006]对于第二种矫正方式,矫正器本体的内侧设置凸出的施力件对脊柱凸侧施力。公告号为CN2〇533犯34U,公告日为2016年6月29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包括至少两个活动组件连接而成的主体,活动组件上设置向主体内侧凸出的压点。活动组件之间通过活页方式连接,主体两端之间通过铰链相互扣合,相互扣合之处设置有连接带孔,主体相互扣合后通过连接带固定。压点上还可以设有微调件,微调件与主体相连,可进一步增强矫形效果。公告号为CN204521079U,公告日为2015年8月5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囊式脊柱侧弯矫正器,包括开放式套壳和粘贴于开放式套壳的后部内侧的气囊装置,开放式套壳的前方设有开放口,开放口处设有扣带。开放式套壳用于脊柱侧弯矫正,开放式套壳内侧的气囊装置用于调节压力大小;扣带为固定带,确保开放式套壳穿戴的稳固。公告号CN204931927U,公告日2016年1月6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由塑性材料制成的矫形器本体,矫形器本体呈上下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矫形器本体后部设置设有开口,开口位置设置束带,矫形器本体内内侧设有压力垫。上述三个方案中的微调件、气囊装置和压力垫均为对脊柱凸侧施加压力的施力件。[0007]第一类矫正器包括硬质的矫正器本体,能较准确地施加足够的矫正压力,具有受力比较好的优点。但也存在严重的缺点,首先是矫正器本体同时包围整个身体,即同时包围脊柱凸侧和脊柱凹侧,再施加矫正压力。矫正器本体将病人的脊柱椎体的关节及其肌肉韧带都固定,脊柱椎体的关节及其肌肉軔带都不活动,特别是在受力点的位置,这会产生擦伤、压伤,造成严重的穿戴难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脊柱侧弯矫正需要通过人体活动使脊柱椎体关节及其肌肉軔带在运动中实现矫正,但第一类矫正器的矫正器本体在受力比较好的同时,也却严重限制了人体活动,这显著影响了矫正效果。而且,硬质的矫正器本体还不利于肌肉重建,导致肌肉萎缩,造成病人无法长期坚持穿戴,这也是业界使用第一类矫正器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脊柱侧弯矫正压力的施力件为矫正器本体上的凹形区,或者为矫正器本体内侧设置的诸如微调件、气囊装置或压力垫的施力件,矫正压力施加位置相对矫正器本体始终固定,矫正器本体偏移必然造成矫正压力的偏移。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5339234U公开的可上下活动的矫形支具方案中,肢体活动可能造成矫正器本体竖向或旋转位移,导致矫正压力偏移,影响矫正效果。最后,矫正压力由硬质的矫正器本体提供,矫正压力的位置、方向不能调整,矫正压力的大小难以调整;实际使用中,矫正压力的调压周期较长,存在难以在治疗期间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调整矫正压力的问题。[0008]第二类矫正器通过连接带对脊柱凸侧施加矫正压力。例如公告号为CN200963211Y,公告日为2〇07年10月24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创伤脊柱侧弯矫形装置。该装置由前导梁、肩带,后导梁、腋带、腰带,矫形梁、矫形板、侧导梁组成。肩带、腋带及腰带将前导梁、后导梁、侧导梁连成一个桶形架,套着矫形板的矫形梁永螺钉固定在侧导梁和后导梁。该装置在脊柱弯曲处加压,逐渐使侧弯反向变形,以矫正脊柱,使侧弯脊柱复位。公告号为US2〇1403〇3535Al,公告日为2〇14年10月9日的专利也公开了类似的一种柔性的脊柱侧弯矫正器。[0009]第二类矫正器柔性施加矫正压力,穿戴后对患者的束缚点位相对较少,不存在造成肌肉萎缩并发症的问题,但是存在矫正压力大小偏小的问题,还存在矫正压力位置和方向不准确的不足,脊柱侧弯矫形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从结构上看,柔性的连接带不能像硬质的矫正器本体那样施加矫正压力,需要通过施力位置的上下两侧斜拉施力,即一般通过肩颈部和腹股沟部的连接带斜拉配合对脊柱凸侧进行施压,两个斜拉力往往比矫正压力大几倍才能达到矫正效力,这导致连接带的受力大,增大对身体的束缚,对人体肩颈部和腹股沟部的压力很大,而人体肩颈部和腹股沟部的软组织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长期穿戴造成病人难以忍受的问题。为了适合长期穿戴,需要降低两个方向的斜拉力,从而导致矫正压力大小不够的问题。而且,连接带穿戴后稳固性差,加之连接带本身受力较大,容易随肢体活动出现位移,造成矫正压力位置、大小和方向出现变化。从矫正压力的作用方式来看,矫正压力实质为两个方向的连接带的斜拉力的合力,具体为肩颈部和腹股沟部的连接带的斜拉力的合力,由于连接带的斜拉力大,容易位移和变化,而任一斜拉力的大小、方向的变化都会使矫正压力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导致矫正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出现矫正压力改变的现象。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第二类矫正器的矫正压力的调整频率高,一般为一天一次,但是由于矫正器的自身为柔性结构,所以即使这样高频地调整,仍然无法保证矫正压力大小的稳定,也无法保证矫正压力位置和方向的准确。[0010]无论是第一类矫正器,还是第二类矫正器,矫正治疗周期均较长,一般为2至5年。两类矫正器每天穿戴时间超过20小时,矫正对象多为10至15岁、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所以矫正器的设计及使用不仅需要考虑矫正效果,还要考虑矫正对象生长发育的现实需求。第一类矫正器的受力比较好,但是过度限制人体活动,不利于肌肉重建,导致肌肉萎缩,不能长期穿戴。第二类矫正器不存在导致肌肉萎缩的问题,但是矫正压力大小不够、方向和位置不稳定准确,矫正效果并不理想。发明内容[0011]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正器,解决现有同时包围人体的两侧的硬质矫正器不利于肌肉重建,导致肌肉萎缩的问题;而现有柔性的矫正器矫正压力大小不够,方向和位置不稳定准确,矫正效果不理想的问题。[0012]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脊柱侧弯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框体,矫正器框体上设置压力释放孔,矫正器框体具有与人体单边适配的的槽形结构,矫正器框体的两侧之间形成开口,开口处设置至少一条调压带,所述压力释放孔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位置。[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矫正器框体由硬质材料或者弹性材料制成。[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矫正器框体的上侧设置肩部固定带。由于人体的胸椎呈倒三角形,为了避免人体运动过大导致矫正器框体下滑的现象,矫正器框体的上侧设置肩部固定带。将肩部固定带直拉或斜拉至肩部,避免矫正器框体下滑。肩部固定带优选由无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肩部固定带上最好设置长度调节结构。[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槽形结构最宽处可包围人体腰围圆周角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〇[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调压带为一根或两根,矫正器框体的开口之间还设置至少一根辅助带。具体的,所述调压带为一根,调压带的上下侧分别设置一根辅助带。[0017]进一步的是:所述调压带和辅助带均由柔性材料制成。[0018]进一步的是:所述调压带和辅助带上还分别设置长度调节结构。长度调节结构为用于调整辅助带和调压带连接后的总长度的结构,例如为日字扣。[0019]进一步的是:所述调压带和辅助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矫正器框体的开口一侧,辅助带和调压带的另一端均可断开式连接于矫正器框体的开口另一侧。[0020]可断开式连接是指辅助带和调压带的非固定端,即活动端,可与矫正器框体的开口一侧连接,也可与矫正器框体该侧断开,使槽形结构呈开放状,实现脊柱侧弯矫正器的穿脱并保证穿戴的稳固。例如,所述可断开式连接为插扣连接、锁扣连接或魔术贴连接。[0021]具体的,所述矫正器框体的开口一侧固定连接辅助带,矫正器框体的开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插扣,辅助带的活动端设置与适配的插舌;所述矫正器框体的开口一侧固定连接调压带,矫正器框体的开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插扣,调压带的活动端设置与适配的插舌。[0022]具体的,所述压力释放孔为一个,压力释放孔的中心与调压带位于同一高度。[0023]进一步的是:所述调压带和或辅助带的内侧分别设置压力检测装置。[0024]具体的,所述矫正器框体由聚乙烯高分子材料制成。[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矫正器框体的槽形结构仅贴合人体的单边,调压带位于人体相对矫正器框体的一侧,并通过矫正器框体的反拉对脊柱凸侧施加矫正压力,矫正压力为柔性施加,相较于现有包围人体的两侧的硬质矫正器,极大地减少了对腰部的过多固定,几乎不影响肢体活动,使脊柱椎体的关节及其肌肉軔带能在活动中实现矫形。矫正器框体仅仅贴合人体的单边,而调压带为可弯折,辅助带也可弯折,调压带和辅助带均可选用柔性材质制成,使脊柱侧弯矫正器能适应身体形态动态变化,能精准矫形,避免像上述硬质矫正器那样对脊柱椎体关节长期固定导致脊柱椎体关节及其軔带肌肉萎缩,由利于让各节脊椎关节在活动中完成矫形,以重建人体形态、生理功能。[0026]调压带正对脊柱凸侧顶点外侧时,即调压带正对顶椎区时,从水平方向看,调压带施加的矫正压力呈带状、弧形分布,并指向施压位置,矫正压力在调压带的中间位置最大,且垂直地指向脊柱凸侧体表受力区,直接对脊柱凸侧施压,矫正压力从最大处向两侧逐渐减小,调压带与体表不接触的部分不对人体直接施加压力。当调压带不止一根,或者辅助带配合调压带进行矫形时,两根调压带分别放置于顶椎区上半部和下半部或者正对顶椎区放置一根调压带、顶椎区的上下侧分别放置一根调压带或辅助带。此时从水平方向看,调压带位和辅助带的矫正压力分布与上述情况基本一致;然而,从竖直方向看,从顶椎区的上下部均施加矫正压力,或者正对顶椎区、且同时从顶椎区的上下侧施加矫正压力,相较于现有仅通过连接带进行矫形的矫正器,显著地优化了矫正压力。[0027]上述对矫正压力的优化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无论调压带还是辅助带,都主要从垂直脊柱的方向施加矫正压力,使作用于脊柱凸侧体表受力区的矫正压力可以更大,保证矫形效果。另一方面,矫正压力具有动态变化特点,矫形压力的分布呈弧形布置,矫正压力可随人体的呼吸、运动时受力区的人体表面形态变化而自动调整,比如说,矫正压力随着病人一呼一吸往外扩展,矫正压力随着人体的弯腰、前倾、后仰的体表变化而动态变化,从而确保矫正压力施加的灵活与准确。[0028]脊柱侧弯矫正器通过矫正器框体和调压带进行脊柱侧弯矫形,或者再配合辅助带进行脊柱侧弯矫形,确保在最佳矫正位置持续施加矫正压力,保证施压位置的精准,还可保证矫正压力方向准确、大小适中。而且,由于调压带和辅助带的松紧可便捷地调整,便于根据患者的骨龄大小、机电评估的脊柱弯曲数据等因素相应调整矫正压力,实现在各治疗期及时调整矫正压力,实现在治疗期进行动态施压目的。辅助带和调压带均具有施加矫正压力和维持矫正器框体稳定、避免滑脱的双重作用。调压带和辅助带实际施加的矫正压力大小易于测量,能够较精准地调整矫正压力,保证矫正效果。此外,矫正压力的调整还可以通过调压带和或辅助带的宽度进行调整,尤其是调压带和辅助带与人体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即通过调压带和或辅助带的宽度相应调整压力区大小,确保以最佳方式施加矫正压力。[0029]矫正器框体的开口两侧之间的调压带为一根,辅助带为两根,可分别从正对脊柱凸侧顶点外侧,及其上下侧三处进行施压,是一种优选的矫正压力的布置方式。压力释放孔的中心与调压带位于同一高度,利于保证矫正时的作用力方向。调压带和或辅助带的内侧分别设置压力检测装置,便于随时观测矫正压力的大小;当然,为了避免压力检测装置影响穿戴的舒适性,调压带和辅助带内侧也可不设置压力检测装置,病人自己在调压带和辅助带内侧放置压力检测装置进行测压,或者在医院复查时再检测。附图说明[0030]图1是本发明脊柱侧弯矫正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矫正器框体1、槽形结构11、压力释放孔12、调压带2、辅助带3。具体实施方式[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33]如图1所示,本发明脊柱侧弯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框体1,矫正器框体1根据患者的身体形态制造。矫正器框体1具有与人体单边适配的槽形结构11,矫正器框体1的横截面呈U形,即槽形结构11仅仅可贴合人体单边,槽形结构11不易转动,避免矫正器框体1转动位移。矫正器框体1的两侧之间形成开口,开口之间设置至少一条调压带2。调压带2可以弯折,优选为柔性材质制成。调压带2可将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连接起来,并可调整松紧,以实现调整矫正压力大小。矫正器框体1的槽形结构11最宽处可包围人体腰围圆周角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具体可根据病人的胸围、腰围以及病情确定。调压带2为直接对脊柱凸侧施加矫正压力的部件,调压带2可弯折、为柔性施压,可减少对病人肢体活动的影响,可保证矫正压力的位置准确、方向灵活和大小适中,使脊柱侧弯矫正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完成矫形,重建人体形态、生理功能,确保矫正效果。同时,调压带2还具有保证穿戴稳固的作用,避免矫正器框体1穿戴后滑落的作用。[0034]调压带2施加矫正压力是通过矫正器框体1的反拉实现,所以矫正器框体1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矫正器框体1由硬质材料或者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矫正器框体1由聚乙烯高分子材料制成。矫正器框体1和调压带2使用时分别套于脊柱凹侧和脊柱凸侧,所以矫正器框体1上还设置压力释放孔12。压力释放孔12的位置与调压带2的位置相对应。具体的,压力释放孔12为一个。为了保证矫形效果,压力释放孔12对应高度处设置有调压带2。[0035]调压带2—端固定设置于矫正器框体1的一侧,另一端通过可断开式连接于矫正器框体1的另一侧,以便于矫正器框体1的穿戴和脱取。例如如图1所示,调压带2—端通过铆钉固定于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一侧,调压带2另一端连接插舌;同时,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另一侧通过铆钉固定插头,调压带2通过插扣连接。为了便于调整调压带2的松紧,调压带2上还置长度调节结构。长度调节结构为可调整调压带2连接后的总长度的结构,例如为日字扣。[0036]调压带2主要作用在于施加矫正压力。为更好地施加矫正压力,保证矫形效果、保证穿戴的舒适性和稳固性,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之间还设置至少一条辅助带3。辅助带3可弯折,优选由柔性材质制成,辅助带3的主要目的在于辅助调压带2施加矫正压力,同时也可使脊柱侧弯矫正器更稳固地穿戴,避免滑落。辅助带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一侧,辅助带3的另一端可断开式连接于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另一侧。辅助带3上还设置可断开式连接结构和长度调节结构。辅助带3的结构可与调压带2的结构一致。[0037]调压带2为矫正压力的主要提供部件,兼具维持矫正器框体1稳固的作用,调压带2优选设置一根或两根。调压带2为一根时,调压带2放置于病人脊柱凸侧顶点外侧,即调压带2放置于顶椎区,调压带2直接对顶椎区施加矫正压力。调压带2为两根时,两根调压带2分别放置于病人顶椎区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从脊柱凸侧顶点的上下侧施加矫正压力。[0038]调压带2和辅助带3配合施加矫正压力时,辅助带3从调压带2的上侧和或下侧提供辅助性的矫正压力,并形成矫正压力合力。优选的,调压带2为一根或者二根、辅助带3为两根,调压带2直接放置于顶椎区中部或者放置于顶椎区上半部和下半部,辅助带3分别放置于调压带2的上侧和下侧。辅助带3辅助施加矫正压力,辅助带3也具维持矫正器框体1稳固作用,并且与调压带2共同维持矫正器框体1稳固的作用。调压带2和辅助带3的宽度还可调整,根据治疗方案调整作用于人体的宽度,进而调整矫正压力施压宽度。[0039]具体的,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两侧之间设置两条辅助带3,两条辅助带3之间设置调压带2,调压带2为一条。调压带2直接放置于顶椎区中部。由于调压带2为主要的施力部件,所以调压带2的宽度大于辅助带3的宽度。调压带2和两条辅助带3之间均通过插扣连接。调压带2和两条辅助带3的活动端还分别设置日字扣,日字扣用于调整连接后的长度。调压带2的与压力释放孔12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0040]为了避免人体剧烈运动导致矫正器框体1下滑的现象,矫正器框体1的上侧设置肩部固定带。将肩部固定带直拉或斜拉至肩部,避免矫正器框体下滑。由于人体的胸椎呈倒三角形,脊柱侧弯矫正器穿戴后存在压力,矫正器框体1不存在向上位移的问题,肩部固定带避免矫正器框体1下移,保证穿戴的稳固。肩部固定带优选由无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保证固定效果。肩部固定带上最好设置长度调节结构,以便于根据使用者调整肩部固定带长度。[0041]调压带2和或辅助带3的内侧还可分别设置压力检测装置,便于实时检测压力值,尤其是检测压力最大处的压力。压力检测装置为用于检测调压带2和辅助带3在测量点对人体体表的作用力大小的装置,为现有的装置。考虑其对穿戴的影响,以及治疗中无需频繁地检测,调压带2和辅助带3的内侧也可不设置压力检测装置,由病人自己在调压带2和或辅助带3的内侧临时放置压力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或者在医院复查时通过压力检测装置进行检测。[0042]脊柱侧弯矫正器通过矫正器框体1、柔性的调压带2和辅助带3对脊柱侧弯进行矫正,施加的矫正压力灵活准确,矫正压力可动态调整,确保矫正压力的精准,在保证矫形效果的前提下,穿戴较为舒适,避免了肌肉萎缩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克服了矫形效果不佳的问题。

权利要求:1.脊柱侧弯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框体(1,矫正器框体(1上设置压力释放孔1¾,其特征在于:矫正器框体(1具有与人体单边适配的槽形结构(11,矫正器框体(1的两侧之间形成开口,开口处设置至少一条调压带2,所述压力释放孔12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结构(11最宽处可包围人体腰围圆周角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器框体(1由硬质材料或者弹性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器框体(1的上侧设置肩部固定带。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带2为一根或两根,矫正器框体⑴的开口之间还设置至少一条辅助带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带(2为一根,调压带2的上下侧分别设置一根辅助带3。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带2和辅助带⑶均由柔性材料制成。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带2和辅助带3上还分别设置长度调节结构。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带2和辅助带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矫正器框体⑴的开口一侧,辅助带3和调压带2的另一端均可断开式连接于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另一侧。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断开式连接为插扣连接、锁扣连接或魔术贴连接。11.如权利要求1〇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带3,矫正器框体⑴的开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插扣,辅助带⑶的活动端设置与适配的插舌;所述矫正器框体⑴的开口一侧固定连接调压带2,矫正器框体1的开口另一侧固定连接插扣,调压带2的活动端设置与适配的插舌。12.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释放孔(12为一个,压力释放孔12的中心与调压带⑵位于同一高度。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侧弯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带2和或辅助带3的内侧分别设置压力检测装置。

百度查询: 广州市新苗科技有限公司 脊柱侧弯矫正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