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公布】一种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及其制备方法_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_202410566580.4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申请日:2024-05-09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18222398A

主分类号:C12M3/00

分类号:C12M3/00;C12M1/42;B01L3/00;B81B1/00;B81C1/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在审-公开

法律状态:2024.06.2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芯片由微电极阵列、微流控结构以及细胞培养环结构组成。微电极阵列可以检测和刺激神经元的活动;微流控结构通过设置细胞培养分区、微流控沟道尺寸、微流控沟道形状和圆角分布限制细胞培养分区之间轴突的生长方向,从而实现神经元电信息的可控低功耗传递;细胞培养环结构为细胞培养腔室内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的制作方法,使用全曝光后的正性光刻胶作为微流控结构剥离的牺牲层,解决了薄膜型微流控结构脱模难的问题。该芯片可用于探究神经元网络对于外部刺激的响应特征、研究神经元网络内部信息传递模式等领域。

主权项:1.一种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包括三层结构:第一层微电极阵列,第二层微流控结构和第三层细胞培养环结构(10);其中,第一层微电极阵列包括:绝缘基底(1)、微电极(2)、对电极(3)、连接导线(4)、接触位点(5)及绝缘层(6);绝缘基底(1)是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的支撑结构;微电极(2)分64组,微电极(2)位于细胞培养腔室(7)内部;对电极(3)和微电极(2)均通过连接导线(4)延伸并连接到绝缘基底(1)外围的接触位点(5);所有连接导线(4)表面均覆盖有绝缘层(6);第二层微流控结构包括:具有特定形状的256组微流控沟道(8)及与其连接的256个细胞培养腔室(7),其中每4个相邻细胞培养腔室(7)通过微流控沟道(8)连接形成一个独立的神经元网络单元(9);第三层包括:细胞培养环结构(10);第一层微电极阵列与第二层微流控结构之间采用酒精挥发贴附方式进行贴合,第一层微电极阵列与第三层细胞培养环结构之间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粘附材料进行贴合。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一种微流控生物互联神经网络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