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热水器及其恒温控制装置_合肥万和电气有限公司_201711480266.0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12-29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公开(公告)号:CN108006949B

主分类号:F24H1/18

分类号:F24H1/18;F24H9/20;F24H15/37;F24H15/219;F24H15/223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21#授权;2022.01.14#专利申请权的转移;2018.06.01#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5.08#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本体、混水组件及控制阀组件,冷水套管及热水套管对接形成混水腔;热水套管内具有热水流道,热水流道一端与热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混水腔连通,冷水套管内具有冷水流道及混水流道,冷水流道一端与冷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混水腔连通,混水流道一端与混水腔连通,另一端与混水出水口连通;控制阀组件包括固定座及阀芯;阀芯一端伸入混水腔,且设有第一封堵部及第二封堵部,阀芯沿本体轴向可移动,调节热水流道流入混水腔的热水流量以及冷水流道流入混水腔的冷水流量。如此,通过阀芯的移动,可精确调节进入混水腔的热水流量及冷水流量,从而实现快速、稳定恒温出水,使用便利。还提供一种电热水器。

主权项:1.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2,中空设置,且所述本体12设有冷水进口122、热水进口及混水出水口126;进水接头(18)及出水接头(19),所述进水接头(18)与所述冷水进口(122)连通,所述出水接头(19)与所述热水进口连接;混水组件14,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2内腔的冷水套管142、热水套管144以及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142)内的导向部(148),所述冷水套管142及所述热水套管144彼此相向的一端对接形成一混水腔15;所述热水套管144内具有热水流道1442,所述热水流道1442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腔15连通;所述冷水套管142内具有相互间隔的冷水流道1422及混水流道1424,所述冷水流道1422一端与所述冷水进口1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腔15连通,所述混水流道1424一端与所述混水腔1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出水口126连通,所述导向部(148)一端沿所述冷水流道(1422)延伸伸入所述混水腔(15);控制阀组件16,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2一端的固定座162及沿周向密封且轴向可动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62的阀芯164;所述阀芯164一端穿过所述热水流道1442并伸入所述混水腔15,且间隔设有第一封堵部166及第二封堵部168,所述阀芯164伸入所述混水腔15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148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部148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孔,以对所述阀芯164沿所述本体12轴向运动导向;驱动元件(11),所述驱动元件(11)装设于所述固定座(162),并与所述阀芯164远离所述混水腔15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阀芯164沿预设方向旋转,从而促使所述阀芯164沿所述本体12轴向可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封堵部166距所述热水流道1442的开口端的间隙及所述第二封堵部168距所述冷水流道1422的开口端的间隙,从而调节所述热水流道1442流入所述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以及调节所述冷水流道1422流入所述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

全文数据:电热水器及其恒温控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恒温控制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普通的储水式电热水器是通过外接机械混水阀进行温度调节,该种机械混水阀使用过程中需不断调试才能使出水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且调节精度较低,出水温度时高时低,无法达到恒温效果,影响沐浴体验。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恒温控制装置,其能有效地提高操作便利性及调节精度。[0004]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其能确保电热水器能够一直有热水输出,从而起到“增容”的作用,提高了用户体验。[0005]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0006]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0007]本体,中空设置,且所述本体设有冷水进口、热水进口及混水出水口;[0008]混水组件,包括周向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本体内腔的冷水套管及热水套管,所述冷水套管及所述热水套管彼此相向的一端对接形成一混水腔;所述热水套管内具有热水流道,所述热水流道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冷水套管内具有相互间隔的冷水流道及混水流道,所述冷水流道一端与所述冷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腔连通,所述混水流道一端与所述混水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出水口连通;[0009]控制阀组件,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本体一端的固定座及沿周向密封且轴向可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座的阀芯;所述阀芯一端穿过所述热水流道并伸入所述混水腔,且间隔设有第一封堵部及第二封堵部,所述阀芯沿所述本体轴向可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封堵部距所述热水流道的开口端的间隙及所述第二封堵部距所述冷水流道的开口端的间隙,从而调节所述热水流道流入所述混水腔的热水流量,以及调节所述冷水流道流入所述混水腔的冷水流量。[0010]本发明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产生的技术效果为:通过阀芯的移动,可精确调节进入混水腔的热水流量及冷水流量,从而实现快速、稳定恒温出水,使用便利。[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阀芯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驱动元件装设于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阀芯远离所述混水腔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阀芯沿预设方向旋转,从而促使所述阀芯沿所述本体轴向可移动。[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旋转传动件,所述旋转传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传动件一端配接,所述阀芯远离所述混水腔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传动件的另一柄配接。[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内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一端沿所述冷水流道延伸伸入所述混水腔,所述阀芯伸入所述混水腔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部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孔,以对所述阀芯沿所述本体轴向运动导向。[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水套管外壁的第一密封圈及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外壁的第二密封圈;[0015]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沿所述本体轴向位于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冷水进口之间。[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水进口及热水进口设于所述本体的周向表面;[0017]所述混水出水口设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00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本体内腔形成有呈环状的限位部,所述冷水套管远离所述热水套管的一端抵接限位于所述限位部;[0019]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与所述限位部之间。[00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电热水器的控制器连接,且位于所述混水出水口处。[0021]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0022]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加热组件、控制器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恒温控制装置,所述电热水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组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内胆底部,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内胆顶部;[002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胆,且位于出水管入口处。[0024]本发明所述的电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产生的技术效果为: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水温,通过交替或同时控制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加热,确保出水管入口处的水温处于一定的温度,从而确保电热水器能够一直有热水输出,进而起到“增容”的作用,提高了用户体验。[002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胆,且距离进水管的出口处预设距离。附图说明[002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2为图1所示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0028]图3为图2所示的恒温控制装置的剖面图;[0029]图4为图2所示的恒温控制装置去除本体的剖面图;[0030]图5为图2所示的恒温控制装置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6为图2所示的恒温控制装置的冷水套管与热水套管对接的一端的剖面图;[0032]图7为图1所示的电热水器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0036]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包括本体12、混水组件14及控制阀组件16。[0037]一并参阅图3,该本体12中空设置,且设有冷水进口122、热水进口(图未示及混水出水口126。具体地,该本体12呈纵长延伸的管状,冷水进口122及热水进口设于本体12的周向表面,混水出水口126设于本体12的一端,用于与淋浴头连接。[0038]更具体地,该恒温控制装置10还包括进水接头18及出水接头19;进水接头18包括两个出水端,进水接头18的其中一出水端用于与电热水器的进水管32连接,进水接头18的另一出水端通过管路与该冷水进口122连通。出水接头19的进水端用于与电热水器的出水管34连接,出水接头19的出水端用于与热水进口连接。[0039]请参阅图3及图4,混水组件14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本体12内腔的冷水套管142及热水套管144,冷水套管142及热水套管144彼此相向的一端对接形成一混水腔15。热水套管144内具有热水流道1442,热水流道1442—端与热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混水腔15连通。冷水套管142具有相互间隔的冷水流道1422及混水流道1424,冷水流道1422—端与冷水进口122连通,另一端与混水腔15连通,混水流道1424—端与混水腔15连通,另一端与混水出水口126连通。[0040]具体地,该冷水套管142与热水套管144均呈圆形,其密封地设置于本体12的内腔内,冷水套管142—端抵接限位于本体12内腔,热水套管144一端与冷水套管142另一端对接,形成前述的混水腔15。热水套管144内设有连通热水流道1442与混水腔15的第一开口,冷水套管142设有连通冷水流道1422与混水腔15的第二开口,冷水套管142还开设有连通冷水流道1422与本体12的冷水进口122第三开口,热水套管144还开设有连通热水流道1442与本体12的热水进口的第四开口。[0041]从进水接头18对应的出水端流出的冷水依次流过冷水进口122及该第三开口流入冷水流道1422,并最终进入混水腔15内。从出水接头19的出水端流出的热水经过热水进口及该第四开口流入热水流道1442,并最终与进入混水腔15内的冷水混合。[0042]控制阀组件16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本体12内腔的固定座162及沿周向密封且轴向可动地穿设于固定座162的阀芯164。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2,该固定座I62—端设有连接部图未标),连接部部分设有外螺纹,本体12内腔壁对应设有与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该固定座162螺纹连接于本体12的内腔,并抵接于热水套管144的一端,从而将热水套管144及冷水套管142固定于本体12的内腔。连接部未设有外螺纹的部分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在轴向延伸的定位筋条165,热水套管144内腔壁对应设有定位槽146,定位筋条165配接于该定位槽146内。如此,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且便于固定座162的安装定位。[0043]阀芯164—端穿过热水流道1442并伸入混水腔15,且间隔设有第一封堵部166及第二封堵部168,阀芯164沿本体12轴向可移动,以调节第一封堵部166距热水流道1442的开口端的间隙及第二封堵部168距冷水流道1422的开口端的间隙,从而调节热水流道1442流入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以及调节冷水流道1422流入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具体地,该第一封堵部166的外廓形状与第一开口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封堵部168的外廓形状与的第二开口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保证在仅需要热水时,第二封堵部168可封堵第二开口,在仅需要冷水时,第一封堵部166可封堵第一开口。[0044]具体到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封堵部166与第二封堵部168均呈锥台状,第一封堵部166与第二封堵部168沿周向均具有圆锥面,对应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具有与该圆锥面相配的配合面。[0045]如图3所示,当阀芯164向左移动,则第一封堵部166的圆锥面与第一开口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减小,则从第一开口流入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减小;对应地,第二封堵部168的圆锥面与第二开口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增大,从第二开口流入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增大。当阀芯164向右移动,则第二封堵部168的圆锥面与第二开口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增大,则从第二开口流入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减小;对应地,第一封堵部166的圆锥面与第一开口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增大,从第一开口流入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减小。[0046]如此,通过阀芯164的移动,可精确调节进入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及冷水流量,从而实现快速、稳定恒温出水,使用便利。且出水温度范围广,实现了从自来水温度至内胆热7JC温度的全覆盖,提高了用户的用水选择范围,提高了适用性及使用便利性。[0047]在一实施例中,该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还包括驱动元件11,阀芯164螺纹连接于固定座162,驱动元件11装设于阀芯164固定座162,并与阀芯164远离混水腔15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阀芯164沿预设方向旋转,从而促使阀芯164沿本体12轴向可移动。进一步地,该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还包括旋转传动件13,旋转传动件13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162内,驱动元件11的输出端与旋转传动件13—端配接,阀芯164远离混水腔15的一端与旋转传动件13的另一端配接。[0048]具体地,该驱动元件11为步进电机,该旋转传动件13为旋转传递套,该固定座162远离本体12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柱167,该连接柱167设有螺纹孔,该驱动元件11通过连接柱167的螺纹孔装设于该固定座162。该旋转传递套两端分别设有传动孔,该驱动元件11的输出轴配接于旋转传递套一端的传动孔,该阀芯164配接于旋转传递套另一端的传动孔。[0049]具体到实施方式中,该传动孔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例如六边形。[0050]在一实施例中,混水组件14还包括设置于冷水套管142内的导向部148,该导向部148—端沿冷水流道1422延伸穿出第二开口,并伸入混水腔15。阀芯164伸入混水腔15的一端开设有与导向部148相匹配的导向孔,导向部148滑动配合于导向孔,以对阀芯164沿本体12轴向运动导向。具体地,请参阅图6,该冷水流道1422的截面形状为环形,冷水流道1422形成于导向部148与冷水套管142内壁之间,该混水流道1424位于冷水流道1422—侧。[0051]特别地,混水腔15由热水套管144与冷水套管142对接形成,则为保证恒温控制装置10的密封性,在一实施例中,混水组件14还包括设置于热水套管144外壁的第一密封圈141及设置于冷水套管142外壁的第二密封圈143;该第一密封圈141及第二密封圈143沿本体12轴向位于热水进口与冷水进口122之间。[0052]具体地,该热水套管144外壁及冷水套管142外壁沿周向分别设有容置槽,该第一密封圈141设置于热水套管144外壁的容置槽,第二密封圈143设置于热水套管144外壁的容置槽。第一密封圈141与第二密封圈143具有弹性,第一密封圈141挤压于热水套管144与本体12内腔壁之间,第二密封圈143挤压于冷水套管142与本体12内腔壁之间,从而起到密封作用。[0053]如此,防止混水腔15内的混合水从热水套管144与冷水套管142的对接处流出,并从热水套管144与本体12内腔之间,以及冷水套管142与本体12内腔之间泄露,保证了该恒温控制装置10的密封性能。[0054]进一步地,混水组件14还包括设置于阀芯164与固定座162之间的第三密封圈147。具体地,该第三密封圈147为两个,两个第三密封圈147沿阀芯164轴向间隔设置于阀芯164,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热水流道1442内的热水从阀芯164与固定座162之间泄露。[0055]进一步地,该混水组件14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座162与本体12内腔之间的第四密封圈145。具体地,该第四密封圈145为两个,两个第四密封圈145沿本体12轴向间隔设置于固定座162,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热水流道1442内的热水从固定座162与本体12内腔之间泄露。[0056]在一实施例中,该混水组件14还包括密封件149,本体12内腔形成有呈环状的限位部128,冷水套管142远离热水套管144的一端抵接限位于该限位部128;密封件设置于冷水套管142与限位部128之间。具体地,本体12内腔在混水出水口126处向内延伸形成有前述的限位部128,冷水套管142远离热水套管144的一端抵接限位于该限位部128。具体到实施方式中,该密封件149为密封圈。[0057]应当理解的是,该限位部128呈环状,其环状区域内为连通混水流道14M与混水出水口126的通道。密封件设置于冷水套管142与限位部128之间,可防止混合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泄露,进一步保证了该恒温控制装置1〇的密封性。[0058]在一实施例中,该恒温控制装置1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0见图2,第一温度传感器50与电热水器100的控制器70连接,且位于混水出水口126处。该第一温度传感器50用于监测混水出水口126处的水温,从而反馈给控制器70,以便于控制器70控制调节最终的混水水温。[0059]基于上述的恒温控制装置10,如图1及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热水器100,该电热水器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恒温控制装置10。[0060]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外壳20、能够容纳液体的内胆30、伸入内胆30内部的进水管32及出水管34。该恒温控制装置10的进水接头1S的一出水端与电热水器1〇〇的进水管32连接,出水接头19的进水端与电热水器1〇〇的出水管M连接。进一步地,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两个防电墙40,电热水器100的进水管32和一个防电墙40连接后与进水接头18对应的出水端连接,电热水器100的出水管34和另一防电墙40连接后与出水接头19的进水端连接。[0061]可以理解,防电墙40为热水器领域人员熟知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其具体结构及原理。[0062]进一步地,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控制器70,第一温度传感器50与控制器70连接,且位于混水出水口126处。控制器70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50监测的混水出水口12e处的水温与预设出水温度控制驱动元件11,以驱动阀芯164沿预设方向旋转,从而调节热水流道1442流入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以及调节冷水流道1422流入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进而调节最终的混水温度。[0063]进一步地,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触控显示装置80,该触控显示装置80与控制器70连接,用于可操作地输入前述的预设出水温度。具体地,该触控显示装置8〇为触控显示面板。[0064]如此,用户通过触控显示装置80输入理想的预设出水温度,控制器7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50反馈的监测温度数据与预设出水温度进行比较,而输出控制指令控制驱动元件11,从而调节混水出水口126处的混水温度与预设出水温度相匹配。[0065]需要说明的是,混水出水口126处的混水温度与预设出水温度相匹配是指,两者可相等,亦可在一定偏差范围内波动。[0066]在一实施例中,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加热管组,该加热管组包括第一加热管62及第二加热管64,第一加热管62设置于内胆30底部,第二加热管64设置于内胆30顶部。具体地,该进水管32的出水口大致位于内胆30底部,该出水管34的进水口大致位于内胆30顶部。[0067]进一步地,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伸入内胆30的出水管34及与控制器70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图未示),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胆3〇,且位于出水管34入口处。具体地,该控制器70还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水温,控制第一加热管62与第二加热管64加热或断开。[0068]如此,通过交替或同时控制第一加热管62及第二加热管64加热,确保出水管34入口处的水温处于一定的温度,从而确保电热水器100能够一直有热水输出,进而起到“增容”的作用,提高了用户体验,从而使内胆30可替换大容积的水箱内胆3〇,进而减小热水器的占地面积。[0069]进一步地,该电热水器100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图未示),该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胆30内,且距离进水管32的出口处预设距离。具体地,该控制器7〇还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水温,及第三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水温控制第一加热管62与第二加热管64加热或断开。[0070]例如,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内胆30顶部水温T顶彡T设-10°C时,第二加热管M开始工作,对内胆30顶部的水进行加热,使内胆30顶部的水快速达到要求,较好的实现速热功能,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当内胆3〇顶部水温达到T顶彡T设-10°C时,第二加热管64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管62开始工作,直到T底=T设时停止,此时内胆30内的水充分受热,待用水时热水与冷水混合的水量更多,确保电热水器1〇〇能够一直有热水输出,从而实现大增容量的目的。[0071]应当理解的是,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管62及第二加热管64可根据水温自动选择交替加热或同时加热,避免了两个加热管同时加热造成浪费,节约了能源。[0072]本发明中的恒温控制装置10及电热水器100,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0073]1通过阀芯164的移动,可精确调节进入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及冷水流量,从而实现快速、稳定恒温出水,使用便利;[0074]2出水温度范围广,实现了从自来水温度至内胆30热水温度的全覆盖,提高了用户的用水选择范围,提高了适用性及使用便利性;[0075]3确保电热水器100能够一直有热水输出,进而起到“增容”的作用,提高了用户体验;[0076]4第一加热管62及第二加热管64可根据水温自动选择交替加热或同时加热,避免了两个加热管同时加热造成浪费,节约了能源。[007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007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2,中空设置,且所述本体(1¾设有冷水进口(1S2、热水进口及混水出水口126;混水组件(14,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2内腔的冷水套管(142及热水套管144,所述冷水套管(142及所述热水套管(144彼此相向的一端对接形成一混水腔(15;所述热水套管(144内具有热水流道144¾,所述热水流道1442—端与所述热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腔(15连通;所述冷水套管142内具有相互间隔的冷水流道1422及混水流道(1424,所述冷水流道(1422—端与所述冷水进口(1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腔(15连通,所述混水流道(1424—端与所述混水腔(I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水出水口(126连通;控制阀组件(16,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2—端的固定座(162及沿周向密封且轴向可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座(162的阀芯(164;所述阀芯(164—端穿过所述热水流道(1442并伸入所述混水腔(15,且间隔设有第一封堵部(1明及第二封堵部(丨68,所述阀芯(164沿所述本体(12轴向可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封堵部(166距所述热水流道1442的开口端的间隙及所述第二封堵部(168距所述冷水流道(1422的开口端的间隙,从而调节所述热水流道(1442流入所述混水腔(15的热水流量,以及调节所述冷水流道1422流入所述混水腔(15的冷水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还包括驱动元件(11,所述阀芯(164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62,所述驱动元件(11装设于所述固定座162,并与所述阀芯(164远离所述混水腔(15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阀芯(1M沿预设方向旋转,从而促使所述阀芯(164沿所述本体12轴向可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还包括旋转传动件(13,所述旋转传动件(13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62内,所述驱动元件(11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传动件(13—端配接,所述阀芯(164远离所述混水腔15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传动件13的另一端配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组件(1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142内的导向部(148,所述导向部(148—端沿所述冷水流道(1422延伸伸入所述混水腔(15,所述阀芯(164伸入所述混水腔(15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148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部(148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孔,以对所述阀芯(164沿所述本体12轴向运动导向。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组件(1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水套管(144外壁的第一密封圈(141及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142外壁的第二密封圈(143;所述第一密封圈(141及所述第二密封圈(143沿所述本体(12轴向位于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冷水进口(12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口(122及热水进口设于所述本体12的周向表面;所述混水出水口(126设于所述本体1¾远离所述固定座(162的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组件14还包括密封件149,所述本体(12内腔形成有呈环状的限位部,所述冷水套管(142远离所述热水套管144的一端抵接限位于所述限位部;所述密封件149设置于所述冷水套管(142与所述限位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装置(1〇,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〇与电热水器的控制器70连接,且位于所述混水出水口(126处。9.电热水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30、加热组件、控制器7〇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恒温控制装置(1〇,所述电热水器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70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组包括与所述控制器7〇连接的第一加热管62及第二加热管64,所述第一加热管62设置于所述内胆30底部,所述第二加热管64设置于所述内胆30顶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胆3〇,且位于出水管34入口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水器(1〇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100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70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胆30,且距离进水管32的出口处预设距离。

百度查询: 合肥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及其恒温控制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