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_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_201810295472.2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03-30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公开(公告)号:CN110320627B

主分类号:G02B7/02

分类号:G02B7/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6.18#授权;2019.11.0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0.11#公开

摘要:一种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即便在光学系统的中途采用小尺寸的第一透镜,也能容易地避免因该第一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所述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以位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所述第一保持架保持于所述镜筒,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所述第一透镜经由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

主权项:1.一种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所述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以位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所述第一保持架保持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所述第一透镜经由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嵌合的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能在该第二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以及将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保持架包括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保持架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且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突起部相对,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突起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筒状部之间。

全文数据: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的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背景技术以往,有一种透镜单元,其包括沿光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并且,为了改善温度特性等,在透镜单元的光学系统中,作为多个透镜中的一个,在光圈附近配置了作为具有较小半径的球面透镜的玻璃透镜。在上述透镜单元中,由于配置在光圈附近的玻璃透镜的半径较小,无法制作凸缘面等,因此,以往采用以下方法来组装玻璃透镜:如图4所示,先将玻璃透镜15X压入保持架30X,接着,通过粘接剂层或铆接等对玻璃透镜15X和保持架30X进行结合,然后,将保持着玻璃透镜的保持架轻轻压入透镜单元的镜筒的内部以维持玻璃透镜与其它透镜之间的同轴度,并利用前后的光学元件夹持保持架以维持保持架玻璃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此外,在上述透镜单元中,上述玻璃透镜有时采用半径较小的双凸透镜,在这种情况下,玻璃透镜具有非常大的光焦度,而具有大光焦度的透镜在透镜位置和倾斜度偏离设计中心时光学性能会显著变差,因此必须高精度地保持透镜位置和倾斜度。然而,由于半径较小的双凸透镜无法制作凸缘面等,因此很难利用保持架高精度地保持双凸透镜的位置和倾斜度,特别地,倾斜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在使用半径较小的双凸透镜作为玻璃透镜的情况下,容易因该玻璃透镜的存在而导致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并导致光学性能产生偏差。发明内容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即便在光学系统的中途采用小尺寸的玻璃透镜,也能容易地避免因该玻璃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所述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以位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所述第一保持架保持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所述第一透镜经由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因此,能在调整了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再利用固定机构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藉此,即便在光学系统的中途采用小尺寸的第一透镜,也容易高精度地保持第一透镜的位置和倾斜度,从而避免因第一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中,优选所述固定机构是将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方便地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特别地,在由粘接剂层构成固定部的情况下,在组装时,在调整了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只需在第一透镜与第一保持架之间填充未固化的粘接剂后使其固化,便能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藉此,能容易地避免因第一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中,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嵌合的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能在该第二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以及将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方便地将第二保持架固定于第一保持架,并且,在组装时,可先使第一透镜与第二保持架嵌合,然后,在把持第二保持架的状态下对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因此,与直接把持第一透镜来进行位置调整等的情况相比,操作方便,能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减少对第一透镜的接触操作,减小第一透镜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磨损、划伤等的可能性。此外,在上述结构的透镜单元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整个周向上。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有助于平衡且稳固地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此外,在上述结构的透镜单元中,可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第二保持架上形成有供夹持机构夹持的被夹持部。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在组装时,在使第一透镜与第二保持架嵌合之后,能方便地对嵌合有第一透镜的第二保持架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组装的作业效率。此外,在上述结构的透镜单元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保持架包括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保持架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且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突起部相对,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突起部和或筒状部之间。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与第一保持架不包括突起部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利用固定部将第二保持架固定于第一保持架。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中,优选所述第一保持架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抵接。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方便地利用第一保持架对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中,优选所述第一透镜是玻璃制的球面透镜。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容易制造,有助于降低透镜单元的制造成本。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中,优选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周面分别呈圆形,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比所述筒状部的内径小的外径。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在调整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时,第一透镜不易被筒状部卡住,并且,能方便地在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与第一透镜之间确保用于填充粘接剂层的间隙,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所述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以位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所述第一保持架保持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在调整了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经由固定机构将所述第一透镜保持于所述第一保持架。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并不将第一透镜直接压入第一保持架,而是在调整了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再利用固定机构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藉此,即便在光学系统的中途采用小尺寸的第一透镜,也容易高精度地保持第一透镜的位置和倾斜度,从而避免因第一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固定机构是将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在调整了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能方便地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藉此,能容易地避免因第一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此外,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嵌合的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能在该第二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以及将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在使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保持架嵌合之后,在把持所述第二保持架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然后,利用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能方便地将第二保持架固定于第一保持架,并且,在组装时,通过先使第一透镜与第二保持架嵌合,然后在把持第二保持架的状态下对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整,能减少对第一透镜的接触操作,减小第一透镜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磨损、划伤等的可能性。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并不将第一透镜直接压入第一保持架,而是将第一透镜经由固定机构保持于第一保持架,因此,能在调整了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再利用固定机构将第一透镜固定于第一保持架,藉此,即便在光学系统的中途采用小尺寸的第一透镜,也容易高精度地保持第一透镜的位置和倾斜度,从而避免因第一透镜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透镜单元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一透镜的固定结构的侧剖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一透镜的固定结构的侧剖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现有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一透镜的固定结构的侧剖视图。符号说明1透镜单元11透镜12透镜13透镜14第二透镜15第一透镜16第三透镜17透镜20镜筒21筒状主体部22环状凸缘部23大径筒部24环状底板部25环状台阶部26环状凹槽27环状凹槽30第一保持架31筒状部40固定机构50遮光板60光圈70红外线滤光器80镜筒保持架9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物体侧L1”和“像侧L2”是指光轴L方向上的物体侧以下有时也称作前侧和像侧以下有时也称作后侧,并且,“光轴方向”是指与光轴L平行的方向。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透镜单元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一透镜的固定结构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透镜单元1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20,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15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第一透镜15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15相邻的第二透镜14和第三透镜16,第一透镜15以位于第一保持架30的筒状部31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第一保持架30保持于镜筒20。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透镜15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15的外周面与筒状部31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第一透镜15经由固定机构40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此处,透镜单元1包括沿光轴方向排列的七个透镜,从物体侧L1起依次是透镜11、透镜12、透镜13、第二透镜14、第一透镜15、第三透镜16和透镜17,并且,在透镜12与透镜13之间设置有遮光板50,在第二透镜14与第一透镜15之间设置有光圈60,在比透镜17靠像侧L2的位置配置有红外线滤光器70和拍摄元件未图示。具体而言,透镜11具有负的光焦度power,其物体侧L1的表面呈凸状,像侧L2的表面的中心部呈凹状;透镜12具有负的光焦度,其物体侧L1的表面呈凸状,像侧L2的表面的中心部呈凹状;透镜13具有负的光焦度,其物体侧L1的表面呈凹状,像侧L2的表面呈凸状;第二透镜14具有正的光焦度,其物体侧L1的表面的中心部呈凸状,像侧L2的表面的中心部呈凸状;第一透镜15具有正的光焦度,其物体侧L1的表面呈凸状,像侧L2的表面也呈凸状;第三透镜16具有负的光焦度,其物体侧L1的表面的中心部呈凹状,像侧L2的表面的中心部也呈凹状;透镜17具有正的光焦度,其物体侧L1的表面的中心部呈凸状,像侧L2的表面的中心部也呈凸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11和第一透镜15由玻璃制成,透镜12、透镜13、第二透镜14、第三透镜16和透镜17由树脂制成,第一透镜15的物体侧L1的表面和像侧L2的表面均为球面即第一透镜15是球面透镜,第三透镜16和透镜17相互接合而成为接合透镜,但并不局限于此。此外,镜筒20例如由树脂制成,其后端保持于镜筒保持架80。具体而言,镜筒20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筒状主体部21、从筒状主体部21的前端即物体侧L1的端部朝径向外侧扩径的环状凸缘部22、从环状凸缘部22的外周边缘朝向前侧即物体侧L1延伸的大径筒部23以及从筒状主体部21的后端即像侧L2的端部附近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环状底板部24,并且,在筒状主体部21的比环状底板部24稍靠前侧的部位形成有环状台阶部25,在筒状主体部21的前侧形成有从其物体侧L1的端面朝向像侧L2凹陷的环状凹槽26。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11的像侧L2的表面与筒状主体部21及环状凸缘部22的物体侧L1的表面抵接,大径筒部23的物体侧L1的端部铆接部朝径向内侧突出而从物体侧L1与透镜11抵接,从而在光轴方向上对透镜11进行定位;第三透镜16的像侧L2的表面与环状台阶部25的物体侧L1的表面抵接,在通过环状台阶部25定位的第三透镜16的前侧依次重叠有保持第一透镜15的第一保持架30、光圈60、第二透镜14、透镜13和透镜12,筒状主体部21的物体侧L1的端部朝径向内侧突出而从物体侧L1与透镜12抵接,藉此,在光轴方向上对透镜12、透镜13、第二透镜14、第一透镜15和第三透镜16进行定位;透镜17被夹在第三透镜16与环状底板部24之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凸缘部22的前侧形成有从其物体侧L1的端面朝向像侧L2凹陷的环状凹槽27,在该环状凹槽27内设置有密封圈90,该密封圈90对透镜11与环状凸缘部22之间进行密封;在镜筒20中,红外线滤光器70设置在环状底板部24与镜筒保持架80之间,且被保持于环状底板部24的后端面。此处,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40是由将第一透镜15与第一保持架30连接的粘接剂层构成的固定部。具体而言,第一保持架30具有内周面呈圆形的筒状部31和从该筒状部31的物体侧L1的表面朝向物体侧L1突出的突部32例如绕光轴L等角度间隔地设置多个,突部32与第二透镜14的像侧L2的表面的外周部抵接,筒状部31的像侧L2的表面与第三透镜16的物体侧L1的表面的外周部抵接,藉此,第一保持架30在光轴方向上被定位;第一透镜15的外周面呈圆形,且具有比筒状部31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借助作为固定机构40而设置在第一透镜15的整个周向上的粘接剂层保持于筒状部31的内周侧。以下,对将第一透镜15保持于第一保持架30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将第一保持架30隔着环状间隔件未图示设置于支承座未图示。此处,环状间隔件例如是不锈钢制的规定厚度的板,支承座的供第一保持架30支承的表面部例如由比第一透镜15硬的材料构成,且例如实施了镜面加工。接着,把持第一透镜15,并使第一透镜15移动至第一保持架30的筒状部31的内周侧。然后,对第一透镜1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即相对于第一保持架30的位置进行调整。最后,在第一透镜15的外周面与第一保持架30的筒状部31的内周面之间注入未固化的粘接剂例如热固型树脂或光固化型树脂,但并不局限于此,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形成粘接剂层,将第一透镜15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第一透镜15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15的外周面与筒状部31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并不将第一透镜15直接压入第一保持架30,而是将第一透镜15经由固定机构40保持于第一保持架30,因此,能在调整了第一透镜1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再利用固定机构40将第一透镜15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藉此,即便在光学系统的中途采用小尺寸的第一透镜15,也容易高精度地保持第一透镜15的位置和倾斜度,从而避免因第一透镜15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1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固定机构40是由将第一透镜15与第一保持架30连接的粘接剂层构成的固定部,因此,在组装时,在调整了第一透镜1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只需在第一透镜15与第一保持架30之间填充未固化的粘接剂后使其固化,便能将第一透镜15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藉此,能容易地避免因第一透镜15的存在而造成的透镜单元1的光学性能变差和光学性能的偏差。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由粘接剂层构成的固定部设置在第一透镜15的整个周向上,因此,有助于平衡且稳固地将第一透镜15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第一保持架30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二透镜14和第三透镜16抵接,因此,能方便地利用第一保持架30对第一透镜1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第一透镜15是球面透镜,因此,第一透镜15容易制造,有助于降低透镜单元1的制造成本。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第一保持架30具有内周面呈圆形的筒状部31,第一透镜15的外周面呈圆形,且具有比筒状部31的内径小的外径,且保持于筒状部31的内周侧,因此,在调整第一透镜1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时,第一透镜15不易被筒状部31卡住,并且,能方便地在第一保持架30的筒状部31与第一透镜15之间确保用于填充粘接剂层的间隙,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实施方式二的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透镜单元基本相同的结构,实施方式二的透镜单元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透镜单元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透镜的固定结构,因此,下面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而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一透镜的固定结构的侧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40A包括:与第一透镜15A其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第一透镜15的结构相同嵌合的第二保持架41A,该第二保持架41A具有能在其外周面与第一保持架30A的筒状部31A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以及由将第二保持架41A与第一保持架30A连接的粘接剂层42A构成的固定部。具有而言,第二保持架41A具有筒状部,第一透镜15A压入第二保持架41A的筒状部的内周侧。此处,第一保持架30A包括:内周面呈圆形的筒状部31A;以及从筒状部31A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3A,第二保持架41A位于筒状部31A的内周侧,且在光轴方向上与突起部33A相对,粘接剂层42A形成于第二保持架41A与突起部33A及筒状部31A之间但粘接剂层42A也可仅形成于第二保持架41A与突起部33A之间,或仅形成于第二保持架41A与筒状部31A之间。虽未图示,但第一保持架30A也可包括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一保持架30的突部32相同的突部。此外,在第二保持架41A上还可形成供夹持机构夹持的被夹持部例如突起、凹陷或孔等。以下,对将第一透镜15A保持于第一保持架30A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将第一保持架30A隔着环状间隔件未图示设置于支承座未图示。此处,环状间隔件例如是不锈钢制的规定厚度的板,支承座的供第一保持架30A支承的表面部例如由比第一透镜15A硬的材料构成,且例如实施了镜面加工。接着,使第一透镜15A与第二保持架41A嵌合,把持第二保持架41A,并使第一透镜15A移动至第一保持架30A的筒状部31A的内周侧。然后,对第一透镜15A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即相对于第一保持架30A的位置进行调整。最后,在第二保持架41A的外周面、前侧的端面与第一保持架30A的筒状部31A的内周面、突起部33A的后侧的端面之间注入未固化的粘接剂例如热固型树脂或光固化型树脂,但并不局限于此,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形成粘接剂层,将第一透镜15A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A。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在组装时,可先使第一透镜15A与第二保持架41A嵌合,然后,在把持第二保持架41A的状态下对第一透镜15A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因此,与直接把持第一透镜15A来进行位置调整等的情况相比,操作方便,能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减少对第一透镜15A的接触操作,减小第一透镜15A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磨损、划伤等的可能性。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通过在第二保持架41A上形成供夹持机构夹持的被夹持部,在组装时,在使第一透镜15A与第二保持架41A嵌合之后,能方便地对嵌合有第一透镜15A的第二保持架41A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组装的作业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与第一保持架30A不包括突起部33A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利用粘接剂层将第二保持架41A固定于第一保持架30A。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单元包括沿光轴方向排列的七个透镜,但并不局限于此,透镜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并且,透镜单元包括的各透镜的形态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给出了粘接剂层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焊接部或铆接部参照透镜11的固定方式构成固定部,还可由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的组合构成固定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使第一透镜15A与第二保持架41A嵌合,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通过粘接、铆接、焊接等其它方法将第二保持架固定于第一透镜。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第一保持架30A具有突起部33A,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上述突起部33A,还可在省略上述突起部33A的同时,在第二保持架41A上设置从其筒状部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且在第二保持架41A的筒状部、突起部与第一保持架30A之间形成固定部等。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设置在第一透镜的整个周向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仅设置于第一透镜的周向上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1.一种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所述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以位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所述第一保持架保持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所述第一透镜经由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是将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嵌合的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能在该第二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以及将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整个周向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保持架上形成有供夹持机构夹持的被夹持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架包括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保持架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且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突起部相对,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突起部和或所述筒状部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架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抵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是玻璃制的球面透镜。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周面分别呈圆形,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比所述筒状部的内径小的外径。10.一种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保持这多个透镜的镜筒,所述多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两侧且与该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以位于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方式借助所述第一保持架保持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能在该第一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在调整了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之后,经由固定机构将所述第一透镜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是将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嵌合的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能在该第二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相对的状态下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调整位置的形状;以及将所述第二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是粘接剂层、焊接部和铆接部中的至少一种,在使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保持架嵌合之后,在把持所述第二保持架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然后,利用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持架。

百度查询: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和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